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doc17-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位 (百分比 )逐渐下降 ,甚至微不足道。 小投资者往往将追求定期的收益 (股利或者利息 )放在第一位 ,一旦他们不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 ,他们往往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 ,即以“市场退出”的方式来对管理 当局进行“惩罚” ,而并不希冀去撤换、控制或监督管理当局。 其实早在公司制度创立的早期 ,亚当斯密就曾经在《国富论》中指出“小股东对于公司的经营业务往往一无所知 ,他们只是心满意足地接受每年或每半年公司分配给他们的股利 ,而并不找公司管理当局的麻烦” (斯密著 ,王亚南 ,郭大力译 ,1974)。 此时 ,财务资本所有者作为股东拥有的是一定比例的企业剩余索取权 ,而剩余控制权实际掌握于管理当局手中。 财务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资本所有者实际上完成了委托方角色向投资者角色的转换。 在此种情况下 ,分散的委托方 (投资者 )理智地认识到 ,对公司的管理当局实施监 督所引发的成本可能大于实施监督所带来的利益 ,因此他们往往会对积极地监督管理当局持有理智的冷漠态度 (TheRationalApathy )。 随之 ,每个股东都希望其它的股东积极地行使监督权利而自己由于“搭便车” (Free raider )而获得利益 ,结果由于众所周知的“囚徒困境” (Prisoner sDilemma )原理使得无人行使对管理当局的控制权而由管理当局“信马由疆” !因此著名的法学家Stock作出结论 :“在股权十分分散的经济中 ,希冀股东监督管理当局是徒劳的。 ” 2 会计信息的初始产权。 了解股份有限公司 中存在的上述状况 ,对我们分析其中会计信息的产权大有裨益。 这带给我们的思索就是 ,由于股权的零散性和过于分散性 ,使得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并不匹配。 股东拥有终极的剩余索取权 ,但是剩余控制权更多的只停留于法律规定的、形式上的层面上 ,实质上的剩余控制权掌握在职业经理 (管理当局 )手中。 当投资者需要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关决策 ,但原来的契约中又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而未注明且缺乏外部强制力的情况下 ,围绕会计信息的博弈中 ,占据优势地位的就是管理当局 ,因为管理当局实质上掌握了契约中未曾注明情况下的决策权。 除非众多的分散投 资者能够形成一个强势集团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从管理当局手中夺过来 ,从而在会计信息的产权博弈中占据优势。 但这需要借助于集体行动 ,并往往因为交易费用的高昂几乎不可能。 作者认为 ,上述情形的出现 ,可能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①会计信息初始产权界定使然。 股份有限公司出现的初期 ,由于投资过热、过渡期内资金供大于求 ,以及投资者对投资以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由于未来不确定性所导致 ),使得会计信息的初始产权被随意地忽略了。 那么此时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支配权掌握于管理当局手中 ,投资者几乎没有具备会计信息的任何产权。 会计信息产权 界定的这种状况不足为奇 ,甚至可以说是当时环境的使然。 因为投资者认为在初始状态下 (企业规模扩大初期 )于自己是有利的。 但不幸的是 ,后来的“累积性效应”出乎了众人的最初想象或者愿望。 ②当投资者意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之后 ,会计信息产权初始界定的“累积效应”就开始呈现出其特有的顽固性。 前期关于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极大地影响到会计信息产权的嗣后界定。 即使投资者意识到会计信息公开是有益的 ,也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要求披露会计信息 ,而根据“相对福利要义”和“制度悖论”原理 ,此种会计信息的产权要求在这段时期内并不会实现。 首先立法机关可能并不愿意立即采纳要求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诸多措施 ,尽管它可能是对投资者整体而言是明显有益的 ,原因在于立法机关认为一旦采取了会计信息公开的措施 ,管理当局可能是首先受损 (至少一无所获 )的一方 ,他们完全可能、也有能力对之进行抵制。 事实上 ,在 1900年到 1933年间 ,600家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美国 65%的制造性资产 ,2020多名职业经理实际上控制了美国的经济生活 (Edwards ,1961)。 公司的管理当局决定着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 ,他们掌握的公司正成为一种社会势力 ,在争夺经济权利之外还争夺政治权利 (cha tfield ,1977)。 ③在 1900 年到 1933年期间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和投资者的分散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有者” (股东 )事实上已经被和平“剥夺”了企业所有权 ,尤其是剩余控制权。 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决定是否持有一个企业的股票。 如果他们根据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途径得到的消息 (更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多的是非正式途径所得到 ,但都未必是会计信息 )判断不应再持有该公司的股票 ,那么他们将利用股票市场特有的“退出机制”来对管理当局进行惩罚。 此时 ,寄希望于股东采取集体行动来限制管理当局是不现实的。 曾经有一些人力图如此做 ,但是一则他们自身 对经营者的直接影响十分地微弱 ,由于众所周知的“理智的冷漠”态度和“搭便车”的心理使他们根本得不到公众的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就不可能将其主张转换为法规。 二则他们本身并不能够约束管理当局改变既定的会计信息产权状态 ,更不能迫使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 最终 ,会计信息产权的初始界定状态处于绝对僵持状态 ,并未被打破。 ④概而言之 ,缔结契约时 ,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人有限理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认识的局限性 ,使得会计信息的初始产权未曾等到良好地界定 ,这种累积效应直接影响了管理当局和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doc17-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