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会计学讲义(doc107)-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此资源负有法律责任的企业单位。 会计主体与经济主体、法律主体并不完全一样。 确定会计主体的基本形式是根据经济单位在实质上 对它的经济活动和行政管理所负的责任来界定的,而不是单纯看经济单位的法律性质。 所以,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独立、合伙企业不是法律主体,但同样是会计主体;公司内部的某些责任单位(事业分部)也可以作为会计主体;在公司集团内部,母公司及其所控制的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当然也是会计主体,而以母公司为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又要把整个集团视为单一的会计主体。 在责任管理、目标管理体系中,按资源可用、责任可控、绩效可核的原则设置责任中心,确定内部责任单位作为责任会计主体,对其进行责任绩效考核是实施激励机制的有效作法。 因此,科学确定内部会计主体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假设为确立客观性、相关性原则提供了条件。 2.持续经营假设( goingconcern postulate) 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企业将长期以它现时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经营下去,直至确定企业破产清算的那一天。 会计方法的选择是以这一假定为依据的。 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同时也按原先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它的债务,这是选择会计方法的出发点。 16 例:以历史成本作为企业经济资源的计价基础,对长期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方法,以及有关企业偿债能力 的计算等等,都是基于这一假设。 只有在企业确定破产清算时,才不适用这一假设。 这时,不再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经济资源将按清算变现的实际价值计价,而债务则不一定能按原先承诺的条件清偿了。 这一假设为正确划分资支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确定一贯性原则、运用历史成本原则提供了支持。 3.会计期间假设( accounting period postulate) 指假设可以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时期,据以结算帐目和编制报表,从而及时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关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短期决策的客观需要。 会计期间的划分是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如果说会计主体假设是限定了企业会计的核算范围,会计期间假设则是限定了企业会计时间范围,即对川流不息的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划分会计期进行核算。 会计期间假设对制定会计原则和会计程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帐的基准,一般情况下,工商企业均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的基本分期是按年,称会计年度。 实务中,有的企业的会计年度按照公 历年,有的企业则采用自己的会计年度。 如果采用后者,又往往把会计年度的起讫日置于经营活动最少的月份,以便获得及时、相关、全面的信息。 在年度内再按季、按月分期。 这一假设为确立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一贯性原则等提供了条件。 4.货币计量假设( moary measurement postulate) 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予以综合反映。 只有货币单位,才能为会计计量,进而为会计记录的分类,总括提供一个简单而普遍适用的手段,这是其它任何计量单位(例如实务单位、生产能力单位等)都难以做到的。 这样就决定了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 17 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资料。 应用货币作为会计的统一计量单位,又必然要引伸出一个实质性的假设,即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量度是稳定不变的(或其变动是微不足道的)。 这一假设为确立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提供了条件。 应当指出,会计假设仅仅是会计人员在不确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提供投资、信贷和经营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所作出的一些推论,并假说定它们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些推论或假设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目前已证实它们并非完全合理,或者能够与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 的变化相适应。 因此,会行人员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向,不断重新研讨会计的这些基础观念,只有在完善的会计基础观念上,才能建立起健全的会计实务。 (二)西方国家通行的基本会计原则 —— 公认会计原则(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ating principles GAAP) 定义:会计原则是指普遍认可的会计观点和基本的行为规则。 它们是制定具体准则、选择会计方法的必要依据。 从理论上说,基本会计原则作为财务会计的规范,应以基本会计假设为基础并体现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同时它又是制定各项应用性原则(准 则)的依据。 因此,在财力务会计规范系统中,它处于比会计假设和会计目标较为具体,而比应用性原则较为概括的中间层次。 基本会计原则主要指在财务会计四个基本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中普遍遵循的观念和规范。 1. GAPP 主要有: 与会计要素确认有关的原则 ( 1)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计制( accrual basis),这是当前会计主体广泛采用的会计基础。 但这一原则隐藏着问题收益质量有可能不牢靠的问题,同时经理人员也经常利用这一原则进行利润操纵。 ( 2)营业收入实现原则( revenue recognition principle)或称收入实现原则( revenue realization principle),指在收入的产生过程中,选择哪一个时点作为确认收入的日期。 根据该原则,会计人员应在商品销售时,即企业产品的所有权已转移给买主时确认收入。 我国会计 18 准则中确认营业收入的条件为:交易已经发生;已经收取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凭证。 问题:资产置存收益( holding gain)应否确认。 因为银行家虽谨慎,却愿为未实现的资产升值贷放资金。 ( 3)配比原则( matching principle):是指将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 和产生收入所发生的费用配合比较后,计算出本期的收益。 应计、递延、摊销等会计程序就是在会计期间假设和配比原则基础上采用的,以便恰当地进行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从而计算出一定时期的收益。 问题: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研发费用很难实现与其效应收益的合理配比,费用难以合理摊销,使本期企业收益变得不够真实。 ( 4)稳健性原则( conservatism principle) 指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方法可供挑选时,应当选择对业主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 概括地说,稳健性要求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和负债,但不预计任何可能取得的 资产或收益,从而使会计报表不会引起人们过于乐观。 由于稳健性原则是要求会计人员以一种悲观的态度来处理会计帐务和编制会计报表,因而它背离了现行的会计原则,低估了资产和收益,通常被称为一项例外原则( exception principle)。 例如,存货计价中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就是与历史成本原则相背离的。 从会计的历史发展看,在企业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稳健性原则对保护债权人权益,防止过度的股利分配,保全资本曾起到过积极作用。 而现代会计观念强调从股东角度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稳健性原则的过度运 用也受到越来越尖锐的批评。 2.与会计计量有关的原则 ( 1)历史成本原则( historical cost principle) 指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计价时,并不考虑资产的现时成本或变现价值,而是根据它的购置成本(原始成本)计价。 由于资产是在不同时期购入的,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上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 理由: ; 、有凭证; 致。 问题: ,而无论作投资决策还是经营决策 19 所依据的是企业资产的现值,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这一计价基础的缺陷反映得更为严重;。 3.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关的原则 ( 1)相关性原则( relevance principle) 指会计人员的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相关的。 会计报表使用者依据会计信息可以在投资和信贷决策过程中减少不确定性,从而避免决策失误。 相关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属性: ,例如:奥尔特曼( )曾经使用 5 个财务比率预测企业破产,他认为其准确率达 94%,在两年前就可预测出哪些企业将要破产; ; c.会计信息必须 具有及时性。 ( 2)可靠性原则( reliability principle) 是指会计所作的确认与计量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对象和经济事项。 FASB 认为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特征,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才能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 FASB 认为可靠性包括三个要素,即真实性、可验证和客观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会计计量的结果是否与它们反映的经济对象或经济事项相一致,即要求信息与所反映的内容同质。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涉及的问题是相当多的。 如一笔应收帐款审计师可以通过函询和运用统计方法 分析它们的存在,但却不能证实它们能够全部收回。 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使得传统会计计量体系缺陷表露无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为降低。 另外,资产成本的分配和残值的估计均说明会计信息并非完全真实可靠。 因此, FASB 指出,会计信息只可能作到近似,而不能作到精确。 ( 3)一致性原则( Consistency principle) 指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所运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应该是相同的,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实际变化,会计人员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必须前后一致。 否则,不同时期的会计报表就无法比较,而 且容易运用会计政策调节企业收益,难以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但一致性不能排除新的会计政策在一定 20 条件下替代旧的政策。 ( 4)充分揭示原则( full disclosure principle) 指会计人员必须充分、详尽、明晰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信息。 既不得有意夸大对企业某种目的有利的信息,更不能隐瞒对企业某种行为目的不利的信息。 如向银行贷款,某种抵押品的归属性质,已押情况必须全面提供,而不是只提供其价值(现值)信息。 又如向一般使用者提供收益信息,必须将收入和收益分类进行反映,否则不能反映公司营 业增长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上市公司则要求提供分部财务报告。 ( 5)重要性原则 指对于重要、重大的会计事项,将采用特殊的,更为完善的会计程序加以反映,以便会计信息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用者对信息明晰性的要求。 如设备,要采用分期折旧的方法摊销其原有价值,而对低值易耗品则不需要。 重要性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如 10 万元的坏帐对于小公司可能属重大事项,事先应予以计提坏帐准备,按备抵法处理,而对于收帐金额巨大的公司则只需当期冲销掉。 重要性也取决于事项的性质。 对于是否属于重要事项,则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与 此相关的,还有大于成本效益原则。 如某些事项提供信息的成本太高,但信息效益并不大,不为人所关注和要求,则不单独提供此类信息。 如政府对企业一般性罚款,则在罚款支出统一反映,并入营业外支出对外报告。 ( 6)可比性原则( parability principle) 对同一会计事项,不同会计人员处理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或本质上相近似的。 这使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对象本质和表像是可以相比较的。 某一会计处理结果反映了对象的一定状况。 但由于会计政策多样性,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政策以适应本企业的会计环境或目的,致使可比性下 降。 21 如上市公司, 97 年 44%都将净资产收益率做到 10~ 11%之间,则都是为了取得配股资格,若业绩优良的公司也做到这个水平,则是为了逃税、避免。 同样的信息反映的对象本质状况均有所不同。 4.对支出性质加以判定的原则 ( 1)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的原则 对支出事项的性质进行确认时,必须划分收益性支出或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 —— 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这部分支出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抵减当期收入。 资本性支出 —— 为了取得本期和以后多期收益所发生的支出,这部分支出成为企业的长期资本性项目,在效应期内分期摊入各期 成本费用。 而在我国的当前会计实务中,有些支出虽作为本期支出处理,但却带有资本性支出的性质。 如广告费、研究开发费等。 在 Ramp。 D 日益占据企业战略重要地位的情况下,研究开发费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影响到对公司业绩的评价,并对经理行为有着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及竞争的后续能力。 第三章 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西方企业中财务( finance)与会计 (accounting)机构分设较多,财务的主要职能是资金运作,对外功能极强,既有筹、融资、又有投资、外部资本交易等管理职能; 会计主要对内进行经济信息处理,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编制税务计划和纳税,以求取会计政策收益和延税、节税利益。 22 二、会计人员的配备 财务与会计岗位是企业最重要的岗位,应配备懂得现代理财观念、了解现代资本市场运作方法、掌握现代会计理论,有创新精神、具备宏观的会计政策构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公司应以博士、硕士毕业生当任财务主总和会计总管的岗位。 三、会计法规 我国目前最高的法律规范是会计法,通过基础准则对企业会计进行基础规范,然后是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指导企业会计行为。 随着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会计规范。mba会计学讲义(doc107)-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 100万元,该时点的计税基础为 100万元 ,即可作为成本费用自未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为 100万元 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 90万元,会计确认账面价值为90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保持不变,仍为 100万元 CFO财务咨询公司 • 构成企业改组的情况 ,视改组前后经营的连续性及权益 的连续性及非股权支付额的比例 ,区分免税改组与应税 改组 免税改组
第 7 页 共 21 页 此资料来自 E、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 “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 科目核算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下列各项中,需要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且会引起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 )。 A、子公司吸收母公司投资收到的现金 B、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 C、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出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 D
非常的高,使得他得到的债务筹资的成本低。 能够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 •3,再看权益筹资,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虽然小,但是筹资数额也是很大的,由于从理论上来看,权益筹资由于风险低而使得的成本很高,所以在公司能够承受财务风险时,可以减少权益筹资。 •4,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当前情况,虽然理论上权益筹资的资本成本高,但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不完善,使得公司发行股票所筹集资金的方式显的成本并不是很高,这也就是
质量差,没有发展前景。 优 质股票的市价都超过每股净资产许多,一般说来市净率达到 3可以树立较好的公司形象。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 重要结论: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这个观点贯穿整个财务管理 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①、 流入结构 =部分 /总体 第 10页 从厚变薄 CPA考试教材 2020版 财务成本管理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网友学习自我总结资料,非权威资料,请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 ②
规范问答第 1号 非经常性损益 》(修订) 《 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 》(证监发 [2020]136号)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 7号 ― 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间比较财务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 》 (证监会计字( 2020) 10号)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 ( 2020年 1月) 《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 ( 2020年
的其他应收款标准为单个客户欠款余额占其他应收款 10%及以上。 因此 , 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 220,461万元全部是其他不重大应收款项 ,其他应收款余额 14,650万元全部是其他不重大其他应收款 , 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 、 其他应收款均为零。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 案例 4:应收款项减值测试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