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与资本信贷的性质及其作用doc43-财务信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应的。 只有靠着牺牲前此 存在的购买力,这种新创造出来的购买力才得以挤进去而有活动余地。 以上说明购买力的创造如何起作用。 读者可以看到,其中没任何不合逻辑或神秘的 东西。 信贷工具的外形是颇不相干的。 的确,就无保证的 银行券来看,事情是最清楚不 过了。 那种不能取代现存货币,而同时也不是以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作为基础的票据,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3 页 共 34 页 如果实际上流通,也会具有同样的性质。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当票据被用来偿付货款时 的情形;如果票据只是记载着企业家对他的债权人的义务,或者只能用以贴现,那就又 当别论。 对于一切其它信贷工具的形式,甚至只是银行帐面上的简单信用,也都可以用 同样的观点来考虑。 正好象新的气流进入一个容器时,原先存在于容器内的气体的每一 个分子所占据的空间就因挤压而减小一样,新的购买力注入经济体系时也将压缩老的购 买力。 当必然造成 的价格变动已经完成之时,任何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按照换取购买力 的老单位的同样条件,换取到购买力的新单位,只是这时的购买力单位比起原先老的购 买力单位来,一律地要小一些,而且购买力在各个人当中的分配也变换了。 这可以称之为信用膨胀。 但这种膨胀在一个本质的方面,与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膨 胀是不同的。 在消费信用膨胀的情况下,新的购买力也与老的购买力并存,价格也上涨, 结果商品被抽出,信贷获得者或从此项贷款的偿还中获得收入之人,从中受益。 此时老 的流通过程发生断裂,抽出的商品被消费掉了;而新创造出来的支付手段却仍在流通, 信贷必须继续展期,上涨了的物价不再回跌。 这时可能发生贷款是从正常的收入泉流中 来清偿的情况 —— 例如增加赋税。 但这是一个新的、特殊的措施(通货紧缩)。 这种措 施,如众所周知,会重新恢复货币体系的健康,否则它就不可能回到原先的状态。 但在 我们所论述的情况中,通过流程却肯定地会向前发展。 企业家不但依法一定会向银行家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4 页 共 34 页 还债,而且在经济上他还一定会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还给商品的蓄水池 —— 与借来的生 产手段相当等价的东西。 或者说,如同我们已经表述过的那样,他必然会最终履行他据 以从社会流转额中正常地取得商品的条件。 借贷的结果使他得以履行这个条件。 企业家 在完成他的经营活动之后 —— 按我们的观点来说就是,在产品已经上市而生产品亦已耗 尽这样一个生产周期结束之后 ——— 如果诸事都达到预期的要求,那他就已经以一批其 总价格既大于他所取得的借贷,也大于他直接和间接用掉的商品总价的商品,来增益社 会流转。 因此,货币流转额与商品流转额之间的等量关系得到了恢复而有余,信用膨胀 得到了消除而有余,对价格的影响得到了补偿而有余。 于是,我们可以说,在这种情况 下,完全不存在信用膨胀 —— 倒毋宁说是存在着信用紧缩 —— 只不过是购买力以及与之 相适 应的商品不同时出现而已,这样就暂时地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假象。 此外,企业家现在已能偿还他欠银行的债务(贷款额加利息),而且在正常情况下, 还会保存着一个信贷余额(一企业家利润),而这个信贷余额是从循环流转的购买力基 金中抽取出来的。 只有这个利润和利息必然会留存在流通中;而最初的银行信贷则已经 不见了,因此,这种紧缩效应本身 —— 特别是,如果新的和更大一些的企业没有继续要 求提供周转资金的话 —— 甚至比刚才所说的还要严峻得多。 诚然,实际上有两个原由阻 止着那个新创造出来的购买力的迅速消失:第一个原由是,绝大多数企业 并非在一个时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5 页 共 34 页 期内就完成其生产过程,大多数要持续一些年份。 事情的本质并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只 是新创造的购买力要在流通中存在很久,信贷票据到规定日期的 “ 偿还 ” ,往往采取 “ 延期 ” 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从经济上来说,根本不是信贷的偿还,而是变成了一种 对企业的健全性的定期的检查方法。 在经济学上,认真说来是以 “ 申请审核 ” 来代替了 “ 申请付款 ” —— 无论应偿还的是银行票据,还是私人贷款。 再者,如果生产周期长的 企业是靠短期信贷来周转资金的话,那么,每个企业家和每一家银行都会由于明显的理 由而力图把信贷的时限尽快改为长期 ;在个别情况下,如果这个第一阶段可以完全超过, 借贷双方都将视之为一项成就。 实际上,这差不多就是拿实际存在的购买力来替代那种 特地创造出来的购买力。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充分活跃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购买力储备之 时 —— 其原因我们的理论本身已予以阐明,这些原因并无悖于我们的理论 —— 实际上有 两个步骤。 第一步发行股票或债券,并将金额记入企业的贷方。 这意味着仍然是银行财 力在帮助企业获得周转资金。 然后,这些股票和债券被卖掉,并逐步地由认购者以实际 存在的购买力,或储备基金,或储蓄,交付款项 —— 一般不是马上交付,相反,只在 往 来帐上的借方记上认购者的姓名。 这样一来,可以说,这些股份与债券又被社会上的储 蓄所吸收了。 信贷工具的偿还于是就这样完成了,而信贷工具也就被现存的货币取代了。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6 页 共 34 页 但这仍然不是企业家对所负债务的最后偿还,也就是,要用商品来偿还。 可是,即使在 这种情况下,用商品来实行的偿还稍迟也是要实现的。 第二,还有另一种原由阻碍着新购买力的迅速消失。 在最终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信 贷工具可能消失,看来这一种趋势是自发的。 但即令它们不消失,无论对于个人经济或 对于社会经济都不致构成干扰 —— 因为这时商品已经生产出来,它既可与新的购买力保 持平衡,又是新的购买力的唯一真正有重要意义的 “ 保证 ”。 这些恰恰是在消费性信贷 的情况下所不具备的。 由于信贷展期,于是生产过程得以周而复始,尽管这时按照我们 的定义已经不能算是 “ 新企业 ” 了。 这时信贷工具不仅不再对价格发生影响,而且它们 最初发生的影响甚至也消失了。 这的确是银行信贷挤进循环流转中去的诸方式中最重要 的一种方式,一直要到它在循环流转中的地位已经确定,必要的分析工作才能认清原来 它的根源并不存在循环流转之中。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么人们公认的理论就不仅是 谬 误的 —— 情况确实会是这样 —— 而且是不可宽恕的和不可理解的了。 如果说提供信贷的可能性,不为独立于创造信贷目标之外的实际流动资金的数额所 限制,也不为实际存在的商品数量(闲置的数量或商品的总量)所限制,那么是什么限 制着提供信贷的可能性呢。 先从实际上来说:让我们假设有一个自由金本位,也就是钞票随时可以从银行换取 黄金;黄金可以按官价购买;以及黄金可以自由出口。 我们又假定有一个以发行钞票的 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银行体系,但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利于银行业务酝酿发展的法律障碍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7 页 共 34 页 或条例 —— 比方说,对中央银行没有钞票发 行准备金之类的规定,对其它银行没有存款 准备金之类的规定。 这是一种主要情况,对它的论述易于应用到其它场合。 于是,在相 应的商品出现之前,每一次新的购买力的创造就会导致物价上涨,这将会具有把金币内 的黄金含量的价值提高到单位货币价值之上的趋势。 这又将会导致流通中的黄金数量的 减少,但超过一切的是银行的支付手段申请兑换黄金,首先是银行券要求兑现,然后, 直接或间接地,一切其它支付手段也要求兑现,在意义、目的和原由上都与我们前面所 说的不一样。 并且,如果这个银行体系此际的偿付能力并不发生危险,那么银行在这种 情况 下就只能这样发放信贷,那就是它所引起的膨胀确实只会是暂时的,并且其程度始 终是温和的。 但要使膨胀是暂时的,只有当新创造的购买力所带来的补充商品能适时提 供市场;同时,如果由于经营不顺利,以致补充商品根本不能提供到市场,或者由于生 产过程漫长,以致补充商品只能在相当长的年份以后才能提供,那么银行就要用从循环 流转中抽取出来的购买力(比方说,用别人储存的货币)来进行干预。 因此,就有必要 维持一定量的储蓄,它能对中央银行以及对其它银行起着制动作用。 与银行方向拥有的 这种结构相对立的一种情况是:所发放的信贷最终都在 日常买卖中化为小额,而为此目 的,必然换为硬币或小面额政府纸币 —— 至少在大多数国家是如此-那却不是银行可以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8 页 共 34 页 创造发行的东西。 最后,信用膨胀必然引起黄金外流,从而进一步带来无力偿付的危险。 然而也有这样一种可能,即所有国家的银行几乎同时扩张信贷,有时情况确实接近这样。 因此,尽管我们不可能理所当然地在我们假定的条件下,表述创造购买力的限度,如同 表述某种商品生产的限度那样的确切,而且,尽管这种限度必然会随着人们的心理状态 及立法等等而发生变化,然而我们还是可以指出,无论何时,仍然是存在着这样一个限 度的,而且 也可以说明究竟是什么条件正常地保证着这个限度继续起作用。 这个限度的 存在既不排除我们所说的购买力的创造,也不会改变它的重要意义。 但是,这个限度使 信贷量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有伸缩性的量度,尽管仍然是一个确定的量度。 以上当然只是很表面地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基本问题,就象把普遍实行自由金本位 制度下确定外汇率的原因表相地解答为必然处在黄金输送点之间一样。 尽管如此,但是, 正如对于汇率问题,如果我们略去黄金机制而去注视作为基础的 “ 货物输送点 ” ,就会 更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因而对于我们的信贷问题,按同一原则,如果我们考 虑的是一个 纸币本位国家,或者干脆只用银行支付工具的国家的情形,那我们就将能得到关于购买 力的创造具有确定的、尽管也是有伸缩性的限度这一事实的更为根本的解释。 由于国家 彼此贸易的问题并无什么特殊新颖之处,我们就把分析留待读者自己去做。 在这里,我 们只要说,这个限度是由下述条件产生的,那就是,为了有利于新企业而引起的信用膨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9 页 共 34 页 胀必须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根本上不致于引起象物价水平永久上升那样的膨胀。 并且, 足以保证这个限度起作用的制动器,就是这样一种事实,那就是面对企业家们追求银行 信贷的热烈冲击,任何其它行动就 要对银行造成损失。 如果企业家不能成功地生产出至 少与货款加利息等值的货物,这种损失就会经常发生。 只有当企业家能成功地做到这一 点时,银行才是有利地经营放贷。 这时,而且只有这时,才没有我们前述的通货膨胀, 才是没有逾越上述的限度。 从这里可以推导出在各自的情况下,银行可能创造购买力的 量度。 只有在另外一种情况下,那就是,如果各银行解除了以黄金偿付支付手段的义务, 并且暂停了国际兑换的责任,银行才可以引发膨胀,并随意决定价格水平,这样,不但 无弊,反而有利。 这就是说,银行将新的信用支付手段注入循环流转之中,或者 由于新 的流通手段的进一步创用,而使偿债能力不景气的情况有所好转,或者使消费目的因信 贷之提供而真正得到满足。 一般言之,没有任何银行能单独做到这一点。 因为尽管它投 放的支付手段不会显著地影响价格水平,可是偿债能力不景气的情况仍然不会好转,而 消费信贷也仍然由于不能使债务人足以在限度内用自己的收入来偿还债务,而变得不利。 但如果所有的银行都一起行动,则可能有效。 他们可以在我们假定的情况下,继续发放 新的信贷,并通过对价格施加影响来使原先发放的信贷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