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消防用电客梯用电应急用电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9)电缆头的制作:热缩电缆头制作参照热缩头产品说明书。 电缆在保管期间,电缆盘及包装应完好,标志齐全。 本工程为 三 类防雷建筑物。 建筑物内电气接地采用 TNCS 系统,三相五线制配线,重点保护部位采用局部电位连接。 工艺流程图为: 1.准备工作 1)按设计图纸确定接地装置的位置。 2)所有材料的规 格型号应有合格证,并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2.分项焊接 1)建筑物设避雷带保护以防直击雷,避雷带的设置见平面图,避雷带与引下线焊接长度不少于 120mm。 2)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内二根主筋(每根≥Φ 16mm)作引下线其接点应焊接形成可靠电气通路部分引下线在首层室外距地坪 处预埋一块 100100 10mm 的镀锌钢板与引下线焊接(钢板露出柱面)以便测试及外引接地线用。 3)利用基础主筋作接地网,详见平面图。 4) 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物体等均与均压环连接。 为防侧击雷,每 三层 焊接成环形水平避 雷带,所有引下线均与避雷带焊接连通,并将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体与避雷装置连接。 5)变配电室内接地线采用镀锌扁钢 40 4 沿墙明敷,中心距地 ,电气设备的安装支座(角钢、槽钢等)与就近接地扁钢焊接,详见平面图。 准备工作 分项焊接 测接地电阻填写记录 18 6)综合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 欧姆,施工后实测不满足时,则应补加接地极。 7)接地连接板与接地扁钢焊接,该连接板与柱内(引下线)主钢筋及基础接地网焊接。 8)正常情况不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包括电缆桥架、变压器外壳等)均应可靠接地。 9)利用镀锌扁钢或Φ 10 镀锌圆钢把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 管道、金属支架、电缆的金属外皮及电缆桥架的金属外壳及金属风管等与就近柱上予埋的接地联结板可靠焊接接地,做等电位联结。 10)住户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11)竖井内金属电缆桥架、金属线槽及电缆支架及保护钢管等应与扁钢接地线可靠连接。 12)防雷接地、电气接地、信息系统接地及其它系统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网,综合接地电阻≤ 1Ω。 13)屋面女儿墙顶避雷带及支架、Φ 10 镀锌圆钢支架全长 ,埋深。 水平间距 1m,转弯处 ,并通过Φ 10 镀锌圆钢下引下线可靠焊接连接。 14)防雷接地装置钢筋焊接应搭 接其长度 圆钢直径的 6 倍 ,且双面焊接。 15)利用柱内不少于两根≥Φ 16 主筋对角焊接做防雷引下线,下端接至共用接地网及桩基主筋中间接头处用电焊焊接不少于两根;变断面及错位时仍保持两根主筋连续焊接到底。 3.测量接地电阻应在连续晴天后进行,实测电阻应小于 1 欧姆,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需增打接地装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测量时请甲方、监理、质检站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并填写“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测量记录”共同签字确认。 调试程序为: 准备 配电装置、馈电线路和设备外观检查 继电保护调试及电动机检查 设备通电试验 19 1.、准备 1)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进度情况, 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工作。 2)检查调试设备是否通过国家计量的校验,应有校验合格证。 2.检查 1)配电装置 ①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②设备应无损坏,零部件是否齐全。 ③主母排和分路母排的连接螺母应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紧固螺母接触应良好 (一般以弹簧垫压平为准 )。 ④检查核对内部接线是否符合设计原理图及接线图。 ⑤抽屉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抽屉应能互换。 ⑥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接触应紧密。 ⑦抽屉的机械联锁和电气联锁装置应动作正确可靠,断路器分闸后, 隔离触头才能分开。 ⑧抽屉与柜体间的接地触头应接触紧密,抽屉推入时,抽屉的接地触头应比主触头先接触,拉出程序应相反。 2)设备外观 ①交流电动机应完好无损伤 ②轴承转动灵活无卡阻,已按规定加入滑润油 3.继电保护调试及交流电动机检查 1)继电保护调试 ①摇测馈电线路绝缘电阻时,应将断路器、用电设备、电器、仪表等放在断开位置。 ②用 500V 摇表测试,耐火铜芯母线绝缘电阻阻值应大于 10MΩ,电缆 (1KV以下 )绝缘电阻阻值在应在 40MΩ以上;电线绝缘电阻阻值应大于 ;馈线两端相位一致。 在端子排处测试每条回 路的绝缘电阻阻值应大于 ;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可不小于。 ③热继电器、继电器、电压表、电流表采用计量合格表进行校验检查,其 20 动作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及国家标准。 ④电动开关应作最高合闸线圈吸合电压值、检测最低跳闸线圈的动作电压值试验。 ⑤二次回路中的集成电路、电脑模块、电子元件的检查不准使用摇表和试铃测试,使用万用表测试回路是否接通。 ⑥接通临时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将配电装置 (盘、柜 )内控制、操作回路熔断器上端相线拆掉,接上临时电源。 ⑦模拟试验: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断电保护和信号动作,应正确无误,灵敏可靠。 ⑧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复位。 ⑨电动阀门开关先通过手动校验行程,确定正确锁定限位。 2)交流电动机检查接线 ①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用 1KV 以下的摇表摇测常温下绕组的绝缘电阻应大于 ,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可不小于。 ②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是否平衡,可使用单臂 (或双臂 )电桥,分别测量各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其差值不应超过 2%。 ③交流电动机的极性检查,用万用表直流毫安档进行测试,方法是将绕阻一端三个接头联在一起接一支表笔,绕阻另外三个接头联在一起接另一支表笔,此时 要转动电动机转子。 如万用表指针不动,则表明绕组头尾连接是正确的,如果万用表指针动作,说明三相绕组内头尾连接有错误,应对调一相绕组头尾重新测试,直至万用表指针不动为止。 4.设备通电试验 1)准备 ①准备齐试验合格的验电器,粉沫灭火器等。 ②彻底清扫全部设备及低压室的灰尘,用吸尘器清扫电器、仪表元件。 清理除送电外不需要的物件。 ③检查母线上、设备上、箱内有无遗留的工具、金属材料和其它物件。 ④检查起动器的操作手柄,应标明“起动”、“运行”、“停止”等相应字样。 2)试送电 21 ①所有检验工作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 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试送电,技术负责人具体指挥,执行操作人员重复技术负责人员的指令,第一次送电后立即停电,再次送电,以防他人触电或检验设备线路有无故障。 ②供电局高压环网柜开关送电后,合低压柜进线开关,查看电压表三相电压是否正常。 ③在低压联络柜内,开关的上下两侧 (开关未合状态 )进行同相校核,用电压表或万用表电压档 500V,用表的两个测针,分别接触两端的同相,此时电压无读数,表示两路电同一相,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其它两相。 ④依次送至动力柜、控制柜,在分配至各用电箱 (盘 )、用电点,停电时操作顺序相反,禁止带负 荷拉闸。 ⑤交流电动机空载运行时应作下列检查: ,无杂音; ,三相电流相差不大于 5%; ,不应有过热现象; ; 2小时。 ⑥交流电动机带负荷运行 ,连续启动次数如无产品规定时,可按下列规定: —— 在冷态时,可连续启动两次; —— 在热态时,可连续启动一次; : —— 监视电源电压的变化。 电压变化范围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77。 10%,任意两相电压差数不应超过 5%; —— 监视电动机的运行电流,不应超过铭牌上的额定值,任意两相间的差值不应大于额定值的 10%,并将测得的起动和运行电流作好记录; —— 监视电动机的温度。 一是用手摸,不能有烫到要缩手的感觉;二是用电子测温计,将测温计探针插入吊孔内,测得温度加 10℃为绕组内最高温度, 22 将这一温度减去环境温度,即电机运行中的温升并作好记录; —— 监视电动机运行中的声音、振动和气味,正常运行声音均匀,运行平衡,无绝缘漆味和焦臭味; ⑦调试电源漏电保护应选择电流为 5 安 培,漏电动作电流为 30毫安的小型漏电保护器作为开关源,一个回路一个回路的逐一送电,送电成功后再送另一个回路。 通电应先空载后负荷,先单机试送电后再联动。 ⑧从低压柜至控制柜及消防电源箱、照明器具及其它用电设备空载运行 24h,无异常现象 ,填写“电气设备送电验收记录”,并请监理、甲方检查验收签字确认。 23 第五章 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 合格 保证质量组织机构图 质量检查组织机构 保证质量管理措施及控制程序图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制定的把好“六关”(施工方案关、材料进场关、技术交底关、检测试验关、工序交接关、质量验收关),做到“五不准(无施工方案不准施工、不合格材料不准施工、不交底不准施工、对检查计量数据有怀疑不准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 坚持“三自”、“三检制” “三自”指施工班组自检、自分、自记。 “三检”指专业质检员坚持“三检”制,即工序质量检查、中间交接检查、交工专业检查。 坚持三级质量检验评 定程序 (GBJ30088 规定 )及三级质量大检查制度 (班组、工程部、公司 )。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施工规范和检验评定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认真熟悉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建立项目经理李保兵 专业施工班长陈让平 专业技术人员陈绍勇 专职质量检查人何兴杰 小 组 班组自检员 24 健全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管理控制程序见下表。 工程所用一切材料(含成品、半成品),都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规定,采购订货前提交订货申请,同时提供货物精品,经建设方或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能进行采购订货,另 附有材料、材质和使用说明,设备、材料进场时须填写《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单》监理工程师批准,才能用于工程。 材料使用质量控制工程程序见下表 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