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闪烁灯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 Footorint 后进行封装, 不同元件封装形式也各不相同,下面是几个常用元件的封装 电阻: RES1, RES2, RES3, RES4;封装属性为 axial 系列 无极性电容: cap。 封装属性为 到 电解电容: electroi。 封装属性为 二极管:封装属性为 (小功率 )(大功率 ) 三极管:常见的封装属性为 to18(普通三极管) to22(大功率三极管 )to3(大功率达林顿管 ) 电源稳压块有 78和 79系列; 78 系列如 7805, 7812, 7820 等 79系列有 7905, 7912, 7920 等常见的封装属性有 to126h 和 to126v 整流桥: BRIDGE1,BRIDGE2: 封装属性为 D 系列( D44, D37, D46) 集成块: DIP8DIP40, 其中8-40指有多少脚,8脚的就是 DIP8 贴片电阻 0603 表示的是封装尺寸 与具体阻值没有关系,但封装尺寸与功率有关通常来说如下: 0201 1/20W 0402 1/16W 0603 1/10W 0805 1/8W 1206 1/4W 电容电阻外形尺寸与封装的对应关系 是: 0402= 0603= 0805= 1206=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与装配 13 1210= 1812= 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的位置。 是纯粹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同的元件可共用同一零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有不同的零件封装。 像电阻,有传统的针插式,这种元件体积较大,电路板必须钻孔才能安置元件,完成钻孔后,插入元件,再过锡炉或喷锡(也可手焊),成本较高,较新的设 计都是采用体积小的表面贴片式元件( SMD)这种元件不必钻孔,用钢膜将半熔状锡膏倒入电路板,再把 SMD 元件放上,即可焊接在电路板上了。 关于零件封装我们在前面说过,除了 DEVICE。 LIB 库中的元件外,其它库的元件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元件封装,这是因为这个库中的元件都有多种形式: 以晶体管为例说明一下:晶体管是我们常用的的元件之一,在 DEVICE。 LIB 库中,简简单单的只有 NPN 与 PNP 之分,但实际上,如果它是 NPN 的 2N3055 那它有可能是铁壳子的 TO— 3,如果它是 NPN 的 2N3054,则有可能是铁壳的 TO66 或 TO5,而学用的CS9013,有 TO92A, TO92B,还有 TO5, TO46, TO52 等等,千变万化。 还有一个就是电阻,在 DEVICE 库中,它也是简单地把它们称为 RES1 和 RES2,不管它是 100Ω还是 470KΩ都一样,对电路板而言,它与欧姆数根本不相关,完全是按该电阻的功率数来决定的我们选用的 1/4W 和甚至 1/2W 的电阻,都可以用 元件封装,而功率数大一点的话,可用 , 等等。 现将常用的元件封装整理如下: 电阻类及无极性双端元件。 /无极性电容 性电容 二极管 及 、 FET、 UJT TOxxx(TO3,TO5)/ 可变电阻( POT POT2) VR1VR5. 当然,我们也可以打开 C:\Client98\PCB98\library\ 库来查找所用零件的对应封装 .这些常用的元件封装,大家最好能把它背下来,这些元件封装,大家可以把它拆分成两部分 来记如电阻 可拆成 AXIAL 和 , AXIAL 翻译成中文就是轴状的, 则是该电阻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间的距离也就是 300mil(因为在电机领域里,是以英制单位为主的。 同样的,对于无极性的电容, 也是一样;对有极性的电容如电解电容,其封装为 , ,其中“ .2”为焊盘间距,“ .4”为电容圆筒的外径。 对于晶体管,那就直接看它的外形及功率,大功率的晶体管,就用 TO— 3,中功率的晶体管,如果是扁平的,就用 TO220,如果是金属壳的,就用 TO66,小功率的晶体管,就用 TO5, TO46, TO92A等都可以,反正它的管脚也长,弯一下也可以。 对于常用的集成 IC 电路,有 DIPxx,就是双列直插的元件封装, DIP8 就是双排,每排有 4 个引脚,两排间距离是 300mil,焊盘间的距离是 100mil。 SIPxx 就是单排的封装。 等等。 我们注意的是晶体管与可变电阻,它们的包装才是最令人头痛的,同样的包装,其管脚可不一定一样。 例如,对于 TO92B 之类的包装,通常是 1脚为 E(发射极),而 2脚有可能是 B极(基极),也可能是 C(集电极);同样的, 3脚有可能 是 C,也有可能是 B,具体是那个,只有拿到了元件才能确定。 因此,电路软件不敢硬性定义焊盘名称(管脚名称),同样的,场效应管, MOS 管也可以用跟晶体管一样的封装,它可以通用于三个引脚的元件。 Q1B,在 PCB 里,加载这种网络表的时候,就会找不到节点(对不上)。 在可变电阻上也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原理图中,可变电阻的管脚分别为 W、及 2,所产生的网络表,就是 2 和 W,在 PCB 电路板中,焊盘就是 1, 2, 3。 当电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与装配 14 路中有这两种元件时,就要修改 PCB与 SCH 之间的差异最快的方法是在产生网络表后,直接在网络表中,将晶 体管管脚改为 1, 2, 3;将可变电阻的改成与电路板元件外形一样的 1, 2, 3即可。 封装的处理是个没有多大学问但是颇费功夫的“琐事”,举个简单的例子 :DIP8 很简单吧,但是有的库用 DIP8,有的就是 DIP8. 即使对同一封装结构,在各公司的产品 Datasheet 上描述差异就很大(不同的文件名体系、不同的名字称谓等);还有同一型号器件,而管脚排序不一样的情况,等等。 对老器件,例如你说的电感,是有不同规格(电感量、电流)和不同的设计要求(插装 /SMD)。 真个是谁也帮不了谁,想帮也帮不上,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靠自己的积累。 这对,特别是刚开始使用这类软件的人都是感到很困惑的问题,往往很难有把握地找到(或者说确认)资料中对应的footprint 就一定正确 心中没数。 其实很正常。 我觉得现成“全能“的库不多;根据电路设计确定选型、找到产品资料,认真核对封装,必要时自己建库(元件)。 这些都是使用这类软件完成设计的必要的信息积累。 这个过程谁也多不开的。 如果得以坚持,估计只需要一两个产品设计,就会熟练的。 所谓“老手”也大多是这么“熬“过来的,甚至是作为“看家”东西的。 这个“熬”不是很轻松的,但是必要。 元件的封装可以在设计原理 图时指定,也可以在引用网络表时指定。 封装完毕后,就开始制作 PCB板 点击 File 中的 New,选择对话框中的,点击 OK,就形成了图 图 封装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与装配 15 在电路板设计窗口,使用菜单 View/Toggle Units 改公制为英制(快捷键 Q); 点击 Design 中的 Options,出现对话框见图 图 自动布线 将 的 也进行标记 设置第一组可视栅格为 1mm,第二组为 10mm,再点击子目录中的 Options,出现对话框(见图 ) 图 设置封装线路粗细 将 X,Y 轴都设为 1mm,最后点击 OK: 点击 Edit 中 Origin 中的 Set,在电路板图上放置原点 工具栏的坐标按钮( )根据自己需要的大小放置坐标。 用线将坐标连接起来,形成图 :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与装配 16 图 规划 pcb 板尺寸 在 Design 中点击 调出文件,手工把元件拉入所画板子范围中,将元件人工排列在电路板上,规则是电路输入端在电路板左侧 :输出端在电路板的右侧;元件和元件之间的连线最短;安装元件之间不能互相干涉。 设置布线层 ,铜膜走线宽度,若为单层板,在 Design/Rules 中的 Routing Layers设走线层,若为双层板,不用设置,使用默认值就可以。 一般走线宽度为 10mil( ),电路源和地线应该宽一些。 在Design/Rules 中的 Width Constraint 增加规则。 一切设置结束后,就可以启动 Auto Route/All 菜单,进行自动布线,在布线完成对话框中观察布线的布通率,若为 100%,就说明全部完成。 若不能 100%布通,则使用菜单Tools/UnRoute/All 取消布线回到预拉线状态重新布置元件,调整线宽后在布线。 点击 View 中的 Broad in 3D,出现图 图 自动布线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与装配 17 利用 3D 立体图观察电路板(菜单 View/Broad in 3D)若对元件布置不满意,可以重新进行布线。 可以通过, 按住右键转动 观看电路板不同方位的样子 图 3D 图 这样电路板就制好了。 制作 Pcb 板 时 需注意的问题 为了增强电路板网络连接以及焊接元件的可靠性,有必要对 PCB 进行补泪滴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1)执行菜单命令 Tool/Teardrops,可弹出对话框。 ( 2)在此对话框中,可选择需要进行步泪滴的对象,通常 Pad(焊盘 )和 Via(过孔)都需要进行补泪滴处 理。 ( 3)可在此对话框的 Teardrop Style 栏中选择泪滴的形状,然后在 Action 栏中选择Add选项以实现向 PCB 添加泪滴,最后单击 OK 按扭即可完成补泪滴操作。 PCB 板的制作过程中,进行机械钻孔而产生通孔后,必须在原本绝缘的通孔管壁形成导通的结构,该结构即由化学铜、一次铜及二次铜等制程来形成。 由于导通孔为 PCB板各层之间的连接桥梁,若电性传导不佳将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功能,磷铜球即为在一次铜及二次铜的制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关键材料。 磷铜球用于 PCB 板之一次铜及二次铜制程,主要在于形成通孔的导 电铜层。 双层以上的 PCB 板产品,由于不同层板之间的线路没有直接相连,故必须透过导通孔的结构来连接不同板层之间的线路,以利电性的传递。 在 PCB 板的制程中,历经内层板的线路制作、多层压合及机械钻孔后,为了使钻孔形成导通的状态,须再进行除胶渣、除毛头及化学铜的程序,生成一薄铜层。 而后,透过电解镀铜的方式来进行一次镀铜及二次镀铜,增加铜层厚度以强化导孔的导电效果。 磷铜球即为用于一次铜及二次铜的关键材料。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与装配 18 2. 电子制作 LED 循环灯原理图 图 循环灯 元 件组成 表 元件个数、 名称 元件 个数 名称 电阻 3 R1,R2,R3 三极管 3 Q1,Q2,Q3 发光二极管 3 D1,D2,D3 有极性电容 3 C1,C2,C3 电源 1 S 工作 原理 三 管依次为 Q Q Q3。 最左边的晶体管的集电极二极管依次为 D D D3。 最左边的晶体管集电极电容依次为 C C C3。 在接通电源的瞬间, Q1先导通, Q1 导通后,可以认为集电极和发射极短路,集电极上的发光二级管 亮。 同时 C1的正端接入 Q2的发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与装配 19 射极, Q2 的发射结因接入反向偏置而截止, D1 将不亮。 T2的截止使 C2 进入充电状态,使 Q3 基极电位上升,从而使 T3导通, T3的导通使 D3亮。 这里要注意, Q3 导通而使 Q1的基极和发射极处于反向偏置, Q1迅速截止, D1 将 熄 灭。 根据以上的道理, Q2 将导通,D2亮。 紧接着 D3亮 , D3熄灭, D1 亮 ......三 只发光二级管将轮流循环 亮。 这个三极管使用的是 NPN 类型的三极管,导通的条件是:其中射极 (e)接地,集电极( C)反向偏置接入 6V,基极( B)的电平达到 6V。 当第一个 LED 点亮时,第一个三极管上串入的电容开始充电,使 得第二个三极管的基极电压逐渐升高,当达到 6V 时导 PCB 板 图 板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与装配 20 图 3D 图 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生成的印刷电路板图与电路原理图不相符,有一些元件没有连上。 这种情况 时有发生,问题出在原理图上,原理图看上去是连上了,但画图不符合规范,导致未连接上。 不规范的连线有: (1) 连线超过元器件的断点; (2) 连线的两部分有重复。 解决方法是在画原理图连线时,应尽量做到: a. 在元件端点处连线; b. 元器件连线尽量一线连通,避免出现直接将其端点对接上的方法来实现。 在印刷电路板设计中装入 网络 表时元器件不能完全调入。 原因有: (1) 原理图中未定义元件的封装形式; (2) 印刷电路板封装的名称不存在,致使在封装库中找不到; (3) 封装可以找到,但元件的管脚名称与印刷电路板库中封装的管脚名称不 一致; ( 4)封装后管脚距离与实际元件不符致使元件无法插入 PCB 板; ( 5)焊盘太小致使焊接困难或者接触不良 解决方法: a. 避免元件未封装,可在绘制原理图时一次性将元件的名称、封装和参数设置好,一次性放置好原理图中的所有 相同 元件。 如有元件。led闪烁灯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卸下皮带防护罩,移动皮带后在启动电机,进行调速。 ( 5)旋转螺钉,将上夹头锁紧,使其固定,把试样平整地夹入上夹头,然后松开螺钉是上夹头自由下垂。 ( 6)将下夹头的旋转顺时针旋转,使丝杠母脱开,提起下夹头,将试样插入夹头内,并使试样垂直于下夹头。 ( 7)松开摆杠固定挂钩,放松上夹头的紧固螺钉,拨
B) 磁盘空间的准备,系统安装盘的准备,序列号准备 i) 磁盘要求要有 6G 空的空闲空间。 如果作为一个服务器来用,长期使用至 少要 20G,要看你在这个服务器上要开启什么业务来定。 ii) 准备序列号。 C) 系统安装 i) 在图形界面下去安装 直接回车 ii) 在字符界面下去安装 输入 linux text 再回车 11 iii) 如果再装过程中遇到硬件问题 输入 linux
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而且极端低效益的管理,往往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通过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减少了人员的浪费,而且高效益的完成所有的事情。 大学管理的信息化,使全面的质量管理与信息化流程引进教务管理领域,提高大学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 管理体系 的方式因为 技术、环境等 的 多方面 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激活法。 退出多龟作图可以用 draw命令。 指名法。 使用呼叫命令: ASK 用 ASK指名调用海龟。 这种方法不够 灵活,用得较少。 格式: ASK [海龟代号 ] [命令组 ] 例如 : ASK 1 [FD 30 ST] ASK 2 [FD 60 ST] ASK 3 [RT 90 FD 60 ST] SETPC 12 可以发现有一只海龟变红色了。 这是系统初始状态时那只 0号海龟。
照度需現場試裝實測需現場試裝實測LED低衰减,荧光灯衰减率高,六个月后达不到LED的照度光照角度140176。 360176。 LED为单向发光。 光利用率可达到98%工作寿命40,000小时8,000小时LED寿命长5倍日耗电量LED不需要带镇流器工作,荧光灯带镇流器造成功率因数低实际耗电量更高。
利用作为科技节 能专项政策来推行,并列为“十二五”计划里面。 据相关权威部门资料 调查 显示: 在中国,民众家居装饰方面的消费高达 亿,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在中国,民众在理性消费(装饰、环保、节能、安全材料灯具)多支出近 50 亿元; 在中国,不少家庭已经由一室一灯发展为一室多灯,一厅多灯,灯具的档次,品味越来越高; 在中国,每隔 天就会有一个现代化建筑群拔地而起 „„ 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