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儿童中医保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衣温暖, 如阴地之草木,软脆不任风寒 ”(《诸病源侯论》)。 小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发育。 同时,婴儿衣着不可过暖,特忌厚热,平时穿衣不宜过多,入秋后宜缓缓加衣,以锻炼耐寒能力。 《诸病源候论 养儿童候》 说: “儿童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弱,便宜损伤 ”。 “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 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 ”。 【预防疾病】 “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 ”,乳食不节,易于停食致积滞、呕吐、泄泻,乃致酿成慢惊、疳积等。 其次,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发生肺系疾病和时行疾病。 因此,要调节乳食,固护脾胃,注意饮食卫生。 同时,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 脾胃为后天之本。 小儿 “肠胃脆弱 ”、 “脾常不足 ”(《育婴家秘》 ),乳食不知自节。 若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使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 中药 ( 1)厚朴 200克、茯苓 100克、建曲 100克、谷芽 100克、麦芽 100克、槟榔 100克、广木香 50克、鸡内金 60克。 若兼风寒加苏叶、姜半夏;兼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兼暑湿加藿香、佩兰;兼发热者加地骨皮;口臭加生石膏。 上药按质分炒,共研细末,瓶装备用。 每日 3次。 1岁以内,每次 2克; 1~3岁,每次 3克; 1~ 7岁,每次 5克; 7岁以上,每次 6~ 10克。 用于积滞。 症见纳呆,口渴喜饮,口臭,嗳腐吞酸,腹部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头顶法多,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舌苔厚腻等。 ( 2)建曲 6克、谷芽 6克、麦芽 6克、焦鸡内金 6克、焦山楂 9克、莱菔子 6克、香附 3克、陈皮 3克、炒积壳 3克、厚朴 6克、甘草。 每日 1剂,水煎,分 3~ 4 次温服。 消积和胃,理气止痛。 用于积滞。 症见胃脘胀满,按之作痛,纳食不佳,大便有不消化食物。 ( 3)焦山楂、谷麦芽、焦六曲、鸡内金各 6 克,水煎服。 可消积导滞,适用于乳食积滞。 ( 4)白术 10 克,山药 10克,青皮 6 克,神曲 10 克,水煎服。 可健脾消积,适用于脾虚夹滞。 ( 5)取生姜 15 克,洗净捣烂取汁,加温开水适量,少量频服。 可降逆止呕,适用于食积所致呕吐。 ( 6)消食散:谷芽、麦芽、山楂、白术、枳壳、槟榔各等份,共研为细末,以红糖开水或红糖米汤冲服,每次服 克,每日 2次。 中成药 ( 1)乳食内积:有不节饮食史。 食欲不振,呕吐物酸馊,腹胀或痛,大便酸臭或溏薄,烦躁多啼,手足心热。 保和丸 /小儿化食丸。 ( 2)脾虚夹积:平素体弱,面黄肌瘦,困倦无力。 不思乳食,食则饱胀。 腹满喜按,呕吐物酸馊,大便溏薄酸臭,夜睡不安,唇舌色淡。 小儿香橘丸。 按摩 推脾经(向手掌方向推小儿拇指面为补;向指尖方向推拇指面为清);揉板门(揉小儿手掌大鱼际);运八卦(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小儿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到中指掌指关节横纹处距离的约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