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工作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瓶等监测,并配合感染控制科每季度定期做好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生物学监测。 按Ⅱ类环境要求,空 气细菌总数≤ 2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 5 cfu/m3,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 5 cfu/m3。 餐具和烹调用具消毒监控制度 ( 1) 餐具和烹调用具清洗执行五道程序:一洗 、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 2) 消毒方法: ①碗筷等餐具在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温度 125℃,时间为 30分钟。 ②盆、勺等烹调用具以流通蒸汽消毒,温度 100℃、时间 30分钟,或煮沸消毒 30分钟。 ( 3) 病人餐具应专用,新入时配发一套已消毒餐具,病人用后自己保存。 出院时收回消毒。 ( 4) 个别传染病人的餐具,新入时配发一套已消 毒餐具,病人用后自己保存。 出院时专人收回,单独清洗后用蒸汽消毒 30分钟,再常规消毒柜消毒。 或用一次性餐具。 ( 5) 监测:积极配合医院感染控制科及地方疾控中心每月监测一次。 积极配合感染控制工作,设感染控制联络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展开监测工作。 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 肠内营养配制室应负责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工作。 肠内营养配制室内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整齐。 配制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进出肠内营养配制室时应更衣,工作时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清洁双手或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配液时严格执行 “ 三查七对 ” 制度,准确执行医嘱,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仪器设备使用应遵守有关规范,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专用消毒过的容器中,其标签应注明患者姓名、病区、床号、产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配制日期等,并对产品实行留样制度。 营养护士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及其发放对象经核对无误后方可分发,在分发时应有交接签名制度。 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所需的各种营养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并根据药品、食品等管理规范指定专人进行肠内营养产品的管理和储存,执行 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营养(技)师应认真做好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技术资料的管理,以备查询。 每天配液完毕整理用物后,用温开水擦洗台面和地面,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洗,室内拖鞋每周清洁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一次。 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喂养泵送回来后,先用 75%酒精擦洗消毒,再用温水擦洗干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