打开会计之门(ppt65)-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 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为谁核算,即界定核算的范围。  形成会计主体假设的关键因素: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尤其股份制企业的出现。 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前者不一定要求是后者。 比如,分厂、集团公司等。 持续经营假设 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下去。 对应假设:破产清算假设。 问题讨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实际成本还是变现价值。  持续经营假设作用 ① 历史成本计价 ② 权责发生制:预提与待摊问题。 ③ 资本保全:资本与收益支出划分问题。 会计分期假设  会计分期假设: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间隔相同的时间单位 (时期 )。 比如,一年为会计期。 我国:年、季、月为期间单位。  会计分期假设的作用 ① 界定报告期间 ② 为收入与费用配比提供依据 ③ 一贯性与可比性的要求:期间相同,年报、中报。 货币计量假设  货币计量假设:经济业务能以货币计量。 问题讨论:人力资源是不是会计反映对象。  货币计量假设的作用 将各种形态不同的资产用统一的计量单位衡量,便于汇总。  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 ① 核算范围:竞争能力、产品质量等 ② 币值不变:物价变动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企业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的理由 历史成本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客观地确定下来的,或者是企业的财产物资在购建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因而比较客观。 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因而可以随时进行验证,既获取方便又真实可信。 历史成本计价可以使企业核算手续大大简化,由于不需经常调整账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 历史成本计价下的经营费用是以实际耗费(实际成本)来计量,收入又是企业销售商品的实际成交价格,即企业的收入与费用的配合和收益衡量都是建立在实际交易基础之上,也就不容易歪曲或任意操纵企业经营收益。 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局限性 当货币购买力变动时,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不能够确切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 而企业资产的现价,恰恰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固守历史成本计价基础,当货币购买力变动大时,会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之间应使用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一致性  一致性是指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应当是相同的。  《 企业会计制度 》 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 坚持一致性原则,可以防止某些企业或个人利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人为地操纵成本、利润等会计指标,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的变更。 一致性与可比性  一致性是对某一会计主体而言,强调的是一个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中的会计处理方法要连贯一致; 可比性主要是对不同企业而言的,即各企业所遵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