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十大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132 页 不仅有风格,而且有结构,大概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是谈寒暄、评气候。 诸如 “ 尊姓 ” , “ 大名 ” , “ 久仰 ” , “ 夙违 ” 及 “ 今日天气哈哈 ” 皆属于此类。 林语堂称之为气象学的内容,其要在起 “ 来则安之位安而后情定 ” 的作用,即联络感情。 这些内容在人们的生命空间中确实也有很大的共同性,不致于遭到抗拒。 第二段是叙往事、追旧谊。 这就更深一层了,要从大众皆有的生命空间过渡到 彼此较为特殊的那一块,是深入的过程。 林语堂戏称之为 “ 史学 ”。 “ 也许有你的令侄与某君同学,也许你住过南小街,而他住过无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 如果,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认识志摩、适之,甚至辜鸿铭,林琴南 „„ 那便更加亲挚而话长了 ”。 这一段做得好,双方感情可能会有真真的融洽。 第三段是谈时事、发感慨。 这可是政治学了。 “ 感情既洽、声势斯壮 ” ,于是便可联手出击,可进入侃的境界。 纵横的范围甚广, “ 包括有: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救国策,对于古月三王草将马二弓马诸政治领袖之品评,等等。 连带的还有追随孙总理几年到几年之统 计。 比如你光绪三年听见过一次孙总理演讲,而今年是民国二十九年,合计应得三十三年,这便叫做追随总理三十三年。 ” 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为融洽,声势又壮,甚而至于相见恨晚,到了两胁插刀的程度。 至此,可认为到了陡然下笔,相机言事之际。 于是,这第四段就叫经济学 —— 奉托 “ 小事 ”。 可客气地起立,拿起帽子,然后兀而转来道:现在有一小事奉烦。 先生不是认识某某吗。 可否请写一封介绍信云云。 这一段要自然随意,不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或使对方觉得自己该欠他多大之情。 而是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132 页 利用前叙铺垫,陡然收笔,总结全文。 2. “ 套近乎 ” 的三个 技巧 在朱熔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 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 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 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 一位编导说: “ 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 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 ” 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 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 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 “ 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 ”总理听了这话,说: “ 你们这么多人啊。 ” 敬一丹接着说: “ 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 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 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 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 ” 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 理面前。 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命笔,写下 “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16个字。 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热烈的气氛进入了高潮 敬一丹的绕圈子的确运用恰当,可圈可点。 请求题词,先把在外 “ 四处奔波 ” 、 “ 非常辛苦 ” 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绕好了一个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的 “ 套子 ” ,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终于如愿以偿。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132 页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 法拉奇,也深借此道。 她以其对采访对象挑战性的提问和尖锐、泼辣的言辞而著称于新闻界,有人将她这种风格独特、富有进攻性的采 访方式称为 “ 海盗式 ” 的采访。 迂回曲折的提问方式,是她取胜的法宝之一。 技巧一:先抛出 “ 套子 ” 的一部分。 在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取他对外界评论他 “ 是南越最腐败的人 ” 的意见。 若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矢口否认。 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曲折地达到了采访目的。 她先问: “ 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 ” 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 得到关于上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 “ 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 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 ”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洗 清这一 “ 传言 ” ,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 “ 少许家产 ”。 阮文绍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昭然若揭,读者自然也会从他所罗列的财产 “ 清单 ” 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技巧二:给 “ 套子 ” 换个说法。 她在采访我国领导人邓小平时,提出一个问题: “ 天安门上保留下来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 看上去平常、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含义,目的在于想知道邓小平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认识及其今后在中国的地位。 阿里 布托是巴基斯坦总统,西方评论界认为他专横、残暴。 法拉奇在采访中,不是直接问他: “ 总统先生,据说您是个法西斯分子 ” ,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化为: “ 总统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132 页 先生,据说您是有关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拿破仑的书籍的忠实读者。 ” 从实质上讲,这个问题同 “ 您是个法西斯分子 ” 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转化了角度和说法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放松警惕,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它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却尖锐、深刻。 技巧三:给 “ 套子 ” 涂上感情色彩。 访问邓小平,她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 她从邓小平传记中知道他的生日是 8月 22 日,而邓小平自己却忘记了。 邓: “ 我的生日。 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 法: “ 不错 ,邓小平先生,我从你传记中知道的。 ” 邓: “ 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祝贺啊。 我已经 76 岁了。 乃岁是衰退的年龄啦。 ” 法: “ 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 76 岁了。 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老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 邓: “ 他做得对。 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的,是吗。 ” 访问气氛就这样十分融洽而轻松地形成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9 页 共 132 页 看来当记者的人,最擅迂回,最会委婉。 遇到 “ 记者 ” 型人物,我们得对他们兜圈子,做 “ 套子 ” 有一定的警惕,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乐意被套住,再去 回答问题。 3.走老人孩子路线 求人办事,所求之人一般是年富力强的角色,刚好是 “ 上有老,下有小 ” 的年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除了走夫人路线外,走一下老人孩子路线,迂回接近目标,拉近彼此的感情,是值得动脑筋做的事情。 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是理想的路线呢。 ① 老人、小孩容易接近。 —— 如何化解人际关系中的尴尬处境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着落。 有时人们迷恋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 所谓借口,其实是 “ 没理找理 ” ,所以找借口时便要绷起 脸来,一副 “ 理直才气壮 ”的样子,方能得逞。 而时机未到便慌慌张张地辩解,只会勾起人们的怀疑和警惕。 1.胡搅蛮缠也得有说法 人类是理性的动物,事无巨细,都要起个名字,有个叫法,给个说法。 即使是个无赖之人,也不愿让人说自己无理取闹,他们总会有自己的 “ 歪理 ” ;皇帝杀臣下、除异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0 页 共 132 页 己,也得给文武大臣有个解释,尽管是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旧常生活中,我们总有很多时候为自己找个遁词。 借口随处都需要,只是编造技术有好有赖。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印度人因偷窃被当场捉到。 不料,小偷一点儿也没有畏缩,反而理直气壮地 说: “ 如果我拿了东西又逃走,那才算是偷,但我现在只是拿到东西而已,了不起把东西还给你罢了。 ” 说完就大摇大摆地溜走了。 无独有偶,有一位朋友初次到印度旅行时,与人发生了纠纷。 他在餐厅进餐时,曾几次离开座位,有一次他回来时正好看到一名男子从他挂在椅背上的上衣口袋中掏出钱包,想取走里面的钱。 我的朋友出言指责时,那个人居然说是在替他 “ 清扫皮包 ” ,一直到最后都不承认自己偷窃。 看来印度的小偷是找寻借口的高手,在我们看来,这个小偷当然应该是理屈词穷,不会想到他还有什么可以诡辩的了。 但他却能理直气壮,并能说出一定 的逻辑,倒确实不简单。 从这里,起码可以看出对方在险恶环境下所拥有的镇定和机智。 另外,人一旦承认错误,很可能一直翻不了身,而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当然,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采取拒绝承认错误的态度或学习颠倒黑白的行为。 这里想强调的是,有些人面对初次见面的人,就以理亏的口吻说话,这种无谓的谦卑,反而会使自己站不住脚,并无益处。 如果不长眼色,不明世事,胡乱找借口,就会惹大麻烦,甚至丢了性命。 刘备与关羽、张飞等人肝胆相照,与诸葛亮鱼水相得,同曹操比较的确可称忠厚,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1 页 共 132 页 也并非心无芥蒂。 当年攻取四川时,刘备曾与 刘璋在涪县会见,刘璋部下从事张裕在座。 张裕脸上多须,刘备拿他开玩笑: “ 我从前在老家涿县,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别多,县城东西南北都是毛姓人家,县令说: ‘ 诸毛怎么都绕涿(借指 ‘ 啄 ” ,即嘴)而居呢。 ”’ 张裕回敬说: “ 从前有人作上党郡潞县县长,迁为涿县县令,调动之际回了一趟家。 正好这时有人给他写信,封面不知道如何题署好,如果题 ‘ 潞长 ’ ,就漏了‘ 涿令 ’ ,题 “ 涿令 ’ ,就漏了 ‘ 潞长 ’ ,最后只好署 “ 潞涿君 ’。 借 “ 潞 ” 为 “ 露 ”之谐音,讽刺刘备脸光露嘴无须。 后来张祖归刘备。 他对天文、占卜皆通,曾劝刘备不要取汉中,说取汉中于军 不利。 刘备不听,出兵攻取汉中,证明张裕预言不准。 张裕又私下向人泄露 “ 天机 ” ,说魏文帝黄初元年刘备将得益州,九年后将失去益州。 刘备不忘当年受辱,借机要杀张裕。 诸葛亮问张裕犯了什么罪,刘备说: “ 芳兰当门而生,不得不锄去。 ” 他找的这个说法,其实并不高明,论借口编造术实不如张裕,可是刘备是主子,权力大,最终占了上风,可见一个人不能持才胡闹,诡辩成性。 借口术用于作恶,也不能有好下场,比如北约轰炸科索沃。处世十大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