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匝道1号桥现浇箱梁专项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图 3 碗扣支架安装示意图 ④ 碗扣式支架支撑的底层组架 当组装完两层横杆后,首先检查并调整水平框架的直角度和纵向直线度 (对曲线布置的脚 12 手架应保证立杆的正确位置 ); 其次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并通过调整立杆可调座 减少 横杆间的水平偏差 ; 逐个检查立杆底脚,并确保所有立杆不浮地松动。 当底层架子符合搭设要求后,检查所有碗扣接头,并锁紧。 在搭设过 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上述内容,并调整。 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支架安装中 在每四排横向立杆和每三排纵向立杆各设置一道剪刀撑。 ⑤ 支架搭设 1) 组装顺序 :立杆底座→立杆→横杆→接头锁紧→上层立杆→立杆连接锁→横杆。 支架组装时 ,要求到多面层的同一方向 ,或由同向向两边推进 ,不得从两边向中间合龙拼装 ,否则 ,中间横杆因两侧支架刚度太大而不好安装。 当现浇梁混凝土浇筑需用混凝土输送泵上料时 ,应在支架侧面纵向搭设输送泵管道的专用支架。 2) 支架加固。 本匝道桥 现浇梁具有一定的纵、横坡度 ,现浇梁支架要承受上部荷载一定的纵、横分 力 , 因此应当根据支架高度 ,及时加设 剪 刀 撑加固断面。 剪刀撑 钢管要与其经过的每一根支架立杆全部用钢管扣件锁紧。 3) 支架调整。 支架的高度在达到设计现浇梁板顶部高度之前 ,应根据纵、横坡度要求 ,逐个调整支架立杆顶杆的高度。 纵方向的同一断面上每个顶托的高度应确定在同一平面位置 ,在调整立杆顶托时 ,螺栓的外壳高度不宜超过螺栓全长的 1/ 3。 、支架预压 ( 1) 支架预压目的 a、 确保箱梁外观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过程的安全,通过预压来检验现浇支架刚度、强度及稳定性。 b、 通过模拟施工中加载过程,分析观测结果来计算 现浇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根据箱梁设计的反拱度与弹性变形值组合计算出底模的预拱度,以此确定施工时底模应设置的预拱度,为后续施工模板的设置提供依据。 c、 实测支架承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验证计算模式。 d、 消除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e、 收集在各级荷载下支架出现的挠度变化,收集相关数据,指导后期箱梁施工。 ( 2) 支架预压施工 支架搭设完成后,铺设底模,进行加载试压,以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定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量,减小和消除支架的非 弹性变形和不均匀沉降。 加载材料使用 13 砂袋,试压的最大加载为设计荷载的 倍。 加载时按规范要求分级进行, 支架预压的加载程序为 0→ 50%设计荷载→ 100%设计荷载→ 120%设计荷载。 满载后持荷时间不小于 24 小时,分别量测各级荷载下支架的变形值, 每级持荷时间以结构沉降不大于 2mm 为止。 当支架的沉降量偏差较大时,要及时对支架进行调整。 因本工程现浇支架形式一样,且采用 抱箍 贝雷梁形式,有效避免了地质原因造成的非弹性变形量, 故选取第 一跨 进行预压, 另外两跨采用类比的方法调节预拱度。 a、 预压材料 采用编织袋装砂模拟箱梁 荷载进行预压,按箱梁自重的 倍进行预压。 单跨预压材料分布按照箱梁截面混凝土分布放置。 b、 沉降观测布置 为了准确测出整跨的沉降情况,在靠近墩柱处、以及梁跨的 1/4 处、跨中各布置一排观测点,合计 5 排观测点,每排布置 4个观测点 , 整跨梁沉降观测点共 20个。 预压时注意材料之间的密实性。 严禁在同一断面一次性堆载至预压高度。 每次加载后,每 2个小时观测一次,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 2mm,进行下一次加载,按此步骤,直至第三次加载完毕。 每次加载后要根据沉降观测 结果,以确定支架是否变形异常,如果发现异常要停止预压,采取措施后才重新开始预压。 c、 满载后沉降观测 堆载至箱梁荷载后,对设置的点进行观测,并且作好记录。 当同时满足下面 3个条件后方可判定试压结束: ① 预压时间不得少于 2天; 14 ② 24 小时沉降误差为177。 2mm; ③ 对各点绘制沉降( mm)─时间( h)变化曲线,根据曲线是否收敛进行判断。 最后一次测量数据结果记为 Hy,据此可计算出整个系统的弹性变形 Ft: Ft=( Hs 总 Hy总) /N 其中: Hs 总 —— 卸载 前标高之和; Hy 总 —— 卸载 后 标高之和; N—— 总测量点数。 预压结束后,对堆载进行对称卸载,卸载完毕,再对设置的点进行标高观测,测量结果为 Hx,据此可计算出整个系统的非弹性变形 Fft: Fft=( Hs 总 Hx 总) /N 其中: Hs 总 —— 预压前标高之和; Hx 总 —— 卸载后标高之和; N—— 总测量点数。 现场监测组为本标段测量组。 由 黄云斌 负责 现场 监测,配备 3名现场测量人员及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全程监测以防出现意外。 所有观测结果报监理单位,经监理单位核实、同意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d、 数据整理分析及预拱度的设置 ① 数据 整理分析 观测结束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总沉降值和卸载后观测值计算弹性变形量。 根据试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本工程 现浇箱梁模板支架 砼浇筑时产生的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 可依据变形量调整箱梁的底标高,实现砼浇筑完成后能达到设计所要求的梁底标高。 ② 预拱度的设置 确定预拱度时考虑下列因素: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总变形量,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 依据沉降观测及整理的测量数据计算出跨中的最大预拱度,预拱度的分配按照二次线形 进行 分配,其他各点的预拱度以中点为最高值,以梁的两端部为支架弹 性变形量,按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 y=4fx(lx)/l2 其中: y─任意点预拱度; 15 f─跨中最大预拱度(指相邻墩支点与钢管柱支点间 1/2处); l─跨度 (指墩支点与中间钢管柱支点间跨度 ); x─任意长度。 fll/ 2yx xy ④ 底模施工控制标高计算 在模板的高程控制时加入预拱度数值,以确定钢筋绑扎前底模板标高的调整依据 ,预拱度设置 为 : H=Hs+ y 根据计算出来的箱梁底标高对预压后的箱梁底模标 高重新进行调整。 预拱度的设置采用在底模的 顶托 调节实现。 、 支座安装 支座安装前应对支座垫石进行检查,支座垫石表面应平整。 为保证支座底板和支座垫石的密贴,施工时支座垫石顶面适度预留调平层厚度。 调平层材料可采用环氧砂浆。 盆式支座与支座垫石采用地脚螺栓连接,在浇筑支座垫石时应根据盆式支座螺栓中心距离设置预留孔,预留孔的深度和直径与支座型号对应。 安装盆式支座时,支座地面及支座垫石顶面均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油污。 安装过程中支座不得受到机械损伤、灼热、污染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施工时应保持支座受力均匀。 安装时首先 由测量人员放出支座垫石中心线,然后标出支座上下钢板的中心线,安装时支座中心线和支座垫石设计中心线应对齐。 活动支座安装时应用酒精或者丙酮仔细擦净各相对滑移面,储脂坑内注满 52012硅脂油,并注意硅脂保洁。 单向活动支座安装时注意上、下导向块的平行。 当支座上下部结构产生足够抗力后,拧紧螺栓并清洗上油, 并进行 钢件防腐,防尘 16 围板安装 ,并清理支座、墩台, 保持支座及墩台清洁。 、 模板安装 ( 1) 、 底模安装 采用人工为主、机械配合为辅的方式施工。 底模板安装前要考虑支架的预留拱 度的设置调整、加载预压试验及支座板的安装。 箱梁底模采用 2440mm 1220mm 15mm 的高强度光面竹胶板分块拼装,直接在支架上拼装制作,通长满铺,减少拼接缝。 底模铺设完后 ,用全站仪放出底板边线,用水准仪测设底板标高。 箱梁底板轴线控制:根据设计图纸计标底板边缘每隔 3m 点的坐标,经复核无误后,利用全站仪结合桥梁测量控制图放出底板边线,并在放完后对所放点相互的距离进行丈量,复核所放点位。 ( 2) 、 侧模安装 为确保外观美观,本箱梁外侧模板和翼缘模板采用竹胶板。 侧模安装采用底包侧,即侧模落在底模上。 侧模竖 肋采用 10 10cm 方木, 每道 背带采用 两根 无缝 钢管 成一组 , 在两根钢管之间穿设一根 Φ 20 的对拉螺杆进行加固,拉杆间距为 50cm。 腹板竖向共 设 3 道 横向 背带。 为防止侧模根部胀模,在底模上紧靠侧模竖 肋 钉一根 5*8cm 的方条,方条应用铁钉牢固钉在 底模 上。 为调模、脱模方便,模板外侧每道背带上 用 钢管和顶托 支撑模板,确保模板在浇注砼时不向外倾倒。 外侧模板及翼缘模板安装及拆卸时,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进行实施。 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0%时,方可脱离外侧模板和翼缘模板。 ( 3) 、 内模安装 箱梁内模及封头均采用木胶板, 竖肋采用 10cm 10cm 的方木 ,方木间距为 30cm 左右 ,横向采用 3 道钢管背带。 腹板两侧采用丝头拉杆进行连接。 为施工方便,内模分块加工 成几种型号,并确保同一类型号的模板能够互用;加工时,将面板和木方 通过铁钉加工成整体。 为便于内模从箱梁内取出,在每一跨箱梁顶板上预留两个 100㎝(纵向) 100 ㎝(横向)的人洞,人孔分布在每跨 1/4 跨度 处 ,同一跨各箱室人孔应错开布置 ; 待模板拆除完后 ,将人孔浇注砼封闭。 每一箱室设一个直径 10 厘米泄水孔,位于底板最低处;腹板上顺桥向距顶板与腹板的倒角根部 20 厘米 处每 5米设一个直径 10 厘米通风孔 ; 施工时 用 直径 10cm 的 PVC管预留, 17 砼浇筑时用木塞堵住,初凝后拔出木塞,并清理排水孔。 ( 4) 、 端模安装 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端模安装。 端模安装要做到位置准确,连接紧密,与侧模和底模接缝密贴且不漏浆。 安装模板时要注意预埋件的安装,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确保每孔梁上预埋件位置准确无误,无遗漏。 为保证现浇箱梁的外观质量光洁度、表面平整度和线形,本工程投入的模板根 据曲线半径制作相 应的形式,箱梁底模铺设高强竹胶板,内模采用木 胶板。 、钢筋工程 ( 1) 、 钢筋 调进与存放 钢筋进场前,应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查,钢筋 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或片状老锈。 钢筋加工前,按规定频次、数量对进场钢筋原材料进行抽检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存放时,要将存放区地面架空 30cm,上部用棚布加以覆盖,并进行分类堆码和标识。 加工好的钢筋成品,应按使用部位、钢筋编号进行分类堆放和标识, 便于使用时快速查找。 ( 2) 、 钢筋安装顺序 a 安装绑扎箱梁底板下层钢筋网; b 安装中横梁钢筋骨架及钢筋; c 安装腹板钢筋骨架和钢筋; d 安装和绑扎箱梁底板上层钢筋网及侧角钢筋。 e 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后,安装和绑扎顶 板上下层钢筋 、翼缘板钢筋 、伸缩缝等预埋件。 f 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及时对设计的预留孔道及预埋件进行设置,设置位置要正确、固定牢固。 ( 3) 、 钢筋 加工 钢筋加工前,为减少钢筋的搭接、损耗,应根据同规格的各种结构钢筋的长度、数量结合该种钢筋原材料长度进行配筋。 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 18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钢筋弯钩应符合以下规定:直角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 3倍的直线段; 钢筋接头应避开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 配置在 “ 同一截面 ” 内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不大于 50%。 ( 4) 、 钢筋安装 钢筋应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绑扎安装。 钢筋品种、规格、数量、形状、位置、间距、接头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钢筋绑扎时,应严格控制钢筋间距,用尺和石笔在钢筋上标出钢筋绑扎位置后再绑扎,做到钢筋横平竖直,绑扎结扣丝头应倒向结构内侧。 底板、腹板内有大量的预埋波纹管,为了不使波纹管损坏,一切焊接在波纹管埋置前进行,管道安装后尽量不焊接,当普通钢筋与 波纹管位置发生矛盾时,适当移动钢筋位置,准确安装定位钢筋网,确保管道位置准确。 本桥现浇箱梁采用逐跨现浇,钢筋绑扎也要逐跨进行绑扎,纵向通长钢筋在施工缝处须外露足够的长度,保证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且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 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不大于 50%。 为了便于操作及考虑到今后的内模拆卸,在每跨梁板距支点 1/4 处开设人孔,因此在此处的顶板纵向钢筋须断开中间的上下层 钢筋 ,同时顶板需断开横向钢筋,如果是箍筋,则调整为箍筋的环接处为断开处,此几根断开的钢筋须考虑今后露出人孔边缘的搭接长度 15cm,下料时要 特别注意,今后待内模拆出后再根据顶板的钢筋设计焊接钢筋网片或焊接断开处,焊接时要按规范要求。 钢筋安装完毕,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桥梁上的伸缩缝预埋件、 盆式支座 、通风孔、排水孔等数量、尺寸、位置逐一进行检查验收。 、安装 ( 1) 波纹管施工 a、 腹板预应力钢束管道 采 用φ 90mm 镀锌金属圆波纹管 , 负弯矩预应力钢束管道 采 用φ80mm镀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