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业技术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教学 目标 1. 培养学生 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 2. 强化学生 口头表达能力和导游规范服务能力 ; 3. 明确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4. 掌握导游工作的运行程序 ; 5. 培养 学生 职业意识和带团能力。 教学 内容 1. 导游服务的相关概念 、 性质及特点 ; 2. 导游服务的基本原则 、 导游服务的职业职责、职业道德 、专业技巧。 教学 设计 注重学生 学 习与实际导游工作的一致性,通过与实际工作任务一致的活动项目的开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 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利用 导游实训室创设出模拟现实场景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师生在创设的情景之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和学的活动。 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模拟操练中将繁琐的业务技巧及流程轻松牢固地掌握下来。 将课堂从教室搬到旅游车上和旅游景区,在某个专题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分别演练不同的角色,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兼备课堂讲解的系统性和实地导游的真实性及导游过程中的技能操作性,增强学生熟悉导游业务各环节及对中国社会与文化 、各地的风土人情,成为课堂的主角,锻炼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课程 旅游文化 学期 第 5学期 学时 /学分 68/ 教学 目标 1. 掌握旅游文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结合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 ; 2. 能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旅游活动 ; 3. 掌握和积累相关旅游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教学 内容 1. 旅游文化 的概念、 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 ; 2. 学习中国旅游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 3. 中国旅游文化传媒 、 中国历史文化 、 民俗文化 、 宗教文化 ; 4. 中国的世界遗产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 可移动文物鉴赏 、 不可 移动文物鉴赏 、 中国艺术鉴赏 ; 中国旅游文学 、 中国饮食文化 、 中国象征文化。 教学 设计 结合课程与教材特点,采取课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与景区实地教学等的实践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内容。 通过“理论教学 —— 案例教学 —— 实验教学 —— 实地教学”四个环节,采取“三结合”,即具体采取与案例、考证、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 ,如学生自主旅游、调查家乡的民俗资源、周边城市短距离旅游等。 11 课程 旅游职业素养 修炼 学期 第 5学期 学时 /学分 51/ 教学 目标 1. 掌握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定义、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旅游职业道 德的基本要求和导游职业道德规范,交谈时的礼节和语言及赴宴时的礼节、礼仪,语言的运用原则、态势语言的运用及常用讲解方法; 2. 熟悉社会公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接待礼节及着装礼仪及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 3.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社会功能、职业的定义及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礼貌、礼仪的定义及日常交往中的注意事项,导游语言的功能。 教学 内容 1. 道德 、 社会公德 、 职业道德、旅游职业道德 的基本概念; 2. 导游员的语言、礼仪等素养。 教学 设计 以旅游企业岗位职业素质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出发点, 采 用 “ 体验 理解 对话 反思 ” 的教学模式。 运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 ,辅以视频、网络等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及理论的真实性,使学生拥有直观的学习知识的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 旅游法规 学期 第 2学期 学时 /学分 68/ 教学 目标 1. 明确旅游法的性质和任务,掌握旅游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掌握旅游法律关系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制度 ; 了解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 运用所学旅游法规知识分析旅游业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提高学生 依法分析问题、解决 旅游纠纷的能力。 教学 内容 1. 旅游法规基 本常识 ; 2. 合同法律制度 、 公司企业法律制度 、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 3. 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 ; 4. 旅游住宿业管理法规制度 、 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 5.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 旅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 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 、 旅游交通管理法律 、 旅游投诉管理法规制度。 教学 设计 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模拟法庭、旅游法律知识竞赛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编写旅游法律小品剧本,与有兴趣的学生合作,课外录制广播剧或者视频短片,结合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案例情景。 在案例情景当中,由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处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分小组开展讨 论并派代表发言。 创设积极的竞争氛围,强化知识理解,锻炼学生 口才和胆量。 12 课程 旅游 服务 礼仪 学期 第 3学期 学时 /学分 68/ 教学 目标 1. 培养学生扎实的旅游服务礼 仪基本理论知识; 2. 掌握接待不同类型游客的礼仪规范, 应付突发事件与情况 ; 3. 培养学生 自我发展 的能力,能将礼仪知识灵活运用于各种社交场合。 教学 内容 1. 礼仪概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东西方礼仪的典型差异 ; 2. 旅游服务人员仪表礼仪规范:站姿、座姿、行姿、表情、服饰; 3. 宗教礼仪:基督教礼仪;伊斯兰教礼仪;佛教礼仪;道教礼仪 ; 4. 国内部分少数民族及港澳台地区礼仪:蒙、回、维、藏、台、港、澳 ; 5. 我国主要客源国的习俗及礼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6. 国际交往礼仪:涉外通则、迎送、宴请、礼宾次序与国旗悬挂 ; 7. 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前厅、客房、餐饮、康乐、商场部、保安部礼仪; 8. 会议接待服务礼仪:会议接待礼仪概述、设计、布置、装饰、服务、行为。 教学 设计 运用大量的案例、格言、名言,突出礼仪在生活中、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礼貌待人、礼貌待客的意识。 采用实训、情景、表演等多样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深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 ,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 采用多媒体教学 ,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 旅行社经营 管理 学期 第 5学期 学时 /学分 68/ 教学 目标 1. 掌握 旅行社 经 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2. 了解旅行社的经营特点、业务范围、组织结构 ; 3. 掌握旅行社管理的一般规律性 ; 4. 了解旅游决策及消费过程 ,能够设计与分析旅游线路、分析评价对旅行社的经营 管理问题; 5. 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服务与旅游管理的能力。 教学 内容 1. 旅行社基础知识; 2. 旅行社经营管理知识; 3. 旅行社业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 设计 以模拟组建旅行社为载体,实行模拟企业与真实企业的比附经营,提高了模拟企业经营的真实性,并将市场元素引入课堂,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通过总项目统领的 分项目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熟悉典型任务的工作要点和流程,并在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反馈评估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 13 课程 景区景点实用英语 学期 第 1学期 学时 /学分 48/ 教学 目标 1. 掌握 景区专业词汇, 2. 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双语互译能力; 3. 提高景区专业学生和工作人员的英语交际水平。 教学 内容 1. 景区门票 ; 2. 排队管理 ; 3. 客户关系管理 ; 4. 娱乐风暴 ; 5. 景区餐饮 ; 6. 旅游商品 ; 7. 正确 引导游客 ; 8. 旅游安全 ; 9. 旅客投诉 ;。 教学 设计 根据 景区景点 专业词汇 ,选择 景区景点相关 工作流程为载体,展开教学设计。 每个情境 不仅 通过理论学习、角色扮演、仿真训练 和实地操练 等方法 开展教学 , 教学内容实施则 采用 “TATA” 四步教学模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台。 实现教室,校内仿真实训室,实训基地三结合。 课程 客源国概况 学期 第 3学期 学时 /学分 68/ 教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