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9矿权区铜钴矿预查设计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料,结合 COOGLE EARTH 区域卫星图像, 开展 区域及矿 权 区的 遥感影像地质解译, 以初步了解测区 内 域 构造轮廓 , 进一步研究区域内 矿床就位 规律,矿层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成矿远景。 重点解译 1︰ 10000 遥感 数据 影像资料, 对 区内 线性影像、色 斑异常进行调研,初步调查 构造、 基岩 露头 、有利矿 层 、 蚀变带、标志带 空间分布特征 , 结合地质物化探成果, 圈定成矿远景区, 进一步 指导区内地质找矿工作。 地形测绘及工程点定点测量 D 级控制网布设,由于区内尚未收集到 刚果(金) 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点,拟在全区布设 D 级控制网, 建立测区独立坐标系统。 D级控制网布设采用高精度立式 GPS 全球卫星定位仪测量定位。 1: 10000、 1: 5000地质填图一般观察点定位 , 采用手持 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测量。 矿体、物化探异常、构造、地层重要控制点,采用全仪器法测量定位。 24 实测地质剖面、勘探线剖面、物化探剖面采用全仪器法实测。 槽井探轻型山地工程和钻孔定位采用全仪器法测量定位。 物化探测网基线布设采用全仪器法测量,测线和测点定位采用森林罗盘仪导向,测绳量距定位。 1: 5000 地形图测量 : 根据 D 级网控制点成果 , 按规范采用全仪器法测 绘成图。 综合剖面测量 由于矿 权 区内浮土层 较 厚 (大于 10 米) , 综合 剖面测 量采用地质 、物、化探相结合进行,比例尺为 1: 2020。 对局部的露头地段, 地质剖面 要求详细观测地层岩性、产状及矿化特征,并采集岩石标本、原生晕样品或刻槽取样。 对浮土覆盖较浅的地段,应尽量采取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完整。 物探 — 化探综合 剖面 测量, 应 根据测区铜钴硫化物矿体的地球物理场 、地球化学场与 区内同类 型 矿床卡松博矿区 的 物化探成果资料 进行 对比 ; 物 探方法选择激电中梯测量和自然电场法测量试验;化探方法选择土壤次生晕测量 ,并辅以原生晕测量。 物 化探剖面测量主要任务是开展方法试验,研究矿体异常和非矿异常,探讨方法的有效性。 具体安排是:垂直重要 矿 层、矿化蚀变地质 体 、生物标志分布带,在矿 权 区中部( AA′)、西部( BB′)布置 两 条综合测量长剖面,先测中部( AA′)综合剖面, 然 后再测西部( BB′)综合剖面。 土壤地球化学 面积 测量 开展 1:10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 结合 综合剖面测量 方法试验成果, 在矿 权 区 分期开展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工作。 25 具体安排是以 E 26176。 56′ 30″为界,先 在 找矿标志较明显的 中西 部开展化探工作, 面积约 km2。 采用 100m 20m 的网度布设取样点 , 测线方向以垂直区内主要矿层、构造线、 蚀变带、 生物 标志 带的总体 走向 为准。 采样深度 20— 50cm,原始样重不小于 500g。 激电中梯测 深 在 委托勘查区 地质填图和化探面积性测量的基础上,选择成矿有望地段或化学异常区开展 偶极-偶极测深 ,或剖面性激电中梯测量。 地质 填图 地质填图分为 1∶ 10000 地质填图和 1/5000地质 测量。 在矿 权 区内 开展 1︰ 10000 路线地质填图,大致 圈定 区内 主要 地层、构造、矿化蚀变体 、生物标志带,初步圈定找矿靶区。 填图方法以路线穿 越为主,追索为辅。 观测路线网度一般为 10050 米,在重点地段进行加密,非重点地段可以适当放稀。 在化探扫面和 1: 10000 地质填图的基础上, 在 委托勘查区内,选择成矿有望地段或化探异常区,开 展 1: 5000地质测量。 填图方法以路线穿越为主,追索为辅。 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对矿体、矿化体进行系统采样化验, 基本圈定 成矿远景区的 地层、构造、矿 体、矿化体 、找矿 标志带, 作出成矿远景初步评价。 工程揭露 轻型山地工程的布设主要目的是:结合地质工作和物化探异常进行浅部有限揭露验证,对于 浮土 覆盖深、轻型山地工程 揭露 效果差的成矿远景地段,必要时施工少量钻孔揭露验证,以查明成矿特征及远 26 景。 整理资料、综合分析 野外 工作 过程中 , 要求及时整理 各种原始 资料, 编制出综合性图件,不断提取 新的 找矿信息, 同步 指导 野外地质 找矿工作。 综合分析 收集 到的各种地质、遥感、化探、 钻探、 矿产开发 资料,充分 研究 工作区 的 成矿地质条件和 矿 化蚀变特征 , 总结成矿地质规律,建立综合找矿标 志 , 对 委托勘查区 找矿远景做出评价。 编制预查报告及下一步勘查设计 系统综合分析 、 研究 地质、化探、遥感 、钻探、 测量 各项 成果 ,对 矿体的 产状 、 规模、 矿化类型 、矿石品质及找矿远景等 作出总结 ,及时编写提交 委托勘查区 的 预查地质报告。 根据 预查地质找矿成果, 分析 总结下一步找矿工作的思路,编制提交下一步勘查 工作 设计。 6.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测量 一般地质点采用手持式 GPS定位,对重要的地质点、井探(含前人施工的)、槽探(含前人施工的)的端点及拐点、钻孔孔位等,用毫米级 GPS 或全站仪进行实测,测量精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遥感地质 充分利用遥感 地质信息 ,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对已知矿点外围或空白区进行路线穿越或追索,要求初步 圈定 地层的分布范围,控矿断裂或褶皱构 造的分布 形态 ,判读矿 层 或 矿化标志 的延伸方向,推断 27 其规模、产状。 编制相应的影像 解译 及成矿预测图,指导区内地质找矿工作。 综合剖面测量 垂直重要 矿 层、矿化蚀变地质 体 、生物标志分布带, 进行 1︰ 2020遥感、 地质 、物探、化探综合 剖面测量, 主剖面 两 条,分布在矿 权 区的中部、西部,剖面方位按北北东 20176。 方向布设,以了解 区内含矿地层 、矿化蚀变 体 、生物带的矿化相关性。 剖面测量线及点位采用 GPS 定位测量。 按 1020 米间距观测记录, 采集光谱分析样品, 在厚层土壤区,采集土壤样, 以 B 层粘土为主; 在露头发育地段,采集原生晕 样,了解 各重要找矿标志带 的原始含矿丰度 ,建立地质化探综合找矿标志。 在测制地质剖面过程中,由于植被和浮土的覆盖较为严重,单靠地表地质测量是不够的,因此在沿线应有多处的探槽和探井的揭露相配合。 另外,在综合剖面测制的过程中,较系统地 采集 岩石标本 , 以 研究区内含矿地层的岩性特征。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采样 采样 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规定执行。 测线方向以垂直区内主要矿层、构造线、生物 标志 带的总体方位为准。 其位置用 GPS 和 地形、地物等特征来确定,点位误差要求小于 10米;采样时以采样点为中心 , 在其 5米 范围内以采 B 层粘土 28 为主,深度 2550cm左右,样重约 500 克。 遇重分析样 应 加大采样量一倍。 加工 加工流程包括:样品晾晒、干燥、过筛( — 10 目不锈钢样筛)、混匀、称重、包装等。 样品加工为无污染加工 , 样品加工时,应自始至终保持加工间、加工器具的清洁。 每个样品加工完后,样筛、样布都应清扫干净,防止污染,应确保没有错号、漏号、装错试料袋及丢失样品现象,加工后每个正、副样都应称重。 样品加工要严格按加工流程图进行( 见 图 7 )。 分析 采用直读 光谱法定量分析 Cu、 Co、 Pb、 Zn、 Cr、 Ni 等 元素。 样品采用化探定量分析 , 各元素的 分析数据须 报出下限和上限,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按 “有色地质化验测试规定 ”中的样品分析要求执行。 室内资料整理 1. 确定异常下限 依据找矿方向、目标及分析结果,用统计计算法对各测区分析的主要元素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进行计算。 计算时采用对数和算术两种数据方式,将大于 X+3δ( X-平均值,δ-标准离差)的含量数据剔除,由于考虑到化探样品的代表性问题,为了更客观、科学地选取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结合测区具体实际情况 ,确定异常下限值。 2. 编制图件 编制实际材料图、元素数据平面等值线图及综合异常图。 29 60g 50g 500g 原样干燥揉碎 野 抛弃 过 40 目不锈钢筛 外 混匀缩分 粗 60g 副样装袋 加 正样 60 克送细磨 .工 细磨至 200 目 外 装袋 (无污染) 送 委 混匀缩分 托 .加 10g 送光谱 工 定量分析 . 分 析 定量分析待定样 图 7. 样品 加工流程图 30 异常检查的方法及内容 对从初步异常分类、排序中筛选出的找矿有望异常,组成异常检查小组,采用以地 质 化 探 剖面和地质观察为主等方法进行检查。 检查的重点是每个异常的主元素浓集中心地段。 在露头好的地段对主要地层(岩性)、构造及蚀变、矿化则采集原生晕样品 , 了解各地质体中的找矿指示元素的含量特征。 发现矿化蚀变体后,逐步向外追索,并以 探槽揭露,查明引起异常的地质体,初步掌握其产状规模和矿化蚀变特征等地质情况,并采集地质拣块样,进行主异常元素的化学分析,确定异常属性、主要找矿对象及进一步工作意义。 质量检查 各作业组每天工作后要及时进行自检,做到图、记录、样品“三统一”,无差错,图面要清洁,记录项目要齐全。 质检人员对各作业组及全区进行不少于 5%的野外采样点、标志设立、采样位置、样品性质等内容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