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网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凝土。 机房填充墙:待框架梁桩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拆模做 11 填充墙。 其余围墙、地面、屋面等部位做法及要求均同其它机站。 二、 施工大纲 ( 一 ) 、 钢筋、混凝土工程 钢筋的实际长度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尺量确定后下料,实际长度应得到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认可; 基础工程采用的钢筋应有合格证和复试单。 ( 二 ) 、钢筋混凝土梁板基础 由于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所以基础钢筋绑扎及砼浇筑是该分部工程的关键项目,要狠抓、严管。 施工准备 ( 1) 、材料及主要机具 水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 钢筋: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Ⅰ、Ⅱ级钢材,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 洗砂含泥量不大于 %,石头含泥量不大于 %。 机具:砼搅拌机、振动棒。 ( 2) 、作业条件 定位放线、测量工作完成并经有关部门复核、验收合格后进行 基坑开挖。 施工顺序 12 定位放线 →砼垫层→弹线→梁板基础钢筋绑扎→梁板基础模板支设→梁板基础梁钢筋绑扎→框架柱钢筋插筋→模板支设→梁板基础砼浇筑→砼养护→拆模。 筏 板基础 基础垫层:在灰土垫层上引设标高、轴线后,做 100 厚 C10砼垫层,垫层砼必须支模,浇筑密 实。 依据控制轴线在垫层面上弹出基础边线和轴线。 并用细油漆标注。 以保证绑扎钢筋时位置正确。 基坑开挖中,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放坡。 基坑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基处理及基础施工。 并采取防雨、防冻措施,严禁基坑进水。 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回填基坑。 换土垫层及基坑回填所使用的土料必须性能稳定且无侵蚀性,严禁使用盐渍土、膨胀土、冻土等危害建筑物基础的土料,严禁将基坑中挖出的土用于换土垫层及基坑回填。 钢筋依照图纸规格进行绑扎,绑扎完毕后,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及质监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签字认可。 筏 板混凝土浇注体积大,且需一次性 浇注完毕,不留施工缝。 为防止产生结构裂缝和温度 裂 缝必须采取措施。 如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缓凝剂和外掺料,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注下,并振捣完毕。 分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 1/3,振捣工作从浇注斜面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地梁工程 13 地梁按流水段和流向进行常规施工,各流水段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 钢筋工程 (。 )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 1 、严把钢材质量关:进场钢筋必须有厂家质保书及质量检验的复试报告,合格后,方可加工使用。 ○ 2 、钢筋加工:钢筋由项 目部钢筋施工员统一翻样,提料单、 钢筋组在现场统一加工、制作、安装。 成型的钢筋要挂挂按不同规格、级别、形状分类、分捆堆放。 ○ 3 、钢筋绑扎、焊接:钢筋施工组在现场绑扎或焊接,凡加工中采用焊接接头的钢筋,由钢筋施工组施焊者试焊,化验员会同质检员取样进行焊接试验,并提供试验报告。 ○ 4 、钢筋代换与变更:当钢筋品种规格不符设计要求时,必须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或上级主管理工作部门汇报,与设计人员洽商处理,不得随意代换使用。 ○ 5 、框架柱 钢筋 框架柱的竖向钢筋,采用锥螺纹机械连接或电渣压力埋弧焊连接,其长度视钢筋直径和结构层高度而定,直径大、层高低可采取二层(以框架梁的位置而定)连接,节约钢筋与焊接工程量。 柱的竖向筋,当每边≥ 4 根时,要在两个 水 平面接头。 第一个接头距楼的高度与节头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 14 程的要求。 柱竖向钢筋随楼层(框架梁)增高和荷载变化而变化时,无 论上层钢筋直径比下层钢筋直径小还是大,要按施工图要求或上款连接要求连接。 因根数减少而根数不变,需在梁高范围内按 1:6 的斜度缓慢弯折,不许在楼面打急弯。 ○ 6 、框架梁纵向钢筋的连接 框架梁纵向钢筋的连接 框架梁纵向下部钢筋在支座、上部钢筋在跨中绑扎搭接。 因尺寸不够而接长时,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 ○ 7 、现浇板、地沟等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其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按规范、规格确定。 ○ 8 、钢筋的绑扎安装 a、 钢筋正式焊接时,必须进行现场条件试焊,试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施焊者必须持证上岗。 b、 梁钢筋的绑扎知心朋友在梁底模支好后就进行绑扎,随之再支梁侧模。 c、 板的负筋必须在底筋绑扎好,并作完水电预埋、预留后方可进行绑扎,避免作预留预埋时踩踏钢筋。 d、 绑扎现浇板的底筋和梁柱箍筋必须分别在模板或钢筋上用粉笔先划线,先按线就位,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性。 e、 柱,根据层高(框架梁标高)、钢筋直径和定尺长度,尽可能采取两层一个接头,减少焊接或绑扎工作量,节约钢材。 15 f、 填充墙的拉结筋,采取粘模筋在柱外皮留置 510 厘米长的钢筋头,砌填充墙前再将拉结筋与预埋的短筋焊接,避免凿柱寻打拉结筋。 砼 工程 ( 1)原材料 ○ 1 、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和进场复试报告单,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和出厂日期检查验收。 存放处必须防雨、防潮,且做好质量记录。 ○ 2 、粗、细骨料必须经过检查,粗骨粒径不得大于 40mm,含泥量应小于 1%,细骨料选用中砂,含泥量应小于 %,C25砼含泥量小于 %;进场后进行试验,如质量达不到要求,必须再次冲洗,经复试,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2)、混凝土拌制 ○ 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以及混凝土的使用环境等要求,经试验室配确定。 ○ 2 、混凝土搅拌应严格执行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 改变试验确定的坍落度应调整水灰比。 ○ 3 、设专职计量员,原材料计量允许:水泥、外加剂177。 2%,砂、石177。 3%,水177。 2%。 ○ 4 、坍落度每班必须至少测定两次,并做好检测记录。 ○ 5 、投料顺序:水( 50%)→粗骨料 +细骨料→水泥投料→搅拌( 60S)→水( 50%)→搅拌( 90120S)。 16 ( 3)现汇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 mm) 检验 方法 1 轴线位移 基础 15 尺量检查 梁柱 8 2 标高 层高 177。 10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全高 177。 30 3 截面尺寸 +8 5 尺量检查 4 垂直度 层高 5 用经纬仪尺量检查 全高 H/1000 且≯ 20 5 表面平整 8 用 2 米托线板 6 预留洞中心位置 15 尺量检查 7 预埋件中心位置 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