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交通干线专项优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保障需求进行调研和明确 ,二是掌握建设现状及规划 /建设进度,具体说明如下: 线路业务保障需求调研 在进行交通干线优化工作之前,首要的任务是要明确市场部门对交通干线线路的业务需求 ,做到“交通干线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市场部根据 其日常销售的数据 分析,能够掌握用户在交通线路中的业务要求,网优部门根据市场部对交通线路不同的业务保障要求,如部分线路市场部可能不需要 GSM 覆盖、部分线路需要重点保障语音等,就可以在后续的优化工作中具备较强的优化方向性,能够以此制定合理的优化目标。 建设情况调研 /跟踪 在对线路的业务保障需求进行调研之后,网优部门需要与网建部门相互配合, 明确以下几点: 1) 目前的网络建设现状,网建部门需要给出交通线路的建站 建设情况、 建设后的网络基本指标等,同时给出建设小区列表和建设后存在的问题 : 如果网络建设能够基本满足优化需求,则网优 部门 不应等 待基站全部建设完成后再进行优化,而需要先进行优化,等后续建设完全结束后,进行深度优化工 作 ; 如果缺站较多,则网优部门需要及时向网建部门核实建设进度,做到及时跟进及时优化。 2) 后续网络规划建设情况,网建部门如果并未完成线路的整体覆盖,则网优部门需要向网建部门明确后续的基站建设情况, 掌握后续规划小区的信息、后续基站完成的时间进度等,继而有 针对性的制定优化方案,并根据规划和后续建设进度,及时调整优化方案和进度。 网络现状分析及基础信息核查 如果线路 完全满足优化条件或者虽然有缺站,但是仍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优化需求,则网 优部门需要及时 进行优化工作 ,首先开展基础信息的核查和网络现状的分析。 基础信息的核查,重点是核查原规划小区的基础信息、已建设且用来覆盖小区、未规划但实际覆盖 交通干线 的小区信息。 同时利用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终端在实际中占用到的小区,准确核查每个基站的工参信息,特别是经纬度、天线挂高、天线类型、方位角、下倾角、塔桅类型等信息的准确 ,通过站间距、基站到公路 的距离、实际终端接收电平等来判断其覆盖的有效性。 网络现状分析,重点是通过测试来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网络指标。 根据市场部门对业务的需求不同,可以通过语音不间 断长呼、语音短呼、数据业务长呼等进行测试 ,具体可以参照 2020 年交通干线专项优化工作中下发的测试规范及其内容。 网络结构梳理 主服务小区覆盖分析及优化 根据评估测试结果对主服务小区的覆盖情况逐个分析,重点关注弱覆盖、越区覆盖、导频污染问题,整理小区覆盖碎片,发挥单小区的最大覆盖能力,确保覆盖的连续性,需要做的工作有: 1) 明确主服务小区覆盖区域的合理性:判断主服务小区覆盖区域是否与规划目标区域一致; 2) 避免主服务小区频繁变更,重点关注覆盖区域过小的主服务小区,进行小区碎片整理; 3) 关注导频污染区域的治理; 4) 切换区 域设置的合理性,区域的大小和切换的位置评估。 特别注意同站小区间的切换区域大小是否合适; 5) 进行 RF 优化,对天馈进行调整。 DT 测试及网络 性能评估分析 在完成小区覆盖优化后, 需要对全线进行 DT 测试 , DT 测试应该定期开展,并且在测试时应尽量保证测试较多的业务,从而全面掌握网络质量。 另外通过DT 测试分析网络性能,重点关注: 1) 覆盖类: RSCP、 Ec/Io、导频污染比例; 2) 保持类:长呼掉话率和短呼掉话率; 3) 接入类:主 /被叫接通率; 4) 业务质量类:语音重点关注 MOS 值,数据业务关注 HSDPA 速率和HSUPA 速率。 当前 主要问题的整理和汇总 基于对单小区的覆盖和网络整体性能的分析,掌握 交通干线 网络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撰写输出文档。 问题识别及优化处理 覆盖问题 覆盖问题重点包括弱覆盖、覆盖盲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上下行不平衡问题,其分析和处理流程如下: 1) 弱覆盖 满足以下条件即认为网络存在弱覆盖: 平均 RSCP< 90dBm; 连续 400 米内平均 RSCP< 90dBm。 对弱覆盖的解决,应尽量发挥单小区的最大覆盖能力,优先通过天馈调整、RRU 级联、增加发射功率等手段解决,对仍不能解决的弱 覆盖区域,可以通过新建 基站的方式予以解决。 2) 覆盖盲区 导频信号低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 RSCP 门限为 115dBm, Ec/Io 门限为 18dB的覆盖区域,从而形成覆盖盲区。 针对覆盖盲区的解决, 可 通过天馈调整扩大单小区的覆盖范围,通过增加RRU、微基站延伸覆盖范围,通过布放泄露电缆或者新增基站予以解决。 3) 越区覆盖 指某些基站的覆盖区域超过了合理的覆盖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覆盖的主导区域。 针对越区覆盖问题,应该优先通过调整天线的下倾角、方位角等,加强主导频小区的强度,降低越区覆盖小区的强 度。 4) 导频污染 一般指在某一点接收到太多的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使用以下方法判别导频污染的存在: 针对导频污染问题,可以通过降低导频污染源小区的信号强度予以解决,如:调整布局和天线参数、降低导频功率、在不影响容量的条件下合并基站的扇区或删除冗余扇区等方法。 5) 上下行不平衡 一般指目标覆盖区域内,业务出现上行覆盖受限(表现为 UE 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上行 BLER 要求)或下行 覆盖受限(表现为下行专用信道码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下行 BLER 要求)的情况。 出现上行受限时,应该优先排查上行干扰。 接入问题 铁路 网络中,存在的接入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 上行 RACH 的问题 UE 发出 RRC Connection Request 消息, RNC 没有收到,如果此时的下行CPICH 的 Ec/Io 正常,一般是 RACH 的问题。 2) 小区重选参数问题 RNC 收到 UE 发的 RRC 建立请求消息后,下发了 RRC Connection Setup 消息而 UE 没有收到。 查看此时的 CPICH 的 Ec/Io,如果偏低,而且监视集中没有dB RSCP CPICH RSCP CPICH th st 3 ) _ _ ( 4 1 dBm RSCP1st CPICH 90 _ 质量更好的小区,怀疑是覆盖的问题,可以适当提高 FACH 的功率。 如果此时监视集中有更好的小区,则可能是小区重选的问题,可以适当调整小区重选参数加快小区重选。 3) 下行专用初始发射功率偏低问题 UE 收到 RRC Connection Setup 消息而没有发出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消息,如果此时下行的信号质量正常,那么可能是手机异常,否则可能是下行初始功率过低导致下行不能同步。 4) 上行初始功控问题 UE 发出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消息而 RNC 没有收到,由于上行初始功控会让 UE 的发射功率上升,如果是 UE 的发射功率不足导致,可以适当提高专用信道的 Constant Value 值。 针对接入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解决: 1) 尽可能扩大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主叫 /被叫流程发生在从一个小区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 2) 优化接入流程,缩短接入时延,尽量使接入过程在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完成 ; 3) 提高小区接入开环功率初始值、 功率攀升步 长 ,对 前导次数、循环次数等设置 进行 优化; 4) 根据呼叫流程的时延统计,合理设置计时器、计数器参数。 掉话问题 业务掉话主要是因为邻区漏配、覆盖问题、切换问题、导频污染问题。 1) 邻区漏配 一般来讲,初期优化过程掉话大多数是由于邻区漏配导致的 , 对于同频邻区,通常采用以下的办法来确认是否为同频邻区漏配: 观察掉话前 UE 记录的活动集 Ec/Io 信息和 Scanner 记录的 Best Server Ec/Io 信息,如果 UE 记录的 Ec/Io 很差,而 Scanner 记录的 Best Server Ec/Io很好;同时检查 Scanner 记录 Best Server 扰码是否出现在 掉话前最近出现的同频测量控制中,如果测量控制中没有 该 扰码,那么可以确认是邻区漏配。 如果掉话后 UE 马上重新接入, 且 UE 重新接入的小区扰码和掉话时的扰码不一致,则怀疑是邻区漏配问题,可以通过测量控制进一步进行确认。 2) 覆盖问题 通常所说的覆盖差,主要是指 RSCP 和 Ec/Io 都很差。 覆盖的问题需要通过掉话前上行或者下行的专用信道功率来确认,需要采用以下的方法来确认:如果掉话前的上行发射功率达到最大值,并且上行的 BLER 也很差或者从 RNC 记录的单用户跟踪上看到 NodeB 上报 RL failure,基本可以认为上行覆 盖差导致的掉话;如果掉话前,下行发射功率达到最大值,并且下行的 BLER 很差,基本可以认为是下行覆盖导致的掉话。 3) 切换问题 软切换 /同频导致掉话主要分为两类原因:切换来不及或者乒乓切换。 从信令流程上 CS 业务表现为手机收不到活动集更新命令(同频硬切换时为物理信道重配置), PS 业务有时候会在切换之前先发生 TRB 复位。 目前网络切换问题主要是切换不及时问题。 从信号上看,切换来不及主要有以下两种现象: 拐角:源小区 Ec/Io 陡降,目标小区 Ec/Io 陡升(即突然出现质量很好的值); 针尖:源小区 Ec/Io 快速下 降后一段时间后上升,目标小区出现短时间的陡升。 乒乓切换主要有以下两种现象: 主导小区变化快: 2 个或者多个小区交替成为主导小区,主导小区具有较好的 RSCP 和 Ec/Io,每个小区成为主导小区的时间很短; 无主导小区:存在多个小区, RSCP 正常而且相互之间差别不大,每个小区的 Ec/Io 都很差。 4) 导频污染问题 针对导频污染问题,可以通过降低导频污染源小区的信号强度予以解决,如:调整布局和天线参数、降低导频功率、在不影响容量的条件下合并基站的扇区或删除冗余扇区等方法。 5) 其他问题 在排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后, 其他的掉话一般怀疑 为 设备问题,需要通过查看设备的日志 、 告警等进一步来分析掉话原因。 切换 /重选问题 切换问题优化调整的参数包括工程参数、小区配置参数和性能参数。 1) 工程 参数主要是指天线参数,包括方位角、下倾角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调整,可以改变小区的覆盖,进而改变切换带的位置、大小等,优化切换问题; 2) 小区 配置参数包括信道功率配比、邻区关系等基本配置数据。 公共信道功率的调整同样可以达到调整小区覆盖的目的,以改变切换区域的位置和大小;漏配邻区关系是导致切换问题和掉话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邻区列表的优化也是网络优化中必 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 性能 参数包括切换算法开关、各种切换的门限、迟滞、触发时延等。 性能参数的调整需要在对切换算法充分了解和对路测结果、信令等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 4) 重选 问题 的优化调整,类似于切换问题。 业务质量问题 在交通干线网络优化中,应关注 MOS 值的分布情况,深入分析通话质量情况。 对 MOS 值比较低的区段,应加强网络优化。 后续问题的处理 在完成前期测。wcdma交通干线专项优化(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ePriorityTable 表并不总是都要用到,如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 Service Priority Table ForHsupa设为 unset,那所有的 DPA和 UPA 相关业务将由 Service Priority Table For Hsdpa来承担,但此时我们将无法区分 HPDPA/R99业务和 HSDPA/UPA业务;如果我们进而将 Service PriorityTable
RC Redirection方法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双载波策略,同时 iMCRA比 iMCTA的最大优势在于, iMCRA能有效减少硬切换的次数,以减少硬切换失败对网络造成的影响 业务分割策略 在 RRC Connection setup 建立过程中, RNC 根据以下条件选择相应的频率 : RRC Redirection基于 UE Capabilities(根据 Ue 能
Lack of bandwidth on the Iub C602 注:这两个 counter 统计的是 RAB Assignment 过程当中不同阶段的问题。 RadioBearerEstablishmentUnsuccess 主要统计在 RB setup Request 发出去之前 RadioBearerSetupUnsuccess统计的是在 RB setup Request发出之后直到
其中包含 MM and PDP contexts。 6)执行安全流程。 7)新的 2GSGSN向 3GSGSN发送 SGSN Context Acknowledge消息,通知 3G SGSN现在 2G SGSN 可以接受激活的 PDP上下文的相关数据 PDU。 8)如果手机处于 PMMCONNECTED 状态,则老的 3GSGSN 向SRNC发送数据转发命令( Data Forward
施 、邻区配置策略 高铁网络做为专网,在连续覆盖的情况下,我们期望高铁用户一直使用高铁专用网络,考虑到目前高铁部分路段覆盖仍较弱,以及对铁路沿线周边用户的影响,需要对邻区关系进行优化,包括:同频邻区、异频邻区、异系统邻区。 同频邻区配置 同频邻区配置可按照正常的邻区配置进行,基本上配置异频网内 相邻 3 个小区为邻区,与大网邻区配置差别不大。 异频邻区配置 异频邻区配置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海南等偏远地区。 ②低速数据通讯应用: 90 年代中期,我国传呼业快速发展,刺激 VSAT 通讯在低速数据领域的应用。 VSAT 通讯以其大范围的覆盖,在一点对多点的无线传呼广播覆盖业务上充分发挥了卫星通 讯之最大优势。 在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批 VSAT 通讯营运单位,这些业者在前期投入钜资,希望从传呼业的高利润中获得回报。 但是到了九七年,传呼业的过度竞争已开始损害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