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浜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结合生态园所 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 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 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 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 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 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 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 14 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 ,形成品牌。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 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 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三、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1)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农业示 15 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 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 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 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2)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 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 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 ,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 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 ,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增加旅游收益。 16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3)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 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 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 17 识和加强环保教育。 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 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 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第四章 生态农业观光园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 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 生态旅游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 生态旅游不 仅 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 国家 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 目 前,最流 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 1)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 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 的。 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 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 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 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 18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 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 间的增多,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 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 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 —— 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 各地掀起发展 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 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 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 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 2)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 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 农业;广义的 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 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 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 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 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 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 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 由最初 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