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0月上市公司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研讨报告(68页)-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其他应收款标准为单个客户欠款余额占其他应收款 10%及以上。 因此 , 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 220,461万元全部是其他不重大应收款项 ,其他应收款余额 14,650万元全部是其他不重大其他应收款 , 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 、 其他应收款均为零。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 案例 4:应收款项减值测试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 2020年 ,某公司计提 ,年审注册会计师也予以了认可。 然而该公司对某一笔外地客户 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 ,在既不了解客户目前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 ,也未取得问询函等相关记录的情况下 ,仅凭账龄长就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其他公司类似情况较多。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 个别公司仍沿袭老准则下的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 , 且部分公司计提比例低 , 也没有以历史损失率作基础。 尤其是对于金额大 、 风险高 、 账龄长的不作测试减值情况 , 而未能真实反映公司资产的实际情况;个别公司期末保留了大量的预付账款 、 应收账款等 , 且部分款项长达若干年 , 而与其所对应的所采购的货物已经用至项目中去 , 且这些项目的收入早已确认为营业收入 , 往来帐项成了隐藏成本费用的 “ 防空洞 ” , 调结 、 操纵利润的工具。 • 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一是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具体对于一般企业的应收款项来说,其减值测试,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非重大的应收款项。 二是根据公司实际合理确定单项金额重大的标准,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三是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合并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信用风险特征可按逾期状态、担保物类型、区域分布、行业分布等标志进行划分,对资产组合未来现金流进行预计时,应以历史损失率或具有可比性的经验数据为基础。 四是已单项确认减值损失的,不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损失的,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五是对于已包含在某组合中的某项特定资产,一旦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 ,则应当将其从该组合中分出来 ,单独确认减值损失。 六是对于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认相关减值损失时 ,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问题 • 案例 1:未进行全面的减值测试 • 在年报跟踪监管中,我们发现部分公司在计提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时,所采取的方法是,根据人为判断,只对其认为需要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项目或类别,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跌价准备。 • 存在的问题:会计准则第 1号 《 存货 》 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计量。 公司的做法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没有逐项、逐类地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跌价准备,确认存货价值,有可能产生人为操控利润的行为。 另一方面原因是,公司认为工作量非常大,且部分存货的市场价难以获得。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 案例2:未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某公司加工生产的产品,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销售。 其产品市场价格从 2020年第四季度起大幅下跌, 2020年一季度,其市场价格又出现了探底回升的走势。 在编制2020年度报告时,公司将资产负债表当日的产品市场价格作为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存货账面价值比较,进行减值测试。 据此,公司初步计算计提 准备,其中原材料 3,800万元,在途物质 5,800万元,在产品 8,700万元,产成品 5,000万元。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 • 案例 1: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不合规 • 2020年报,某公司披露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6,554万元。 主要原因是该公司的一家控股子公司四条生产线全面停产, 2020年 1至 11月累计亏损 6,179万元,该公司决定自 12月 29日起中止其正常生产经营。 该控股子公司机器设备原值 34,500万元,净值 18,394万元,公司根据机器设备净值的 90%计提 16,554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 1, 839万元,年审注册会计师也予以了认可。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 案例2:未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 某些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部分陈旧过时、实体损坏、闲置、终止使用的房屋、机器设备。 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公司既没有清理判断固定资产减值迹象的记录,也没有对于这些明显存在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 • 存在的问题:不符合会计准则第8号 《 资产减值 》 准则的规定,只要资产存在减值迹象,都需要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问题 2020年初、年末递延所得税的波动幅度大 2020年度, 44家上市公司(不含暂停上市的公司)年报披露计提递延所得税的总体情况为: 项 目 2020年末 2020年初 差额 增幅( %) 递延所得税资产(万余) 92,591 65,822 26,769 递延所得税负债(万余) 99,645 10,020 89,625 差额(万余) 7,054 55,802 62,856 其中:有 1家公司没有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21家公司没有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有 2家公司期初有余额期末结平,另 7家公司期初没有余额。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递延所得税信息披露不规范 • ( 1)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20年度, 44家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情况为, 36家公司披露了递延所得税的构成数, 1家公司未计提, 7家公司只披露总数却未披露明细数,具体构成不详。 各公司披露相关信息的简略程度不同。 • 上市公司普遍没有按照会计准则要求披露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以及到期日,也有部分公司没有披露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金额在列报期间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金额以及确认依据,且所披露暂时性差异类别名称不规范、分类繁简程度不规范。 第二部分 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三 、执行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以下是 36家公司 (已扣除没有披露相关信息的8家公司 ) 披露所披露的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明细构成情况: 序号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事项 2020年末 (万元 ) 2020年初 (万元 ) 差额 (万元 ) 1 坏账准备 15, 15, 2 存货跌价准备 1, 1, 3 长期投资减值 4, 4, 4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 5 固定资产减值 1, 1, 6 在建工程减值 7 资产减值准备 16, 15, 1, 8 未弥补亏损、可抵扣亏损 4, 2, 2, 9 可抵扣处置股权投资损失 10 未实现利润 11 合并抵销存货内部利润 12 国产设备投资抵免 1, 1, 序号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事项 2020年末 (万元 ) 2020年初 (万元 ) 差额 (万元 ) 13 可抵扣税款之递减 1, 1, 14 开办费 15 存货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13, 13, 16 交易性金融资产 17 股权投资差额 18 同一控制下的业务合并 19 预提费用 2, 1, 20 暂不能税前抵扣的预计费用 1, 1, 21 预计产品索赔 22 应付职工薪酬 9, 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