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机组设计主厂房优化布置研究专题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020年 4月 国电蚌埠发电厂 2 600MW机组工程初步设计 盘作为运行操作的主要手段,控制室内布置有大量监视仪表及操作设备,且有大量电缆从现场进入控制室。 将控制室布置在两台机组之间,可以节省大量电缆。 随着控制水平的提高,后建电厂虽然采用了 DCS控制系统,但受通讯网络及网站间距限制,机组所需运行人员数量仍较多,到达现场处理问题方便等因素的影响,仍采用两机一控的控制方式。 目前大多数新建电厂都采用了 DCS 控制系统,以 CRT 为中心对单元机组进行监视和控制,控制室内已取消了大多数常规仪表及后备手操,只保留了停机、停炉等少数硬手操按钮供应紧急安全停机时使用。 同时,由于现在 DCS 系统的抗干扰性也大有提高, DCS系统整个网络以及通讯网络两站之间的通讯距离均 有所增加,某些 DCS系统网络节点间的最大距离甚至可达 2020~4000m, DCS 操作员站可以布置在离其过程机距相当远的集中控制室内,而不象早期采用 DCS系统的电厂其 DCS操作员站只能布置在其过程机柜附近。 国内目前已投运相当数量的 600MW机组电厂在自动化方面都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业绩和经验。 下面就同类型机组的控制楼布置做一下介绍: (1) 吴泾第二发电厂工程 2 机组在电力系统中承担基本负荷并满足电网调峰需要,以炉机电集中控制方式进行设备监控、采用微机处理机为基础的分散控制系统,以 CRT的键盘为监视 和控制手段,并配以少量模拟仪表和管制设备;在少量就地人员配合下,在集控室内能完成机组正常运行全部操作和事故状态时有关操作,实现机组就地集中控制。 每两台机组设一个控制楼,布置在两炉之间,从 C排柱起,总长 57m,宽 27m,整座控制楼分为五层,其中 ,电子设备室和工程师室等并设有封闭式外走廊。 两台机组合用一个集中控制室,宽 27m,深 19m,面积 513m2,在集控室内布置控制台和辅助控制盘,台上装设冗余地运行人员操作站。 辅助控制盘上设有极少量地硬手操作装置、少量仪表和报警装置。 同时还设置网 控台、网控盘及其它控制盘,配备 DCS系统打印等。 在集控室内对单元机组监控地功能范围主要包括检测功能,机组自动调节功能,辅机控制功能及保护和报警功能。 目前每台机组配备运行人员 2名,辅助人员 2名、 2机组班长 1名。 (2) 台山发电厂装备两套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和上海锅炉厂生产的机组。 台山发电厂工程 2号机组是按带基本负荷考虑,但考虑到电网建设规模及发展,机组具有较好地调峰性能,能适应两班制或夜间低负荷运行,能在多种工况下运行。 该工程为单元制机组,采用机、炉、电集中控制方式,热工自动化 水平以保证机组地ECEPDI 专题报告五 主厂房优化布置研究专题报告 工程检索号 : 30F402801CQ12 第 5 页 2020年 4月 国电蚌埠发电厂 2 600MW机组工程初步设计 安全和经济运行为目标,采用以微机处理机为基础的分散控制系统作为机组的监视和控制核心,以及装设后备盘等构成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为锅炉、汽机发电机-变压器组及厂用电系统的控制及监视。 可以在极少量就地人员配合下在集控室内实现机组的启停,在集控室内以 CRT操作员站和大屏幕显示屏为主,监视和控制机组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状态时有关操作控制,确保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运行人员的配置,两台机组均实行单元值班,设置 1 个主值班人员,在 2~ 3 名副值班员的配合下,完成对机组的监控与管理,两台机组设置一名 机组值长。 集中控制室布置是按机炉电集中控制方式考虑,两台机组合用一个集控室,集控室标高。 集中控制室面积为 180m2。 集控室采用物理分散布置方式,集控室布置在主厂房 A列框架外 8- 10号柱之间。 集控室周围设有机组专用的工程师室及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SIS)设备间,分别布置分散控制系统 (DCS)的工程师站和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SIS)的工程师站。 并结合工艺设备布置情况,在主厂房内设置若干个较小的热工电子设备间。 这样对集控室周围环境较好,便于电气网控进行巡视,电子设备间靠近被控对象,大大缩短控制电缆长度, 电缆通道区域有利主厂房布置空间利用,但是,集控室距离锅炉房较远,不利于运行人员巡视检查;电子设备间分散布置,对控制设备的维护和调试带来不便。 集控室内布置控制台和辅助控制盘,辅助控制盘上只有极少量后备硬手操和紧急停机设备,并配置大屏幕显示屏,对运行人员及值长了解机组的运行工况及全面了解全厂各个重要场所的设备情况比较有利,一目了然。 在集控室内对单元机组的监控功能范围主要包括检测功能、机组自动调节功能、辅机控制检测功能及保护和报警功能。 并设有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SIS)数据通讯接口,对机组运行的实时数据进行采 集。 并为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打下基础。 (3) 扬州第二发电厂是我国九十年代初期从国外引进的 600MW亚临界机组,机组在电力系统中承担基本符合并能满足电网调峰要求,采用单元机组机炉电集中控制。 在集中控制室内都能完成机组正常运行全部监视操作和事故状态下的有关操作。 采用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的分散控制系统,运行人员通过 CRT+键。 该工程为单元制机组,采用机、炉、电集控制方式。 其热工自动化水平将以保证机组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为目标,以分散控制系统 (DCS)作为机组监视和控制的核心,在极少数值班人员 的就地配合下,在集控室内实现机组的启停控制;机组运行人员在集控室内以ECEPDI 专题报告五 主厂房优化布置研究专题报告 工程检索号 : 30F402801CQ12 第 6 页 2020年 4月 国电蚌埠发电厂 2 600MW机组工程初步设计 CRT操作人员站和大屏幕显示器为中心对单元机组进行监视和控制,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在一个主值班员加 2~ 3个副值班员的配合下,完成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监控。 该工程四台机组均采用单元制炉机电集中控制方式。 控制室采用四机一控布置方式。 集控楼布置在主厂房 A 排外 3 机组之间方案,集控楼分三层, 0m 层架空, 层布置暖通空调机房、电气 MCC 室、会议室、交接班室、消防室、男女更衣室及厕所。 集控室设在控制楼 ,与汽机房通过天桥相连, 建筑面积约为 30 15=450m2,净空高度。 3 本工程主厂房布置及主要尺寸的确定 主厂房布置方案 主厂房设计符合有关设计技术规程和规定,并借鉴 2020年燃煤示范电厂的设计思路,拟采用可用率高,经济效益良好、技术先进的设计方案,为未来电厂参与“竞价上网”创造良好条件,做到工艺流程顺畅,布置合理,设有必要的检修设施和检修场地 , 解决好厂房内通风、采光、照明、消防、排水以及设备露天措施等问题,为电厂安全运行、操作和维护检修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主厂房采用不等柱距,凝汽器所在 2档柱距定为 10m,其余柱距为 9米,每台机组占8档,两台机组之间留一档柱距 9米的检修场地,同时 , 设 ,因此,两台机组共 17档,主厂房总长度为。 主厂房布置采用三列式布置方案,布置顺序依次为汽机房 — 除氧间 — 锅炉房,炉后依次布置:送风机及一次风机 — 电除尘器 — 引风机 — 烟囱 — 脱硫系统。 为有效利用主厂房区域的空间,节约投资,煤仓间布置在两台炉中间,输煤栈桥从炉后两炉中间至煤仓间皮带层。 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给水泵汽轮机拟采用弹簧基座。 主厂房的扩建方向为左扩建 (从汽机房向锅炉房看 )。 汽机房运转层和 夹层采用大平台布置,两机之间设有中间检修场地。 汽轮发电机组采取纵向顺列布置,机头朝向固定端。 锅炉为全钢架结构,岛式布置。 主厂房外墙采用金属墙板围护,锅炉为露天布置。 汽机房布置 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 600MW工程,汽机房跨距一般为 ,采用钢结构厂房,汽机房跨距已有工程优化到 30m(如台山一期工程 )。 本工程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ECEPDI 专题报告五 主厂房优化布置研究专题报告 工程检索号 : 30F402801CQ12 第。600mw机组设计主厂房优化布置研究专题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