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北师大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习 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学习 资源: 复习题第 1 题图;加、减法表挂图。 (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学习 过程: 一、 引。 出示第 13页复习题第 1 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反馈交流。 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 议。 整理减法表 (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 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 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 —— (出示第 2 题挂图) (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 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 23 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 (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 6)找出差是 8 的算式。 (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 9)完成第 4 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 意思,该怎样做。 三、 练。 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反馈校对,奖励前 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复习 教学反思 : 复习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 重点: 减法表 24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 难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 资源: 主题情境图(或配套课件) 学习 过程: 一、 引。 口算 9+ 2 16- 9 13- 4 5+ 7 15- 5 6+ 8 11- 3 8+ 8 (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在○里填上“﹥”、“﹤”或“ =” 7+ 4○ 12 15- 9○ 5 5+ 7○ 11 11- 6○ 6 13- 4○ 8 9+ 4○ 13 ( 1)学生独立填○。 ( 2)反馈交流。 完成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 二、议。 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三 、 练。 做复习题第 7 题 (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 ( 2)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试试看。 (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做复习题第 8 题 ( 1)出示左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 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 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25 (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右题。 ( 5)反 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 6)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 ( 7)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做复习题第 9 题 (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 2)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 3)反馈交流。 做复习题第 10 题 (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 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 ( 3)反馈。 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 5 个,梨不会少于 2 个。 三、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学习 目标: 让学生在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 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 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学习 过程 一、 引。 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 今天每组 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 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26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 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 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揭示课题,谈话: 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4 、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 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 (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5 、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 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请在小组内指一指、 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 (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二 、 议。 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学习 “试一试”。 (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三、练。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27 (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 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 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 (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 们都是什么形。 (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怎样画的。 四 、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把 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 :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学习 目标: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 28 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 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学习 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学习 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 学习 过程: 一、 引。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 ,他还带来了礼物 ,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 ,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你们看出示长方形 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 他介绍得对吗。 ”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 ”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 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设计意图】创设活泼、有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 而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 ,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议。 认识 三角形 (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 (举起折好的图形) 师:折得真不错。 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 29 ②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 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 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 师:折得真好。 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 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 (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 想一想。 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 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 学生回答。 这里老师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某一物 体是一个三角形。 适当送礼物给举例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③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让学生来告诉大家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愿意做、也愿意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认识平行四边形 (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 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 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折 剪 重合 (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30 (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小朋友将拼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一一讲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①请一位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所拼出的图形。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三角形。 ②师:谁还拼出了其他的图形(请一位拼成长方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长方形。 ③ 师:你是怎样拼的。 ④ XX 同学,请你到投影仪前展示你拼的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