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计师条例凸现问题的制度背景和经济环境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年 9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在大连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题开幕式致辞中阐明的观点。 诚然,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制度得以确立,现代企业 制度也被广为接受。 很多企业按照公司化的模式建立了科学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逐步完善。 总会计师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其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 《条例》设置的初衷是服务于计划经济时期国(央)企管理的需要,时过境 迁,其中一些条款与制度和现实环境不能和谐共处,亟需改革。 但是, 在今天的中国,企业的任何改革都不能忽视产权制 度、决策机制、文化建设、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这次《条例》的修订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制度背景和现实环境,做出科学的 调整,毕竟任何法规和制度的变革都是有成本的。 参考文献: [1]《总会计师条例》 . 72条, 12月 31日 [2]贺茂清,冯浩,魏承玉,陈其清,玄立平,杜锐,吴理荣 .《总会计师条例》若干问题研究 . 湖 北 省 总 会 计 师 协 会() [3]中国总会计师协会 . —CFO 调查部分 .中 3李心合 . .会计研究 ,10:4042 国会计电算化 ,3:6364 [4]刘诗白 . .北京:济科学出版社 ,294 [5]李心合 . .会计研究 ,10:4042 [6]财政部 “总会计师制度框架 ”研究课题组 . , 5 [7]罗飞,王竹泉 . .财经论丛, 03: 6471 [8]邓春华 . 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 5: 9296 [9]王国樑 . .中国会计学会工作会议总会计师研讨发言材料, 4 月 28 日 江苏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陈超娴 1 朱和平 2 ( 1. 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2. 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江苏无锡, 214122) 【摘要】 上市公司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上市公司的绩效。 而关于公司绩效,四大报表提供的信息繁多,各种科目和比率往往让财 物报表的使用者无法准确获取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为了在减少评价指标数目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本文选取了江苏省 120 家上市公司,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确立了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旋转归纳了八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构建了具有地域针对性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因子分析 公司绩效评价 自商品经济开始就出现绩效考评,直到现在,公司绩效评价研究仍是学术界的热点。 历年来学者们分别从各个角度(如地区、行业等)对绩效进行了研究,但是针对江苏省上市公司构建具有针 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却很少见。 本文通过对 2020 年江苏省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江苏上市公司的现状,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江苏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模型。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成本绩效评价方法 成本绩效评价法是在利润最大化思想指导下对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这是最早出现的绩效评价方法,盛行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绩效衡量的主要指标是成本控制状况。 这一阶段对绩效评价的研究尚未成熟,所以相关研究较少。 对成本绩效评价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之一是美国的哈瑞,他最早设计了标准成本 制度,运用标准成本和差异结果分析进行绩效评价。 (二)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20世纪初开始,学者们普遍使用财务绩效评价法对公司绩效进行评价。 从 20世纪初杜邦公司将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到 20世纪 70年代末, Person和 Lezzing使用包含销售利润率在内的 EPS、 IRR 及现金流量等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再到后来综合更多指标(如 EVA等)来衡量公司绩效,这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21 世纪初,我国大部分学者,如孙永祥、黄祖辉( 1999) [1]、施东晖( 2020) [2]、李维安( 2020) [3]等以某一单一的财务指标如 EPS、 ROE、 Tobin Q等作为绩效评价指标。 郭丽华( 2020) [4]在其博士论文里选取 35家河北上市公司,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包含销售利润率、 EPS、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在内的 13个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河北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河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及资产管理能力。 韩芳艳、张孝友 (2020) [5]选取 2l 家重庆上市公司 2020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 11 个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 ROA、 EPS 等)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选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 杜龙波、黄业德 (2020) [6]针对 33家鲁中地区 2020~ 2020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鲁中地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三年数据的对比,对这 33 家上市的绩效波动情况做出了评价。 (三)公司绩效评价研究创新阶段 进入 21 世纪后,国内外学者掀起了公司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的创新热潮。 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及关键绩效指标法等用于绩效评价,还有一些学者构建公司绩效的非财务因素评价指标。 杨成炎 (2020) [7]评价了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法的优缺点,并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经济增加值法在绩效评价中的导向作用和平衡计分卡法在公司长期战略中的基础作用相结合,构建了新的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王丽园 (2020) [8]界定了关键指标法与平衡计分卡、预算管理等战略绩效评价方法的区别,并在关键指标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关键指标法,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企业战略目标与绩效的关系,便于企业经营者从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 上述绩效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 成本绩效评价法是基于标准成本与差异分析结果的一 种绩效评价方法,实现了成本会计的变革,标志着人们的观念从事后控制逐渐转变为事前、事中控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增长以及股东权益最大化才是他们最关注的,仅做好成本控制还不够;财务绩效评价法是建立在公司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