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苎麻纺织加工项目:重点支持江西苎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高档苎麻纺织面料综合技改项目、苎麻服装加工项目。 同步建设赣苎3号优质苎麻基地。 有色金属项目:重点支持宜春钽铌矿扩建及钽铌冶炼加工项目、铜鼓电池厂开发锂电池。 精细化工项目:重点支持奉新化工厂 CA—1 P507 项目、冠京香 料项目和铜鼓二源化工厂项目。 医药工业项目:重点支持医药企业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新型制药和生物制药项目。 (三)服务业 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发展旅游业 充分发挥我市自然生态和宗教文化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积极培植旅游产业。 “十五 ”期间,旅游业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 6%左右,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快旅游景区开发。 重点开发以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宗教名胜地、历史人文为主的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和宗教、历史文化旅游。 围绕建设宜 春生态城市,着力抓好三个旅游区的建设。 明月山旅游区,以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温汤温泉为主,包括官山、三十把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42 页 自然保护区和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连通至湖南的旅游线;三爪仑旅游区,以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包括百丈山萝卜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洞山,建立至南昌的旅游线路;阁皂山旅游区,包括樟树吴城商代遗址、丰城洪州窑遗址,进入京九旅游线。 加强旅游区的规划,争取申报明月山旅游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旅游景区的出入通道,提高公路等级。 改善主要景区的通讯条件,开通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和覆盖移动通讯网络。 对现有的宾馆、酒店进行更新改造,努力提高宾馆、饭店质量,各县(市、区)都要有旅游涉外定点单位和星级饭店。 抓好旅游商品开发和人才培训。 突出抓好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旅游食品的系列开发,建立健全旅游商品销售网络,方便游客购物消费。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训,力争在宜春学院、市属中专设立旅游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我市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繁荣商品流通业 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趋势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商品市场建设,发展城乡流通服务组织,完善商品流 通体系。 加大粮食、商业、供销、物资等国有流通企业的改革力度,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大力培育各类商品市场,抓好中药材、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建设,努力拓宽我市工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深化流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流通业的优胜劣汰和优化组合,积极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42 页 多功能的大型商贸集团,增强流通业的竞争力。 大力引进现代交易手段,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配送、仓储式批发、电子商务等国际通行交易方式,加快会展业发展,实现市场组织和经营方式现代化。 完善县乡村三级商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和 发布工作,搞活搞好商品流通。 壮大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发展商业保险、证券、风险投资、社会投资、金融信贷等业务,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不断开拓金融保险业务的新领域。 促进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技术等中介服务业发展。 规范房地产市场,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机关、学校和个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完善社区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家政、养老、托幼、婚丧、文体、医疗、卫生、维修及保安等社区服务,完善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引导和扶持下岗职工从事各种社区服务,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兴办社区服务业。 推进非义务教育、非公益性卫生医疗服务、体育和文化向产业化发展。 (四)信息产业 加快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信息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2020 年全市信息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 %以上,年均递增 15%以上。 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42 页 以光纤、卫星通讯为基础的主干网覆盖全市县镇,逐步向乡镇和企业延伸。 加快传统网络的宽带改造,基本建成通讯网、电话网和数据网三网合一的本地网。 建设区域性公用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完善党政 信息网。 加快第三代数字移动通讯网和农村电话网的建设,积极发展有线电视双向宽带接入网。 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络娱乐、网络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 “十五 ”期末,全市电信光纤干线达到 900公里,城市有 30%的家庭实现光纤到户。 全市建设广播电视光缆线路 460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 40 万户,电话普及率为 20 部 /百人,互联网入户数达到 10 万户。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依托江西经济信息网和省党政信息网等资源信息网,积极建设 “网上宜春 ”工程。 重点建设中药材、农产品等特色信息网站和 “网上学校 ”、 “网上医院 ”、 “网上旅游 ”、 “网上招商 ”等网络应用工程,开发宏观经济数据库、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农业与农村经济数据库、资源环境数据库、交通旅游数据库、科技教育数据库、人力资源与就业数据库、社会保障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为宣传宜春、建设宜春服务。 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网上远程教育学院,开展远程多媒体教学活动,大中专学校和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上网。 卫生领域利用网络开展网上就诊、咨询、会诊等工作,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都要求上网。 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网络信息系统,实现社会保险局域的 互联,利用公共网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9 页 共 42 页 络向社会提供在线就业服务。 各级政府部门利用网络公开政务,征集意见,接待来信,开展网上招商。 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产业信息化。 大力发展以 IC 卡为主导的智能卡应用系统。 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科研、生产、服务和经营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 支持电子商务试点和商业化运作,完善电子商务信息网络,推进企业上网工程。 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各类投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利用信息产品技术更新换代的契机,发展壮大电子元器件产业, “十五 ”期间争取信息产品制 造业有突破性的发展。 以宜春学院和高科技企业为基础,扩大与国内外软件企业的合作,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应用软件。 大力发展面向国内外的网络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逐步形成开放、全面、高效的综合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 (五)县域经济 坚持 “市场为先、各创特色、科技推动、富县富民 ”的战略取向,紧紧围绕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 ”的总体目标,着力在增大工业总量,扩大优势农业,壮大民营经济,做大城市规模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有明显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变化。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0 页 共 42 页 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有民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以优势产业、名牌产品为龙头,培植和壮大经济支柱;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重视人才开发,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加大投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充分发挥县市区的优势,各创特色,加快发展。 大力构建以工业经济为重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生态经济为内涵、以开放型经济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形 成结构比较合理、主导产业初现、特色相对明显、城镇规模适度、市场繁荣、科技进步、文化昌盛、社会稳定、生活比较富裕的新局面。 到2020 年,宜春中心城市地位逐步加强,丰城、樟树、高安三市综合实力在全省站前列,上高、宜丰、万载、奉新、铜鼓、靖安六县各具特色,位居全省同等规模县市前列。 (六)城镇体系 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打破城乡分割,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到 2020 年 ,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 30%。 1、突出中心城市 加快发展宜春, 把宜春建设成赣西区域中心城市。 扩大城市规模。 按 60 平方公里面积、 50 万人口规模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近、远期详细规划,用规划指导城市各项建设。 规划区内的乡镇村全部改为街道和居委会建制,为扩大城市规模创造条件。 正确处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1 页 共 42 页 旧城改造与新城扩张、集中与分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到 2020 年,宜春城区建成面积达到 35 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 30 万人。 增强城市功能。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环境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整体综合功能。 继续拉开城市框架,建设赣西大桥、一江两岸 工程、长青大道、高士北路、中山西路,开发官园小区,完善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扩建自来水厂,建设煤气二期工程、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以及排水管网。 提高城市品位。 把生态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品位的着眼点,将宜春建设成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 抓好城市标志性建筑,疏浚美化秀江,开发明月山、化成岩山,建设袁山公园,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和亮化,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抓好住宅小区建设,营造最佳人居环境。 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使宜春城市管理上一个台阶。 2、发展中小城市 丰城、樟树、高安三市按中等城市标 准进行规划建设。 丰城市重点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剑邑大桥、环城南路、丰阁大道;樟树市按现代平原园林城市规划,着重抓好主城区发展,开辟赣中大道,加快开发东站区;高安市抓紧改造城南,美化城中,拓展城北,重点建设筠州大桥、南岸沿江路、东环路。 逐步把三市建设成为设施比较完备、辐射功能较强、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 把县城作为城镇建设重点来抓,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万载以开发新城区和改造老城区相结合,上高重点抓好镜山大道、滨江大道和新城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2 页 共 42 页 区建设,宜丰重点建设环城路和耶溪河两岸,奉新开发城南新区、建设奉新大桥、滨河大道 ,铜鼓加快开发新城区,靖安建设生态旅游城。 将六个县城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小城市。 3、建设重点小城镇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一批人口规模达 2—3 万人的重点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产业作支撑,把发展工业和发展城镇结合起来,引导企业相对集中,扩大城镇规模,促进第三。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