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茯苓gap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态植被,同时可加快松蔸腐烂, 使茯苓种植业与林业 相互和谐发展。 重要意义和作用 “茯苓松蔸 无断根 种植新技术” 的大面积推广运用, 利用废弃的松木蔸种植中药材茯苓,不仅实现了废物再利用, 节约大量原木材资源 , 且由于茯苓充分吸收了松木蔸的营养成分,加速了松木蔸的腐烂速 度,原先需三四年才能腐烂的松木蔸,现在只要 1年时间就可全部腐烂,腐烂的物质又可以化解为林地的营养成分,促进了林地的良性循环。 彻底解决 茯苓 种植业 与林业的突出矛盾, 防止水土流失, 有效保护 茯苓产区生态 环境 ,确保生产出符合国家 GAP标准的优质茯苓产品,保障 茯苓 这一大宗中药材的 市场供应 ,促进茯苓的深度开发应用。 第 三 章 项目建设方案 建设的主要内容 及产能规模 本项目 扩建设 8000 亩茯苓生产基地, 将茯苓生产基础扩大到 1 万亩的规模 ; 并建立茯苓 原 种 筛选、纯菌种繁育厂房,以 11 及配套的加工设备 厂房 ; 项目可年产鲜 茯苓 5000 吨,经加工可出产 茯苓 (干货) 2020 吨,同时每年可培育优质 茯苓菌种 10 万瓶,确保基地所需接种供应。 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 场地选择 选地。 选择土壤深度疏松的砂质土壤,含砂量在 70%以上。 麻骨沙土、黄沙土和红沙土均可栽培茯苓,而含沙量少、黏性大、透气性差等其他土壤均不宜栽培茯苓。 坡向。 茯苓场方向朝南、西南或东南,切忌朝北向,因朝北向阳光不足,气温、土温较低,生长慢,又易发生白蚁,不适宜茯苓生长。 另外,选择茯苓场还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 3 选蔸。 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蔸,凡直径在 16厘米者都可用于栽培茯苓。 一般是用前一年秋季或者当年春季砍伐的树蔸,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 菌种制备 通过镜检、室内组织培养,提取高产、纯净的茯苓 原种 ,株系为 多孔菌科卧孔属 植物 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用小松木块(长宽厚 为 厘米 * 厘米 * 厘米)装 袋 消毒, 12 加适量的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在 袋 内 ,待 长满旺盛的乳白色菌丝, 选择菌丝粗壮、无病虫害的菌种 , 作为大面积茯苓的接种菌种。 栽培方法 用上年 7 月至当年 2 月份砍的松树蔸进行栽培。 在冬季或次年 3~ 6 月, 选择晴天, 把松蔸周围 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蔸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 4 条一指宽树皮,直径 3 厘米以上侧根也要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下一条树皮与树蔸留皮相连,以便传播菌种。 栽培前晒 1 个月以上,把松蔸周围挖开 30cm 左右深, 撒下防白蚁药粉,盖一层薄土, 以防除白蚁 , 再 行 接菌种。 接种方法有两种: 高桩接种法。 松树蔸较高的,在树蔸近根处锯一个高 10厘米的 缺口,将菌种木片放在缺口内,捆紧,用湿草纸包裹 ,接种后堆土至接菌种处上面 4~ 7 厘米,蔸顶部露出地面。 矮桩接种法。 此法适用于矮树桩松蔸。 在粗根茎部侧面削去树皮,并将一根松段木 (直径 10 厘米,长 80 厘米,留一条一指宽树皮,其余削皮至木质部)晒干后靠在该侧面处,然后把菌种木片紧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用小松木片覆盖压实。 凡松蔸粗大者要接 3~ 4 个点。 接种后覆土 4~ 7 厘米厚,堆成馒头状; 13 苓场管理 接种后都要经常检查,及时修沟排水,防止雨水浸渍和覆土被水冲刷。 接种后 10 天,菌丝已开始长入树桩内, 此时应检查是否上菌,不上菌的要及时补接种。 接种后前 2 个月每周检查 1~ 2 次。 一般接后 2~ 3 个月开始结苓。 秋末、冬季茯苓会停止生长,进入冬眠期,第 2 年气温回暖后又开始生长。 4~ 6月为生长膨大的旺盛期,这时要经常给茯苓和松蔸补土,防止露出土面而被太阳暴晒。 病虫害防治 腐烂病。 在茯苓生长旺盛期,排水不良、窑底不平、表面土壤板结、通气性差易发腐烂病。 茯苓感病后,流出黄色黏液,有臭味。 防治方法:繁殖材料要清洁卫生;苓场保持通风透气,排水良好;发病后尽量提前收获。 白蚁。 白蚁是茯苓的主要虫害,轻 则减产,重则绝收。 因此,在茯苓的整个栽培过程中,要始终抓好白蚁的防治工作。 栽培前期要每周检查 1~ 2次,发现白蚁要及时 开蔸, 用白蚁药扑灭,然后重新 盖土。 在场内仔细观察,发现蚁路,要沿蚁路找蚁室,挖蚁室烧毁或用农药消灭。 也可在附近的山地挖几个诱集坑,在坑内放入新鲜松毛、芒萁等,并用土壤盖好,每隔一段时间检查 1 次,发现大量白蚁及时扑灭。 14 采 收与加工 一般当年 春季或 6~ 7 月接种, 当年秋冬季或 翌年 6~ 7 月成熟。 茯苓成熟的标准: 松蔸根际 不再出现龟裂纹,茯苓皮色开始变深,外皮不再出现裂纹,此时为采收适期。 要掌 握挖老留嫩,挖大留小, 可保障 连续几年这片山场都会有茯苓出现。 挖苓时可选择晴天进行。 加工时根据客商要求不同,加工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整个加工过程是发汗、去皮、切片、 烘 晒干。 一般茯苓的折干率为 45%~ 50%。 晒干后按质量分装保存。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产品质量 技术 要求 感观指标 茯苓菌核的感官指标应符合 如下 表的规定 进行分级处理。 项 目 指 标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等 外 级 直 径 ≥ 10 cm ≥ 10 cm ≥ 5 cm < 5 cm 重 量 ≥ 1 kg ≥ 1 kg ≥ kg < kg 15 质 地 皮细、肉白,体结实,无泥沙。 皮、体较泡松,肉白,无泥沙。 皮、体较泡松,内皮、肉色白带黄色,无泥沙。 体小,结实或泡松,肉白色或黄色,夹有少量泥沙。 茯苓加工产品的感官指标 ( 1) 茯苓毛片的感官指标应符合 下 表的规定 进行分级。 品种 级别 指标 手工切制毛片 机器切制刨片 一级 二级 三级 统货 规格 5cm 以上 35cm 以上 大小不一 1cm 以上 光洁度 光洁、细白 糙白 糙白、黄 光洁、糙白、黄 水分 18% 18% 18% 16% 杂质 无 少量黄边、黑 丝 混黄、有黑 丝 无灰、无粉末 刀工 每 厚18 片以上,平整 每 厚15 片左右,平整 每张厚 ( 2) 茯苓精片、片丝的感官指标应符合 如下 表的规定。 级别 指标 AAAAA AAAA AAA AA 丁片 纯白 片丝 统片丝 16 色泽 洁白 洁白 白 白 混黄 纯白 混白黄 规格 以上 以上 以上 2cm 以上 210cm 大小不 一 大小不 一 光洁度 光滑纹 细 光滑纹 细 糙纹 糙纹 糙 黄 无要求 无要求 水分 18% 18% 18% 18% 18% 18% 18% 杂质 无 无 无 无 有黄、黑 丝 无粉 有粉、混 黄 ( 3) 茯苓丁的感官指标应符合 如下 表的规定。 级别 指标 一级 (出口小丁) 二级 (出口中丁) 三级 (统丁) 四级 (赤黄丁) 色泽 纯白 纯白 混白 混黄 规格 光洁度 光洁纹细 光洁纹细 糙白 糙黄 水分 16% 16% 18% 18% 杂质 无 无 有黄丁、黑丝 黄丁、有 黑丝、有少量皮、木质、无沙 ( 4) 茯苓块的感官指标应符合 下 表的规定。 17 级别 指标 一级 (出口纯白块碎) 二级 三级 (赤黄块) 色泽 纯白 白混黄 混黄 规格 长或宽 26cm,厚 1cm,正方块60%,三角或骨牌块占 40% 大小不一 大小不一 光洁度 光洁纹细 糙纹 无要求 水分 15%(烘干) 18%(晒干) 18% 杂质 无杂,无黄 少量黄、黑丝 黄、有黑丝和极少量木质、无沙 ( 5) 茯苓皮的感官指标应符合 下 表的规定。 级别品种 指标 二黄皮 茯苓皮 备注 规格 茯苓碎,大小不一,少量外皮 纯外皮,大小无规则 光洁度 无要求 无要求 水分 18% 18% 杂质 有赤黄、无沙 无沙 18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 下 表的规定。 项 目 指 标 要 求 平均袋净含量偏差( g) 177。 50% 水 份( %) ≤ 详见感官指标 水溶性总糖含量( mg/g) ≥ 30 多糖含量( mg/g) 水溶性 ≥ 6 碱溶性 ≥ 500 蛋白质含量( %) ≥ 2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碘值计) ≥ 50 三萜含量( %) ≥ 灰分( %) ≤ 卫生指标 应符合 下 表的规定。 项 目 指 标 要 求 铅( mg/kg) ≤ 砷( mg/kg) ≤ 汞( mg/kg) ≤ 菌落总数( cfu/g) ≤ 30000 19 大肠菌群( MPN/100g) ≤ 90 霉菌( cfu/g) ≤ 25 酵母( cfu/g) ≤ 25 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 不得检出 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基地面积达 1万亩,每年可产鲜茯苓6000吨,加工成各种级别规格的干品 2500吨,按平均市场价 10元 /公斤计算,每年可获收入 2500万元。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和谐县 镇 , 地处 124176。 28′——115176。 10′E,28176。 02′—28176。 25′N 之间,东西最大长度 68KM,南北最大宽度 45KM,全县总面积。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冬夏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为 ℃ ,冬季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为 ℃ ,夏季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为 ℃ ;极端最高气温为 ℃ ,极端最低气温为 ℃ ; 3 月下旬进入春季, 5 月下旬后期 进 20 入夏季, 9 月下旬进入秋季, 11 月下旬进入冬季。 一般 11 月下旬进入冬季。 一般 11 月下旬开始出现初霜, 2 月底终霜,平均无霜期达 276 天。 初雪平均日期在 12 月下旬,终雪平均日期为2 月底,年平均降雪日为 7 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 , 4—6 月平均降水量为 ,占年降水量的 44%;受季风影响,上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增多,下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减少; 6 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为277mm; 12月降水量最少,平均为 49mm。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小时; 7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平均为 243 小时; 2 月份日照 时数最少,平均为 70 小时。 镇 位于 和谐县 县东北部,距离 和谐县 县城 19 公里,距 省 城区 80 公里。 总面积 平方公里,境内为低丘陵,西北高,东南低。 平均 海拔 米,镇内土质以红土砂页岩为主。 植被以马尾松、杂灌木为主。 境内有成年 马尾松 6 万余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