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儿童中医保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衣温暖, 如阴地之草木,软脆不任风寒 ”(《诸病源侯论》)。 小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发育。 同时,婴儿衣着不可过暖,特忌厚热,平时穿衣不宜过多,入秋后宜缓缓加衣,以锻炼耐寒能力。 《诸病源候论 养儿童候》 说: “儿童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弱,便宜损伤 ”。 “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 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 ”。 【预防疾病】 “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 ”,乳食不节,易于停食致积滞、呕吐、泄泻,乃致酿成慢惊、疳积等。 其次,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发生肺系疾病和时行疾病。 因此,要调节乳食,固护脾胃,注意饮食卫生。 同时,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 脾胃为后天之本。 小儿 “肠胃脆弱 ”、 “脾常不足 ”(《育婴家秘》 ),乳食不知自节。 若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使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 中药 ( 1)厚朴 200克、茯苓 100克、建曲 100克、谷芽 100克、麦芽 100克、槟榔 100克、广木香 50克、鸡内金 60克。 若兼风寒加苏叶、姜半夏;兼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兼暑湿加藿香、佩兰;兼发热者加地骨皮;口臭加生石膏。 上药按质分炒,共研细末,瓶装备用。 每日 3次。 1岁以内,每次 2克; 1~3岁,每次 3克; 1~ 7岁,每次 5克; 7岁以上,每次 6~ 10克。 用于积滞。 症见纳呆,口渴喜饮,口臭,嗳腐吞酸,腹部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头顶法多,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舌苔厚腻等。 ( 2)建曲 6克、谷芽 6克、麦芽 6克、焦鸡内金 6克、焦山楂 9克、莱菔子 6克、香附 3克、陈皮 3克、炒积壳 3克、厚朴 6克、甘草。 每日 1剂,水煎,分 3~ 4 次温服。 消积和胃,理气止痛。 用于积滞。 症见胃脘胀满,按之作痛,纳食不佳,大便有不消化食物。 ( 3)焦山楂、谷麦芽、焦六曲、鸡内金各 6 克,水煎服。 可消积导滞,适用于乳食积滞。 ( 4)白术 10 克,山药 10克,青皮 6 克,神曲 10 克,水煎服。 可健脾消积,适用于脾虚夹滞。 ( 5)取生姜 15 克,洗净捣烂取汁,加温开水适量,少量频服。 可降逆止呕,适用于食积所致呕吐。 ( 6)消食散:谷芽、麦芽、山楂、白术、枳壳、槟榔各等份,共研为细末,以红糖开水或红糖米汤冲服,每次服 克,每日 2次。 中成药 ( 1)乳食内积:有不节饮食史。 食欲不振,呕吐物酸馊,腹胀或痛,大便酸臭或溏薄,烦躁多啼,手足心热。 保和丸 /小儿化食丸。 ( 2)脾虚夹积:平素体弱,面黄肌瘦,困倦无力。 不思乳食,食则饱胀。 腹满喜按,呕吐物酸馊,大便溏薄酸臭,夜睡不安,唇舌色淡。 小儿香橘丸。 按摩 推脾经(向手掌方向推小儿拇指面为补;向指尖方向推拇指面为清);揉板门(揉小儿手掌大鱼际);运八卦(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小儿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到中指掌指关节横纹处距离的约 2/。xx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儿童中医保健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红枣膏: 阿胶 150 克,加水后隔水蒸烊,取锅放入红枣 200 克,加水煮至红枣胀透,加入冰糖 50 克、水适量再煮,使冰糖溶化,倒入蒸烊之阿胶,搅拌后冷却成膏,常服。 妊娠咳嗽 ( 1)冰糖炖梨: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 2)烘烤橘子: 在橘子底部中心打一个孔,塞适量盐,用铝铂纸包好之后放入烤箱中烤 15~ 20 分钟
,羌活 10g,红花 10g,冰片 10g,皂角刺 10g,肉桂 5g,地鳖虫 6g,全蝎 6g,北细辛 6g。 上药研成极细粉末,贴敷用。 每日 1 次,每次取药粉 30g,分别安放在腰眼、肾俞、肝俞及阿俞是穴处,用胶布固定。 适宜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偏重,局部重着者。 ( 2)药袋法 骨碎补 250g,威灵仙 120g,杜仲 250g,鸡血藤 300g,红花 30g,当归 120g,白芷
、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并着意食用沙参粥、百合粥 、枸杞粥、桑椹粥、山药粥。 条件许可者,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蟹肉、冬虫夏草、老雄鸭等。 少食葱、姜、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 阳虚体质者,宜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 (又鸟 )肉。 根据 “春夏养阳 ”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运用最多的病后康复方法,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和病后复发的预防,尤其是中风后的康复、预防再次中 风。 ( 1)基本原则: ① 以平为期,以通为治,祛邪扶正; ② 以平调阴阳,调和脏腑,调畅气血,扶正祛邪为基础; ③ 以未病先防为重点;同时也采用祛邪泻实的方法,预防疾病发展传变。 ( 2)保健方法 ① 选穴多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手法及刺激强度适中,选穴不宜太多。 ②
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 情志调摄: 痰湿体质之人易神疲困顿,多性格温和,善于忍耐。 要适当增加社会交 往活动,多参加集体公益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休闲、度假活动,以舒畅情志,改善体质。 同时,多听轻松音乐,以动养神。 运动调养: 痰湿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困倦,故宜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球类、游泳
血化瘀的药品。 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药,如丹参、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等。 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 对于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无味消毒饮。 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