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工艺调试方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 60 m3,加入稀释水 60 m3。 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 CODCr 、PH、水温、 SS)。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 10m3/h 的流量加入 SBR 反应器,进料量为 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 按 12 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 1 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 3 小时,停曝气 ;再曝气 3 小时,停曝气 小时;再曝气 2 小时,静沉 — 小时,开始排水约 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 小时),闲置 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 DO 和 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 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DO=1— 2mg/l PH=69 SV=1030% 水温: 1035℃。 C、按以上 A、 B 步骤重复 操作 34 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 DO、 CODCr、 PH、 SS),做好记录。 第四阶段: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 直接进入原生产污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 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 CODCr 、PH、水温、 SS)。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 10m3/h 的流量加入 SBR 反应器,进料量为 50m3/池,先按 12 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 1 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 曝气 3 小时,停曝气 ;再曝气 3 小时,停曝气 小时;再曝气 2 小时,静沉 — 小时,开始排水约 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 小时),闲置 0. 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 DO 和 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 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DO=1— 2mg/l PH=69 SV=1030% 水温: 1035℃。 C、按以上 A、 B 步骤重复操作三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 DO、 CODCr、 PH、 SS),做好记录。 第五阶段: 根据以上四阶段调试情况记录,寻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条件,选择最佳运行周期,最佳的运行方式,完成调试。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 直接进入生产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 CODCr 、 PH、水温、 SS)。 B、进料运行:按选择好的最佳运行周期及运行模式运行。 控制曝气及停滞时间,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 DO和 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 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DO=1— 2mg/l PH=69 SV=1030% 水温: 1035℃。 C、按以上 A、 B 步骤重复操作 34 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 DO、 CODCr、 PH、 SS),做好记录。 若出水 CODCr在 300mg/l 左右,污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SV= 30%左右,即可认为调试结束。 进入正式全负荷运行阶段。 注意事项: a、为了顺利完成调试工作,一定要保证此阶段 SBR 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稳定,避免进水浓度、悬浮物、酸碱度的较大波动,而给 SBR反应器造成较大的冲击 负荷,导致污泥恶化。 b、运行过程中,每运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测量一次 DO、 PH、SV 水质指标。 改变污染物浓度前、后一定要监测反应器中及要进入反应器的水质的全套指标,重点 CODCr、 SS、 PH ,保证反应器中污泥负荷的合理性。 c、每次改变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sbr工艺调试方法(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以往的公司规定课题为技术人员根据公司实际自选课题,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经专家委员会通过后在股份公司支持下自主开发。 (四)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体系及管理制度 在创新体系上,实行最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扶优扶强,优胜劣汰,以市场作为检验项目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 以人为本 ,最大可能的发挥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继续发挥项目负责人的带头作用 ,实行课题(项目)人员自由组合制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第 8 页 共 23 页 2 1 HUB2 连接 SCADA2(Dredge2) DCC挖泥台 3 1 HUB3 连接 SCADA3(Dredge3) DCC挖泥台 4 1 HUB4 连接 SCADA5 PC房 5 1 HUB5 连接 Server3 PC房 6 1 HUB6 连接 Scada6(SBR) ECR机舱集控室 7 1 HUB7 连接 Server1 驾驶室 19’’机柜 8 1
组 OCR、 CID、 RCA 等。 四是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 接口电路通过控制电路与内部寄存器组成存储单元交换数据,其主要操作有写命令、读数据、写数据、读状态等。 图 SD卡的外形与接口 图 SD卡的内部结构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5 页 共 40 页 5 SD 卡的引脚定义 SD 卡的引脚定义见表 表 SD卡引脚功能详述 引脚 编号 SD模式 SPI 模式 名称 类型 描述
39。 =39。 female39。 proc print data=。 var name sex。 format sex $sexfmt.。 run。 例中 , 用 PROC FORMAT 过程定义的输出格式 SEX 的输出格式。 Obs Name Sex 1 Alice female 2 Barbara female 3 Carol female 4 Jane female 5 Ja
窗转换为数据集格式: PROC ACCESS VIEWDESC=数据视窗名 OUT=数据集名。 例 ACCESS过程将数据视窗转换为数据集。 PROC ACCESS VIEWDESC=s000001 OUT=stk000001。 Run。 通过 ODBC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技术是由微软提供的一个应用程序 (API)接口标准。
column endcolumn .decimals @ | @@。 INPUT pointercontrol variable=informat. @ | @@。 其中: variable=规定用于 INPUT语句读入的变量名。 例 使用命名输入格式。 data a。 input date yymmdd10. fullshr stkcd=$ lstknm=$。 cards。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