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景区旅游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旅游资源单体序号 2 位 的方式设置,共 6 组 15 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 连接。 如果遇到同一单体可归入不同基本类型的情况,在确定其为某一类型的同时,可在 其他代号 后按另外的类型填写。 操作时 只需改动其中 ?quot。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 ,其他代号项目不变。 填表时,一般可省略本行政区及本行政区以上的行政代码。 ④ 行政位置 项:填写单体所在地的行政归属,从高到低填写政区单位名称。 ⑤ 地理位置 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主体部分的经纬度(精度到秒)。 ⑥ 性质与特征 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本身个性,包括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如下: 1) 外观形态与结构类:旅游资源单体的整体状况、形态和突出(醒目)点;代表形象部 分的细节变化;整体色彩和色彩变化、奇异华美现象,装饰艺术特色等;组成单体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关系和安排情况,构成单体主体部分的构造细节、构景要素等。 2) 内在性质类:旅游资源单体的特质,如功能特性、历史文化内涵与格调、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背景、实际用途等。 3) 组成成分类:构成旅游资源单体的组成物质、建筑材料、原料等。 4) 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发生、演化过程、演变的时序数值;生成和运行方式,如形成机制、形成年龄和初建时代、废弃时代、发现或制造时间、盛衰变化、历史演变、现代运动过程、生 长情况、存在方式、展示演示及活动内容、开放时间等。 5) 规模与体量类:表现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数值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如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直径、周长、进深、面宽、海拔、高差、产值、数量、生长期等;比率关系数值如矿化度、曲度、比降、覆盖度、圆度等。 6) 环境背景类:旅游资源单体周围的境况,包括所处具体位置及外部环境如目前与其共存并成为单体不可分离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文物、民族等;影响单体存在与发展的外在条件,如特殊功能、雪线高度、重要战事、主要矿物质等;单 体的旅游价值和社会地位、级别、知名度等。 7) 关联事物类:与旅游资源单体形成、演化、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等。 ⑦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项:包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的关系等。 ⑧ 保护与开发现状 项:旅游资源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等。 ⑨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 项:旅游资源单体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污染状况与环境安全。 旅游 资源概查 适用范围和要求 适用于了解和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的旅游资源调查。 要求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 调查技术要点 参照 旅游资源详查 中的各项技术要求。 简化工作程序,如不需要成立调查组,调查人员由其参与的项目组织协调委派;资料收集限定在与专门目的所需要的范围;可以不填写或择要填写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等。 6 旅游资源评价 总体要求 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 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 评价项目 和 评价因子 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 资源要素价值 、 资源影响力 、 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 项目中含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 珍稀奇特程度 、 规模、丰度与几率 、 完整性 等 5 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 项目中含 知名度和影响力 、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等 2 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 含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1 项评价因子。 计分方法 基本分值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 100 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 为 85 分,分配如下: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30 分、 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 25 分、 珍稀或奇特程度 15 分、 规模、丰度与几率 10 分、 完整性 5 分。 资源影响力 为 15 分,其中: 知名度和影响力 10 分、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5 分。 附加值 中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分正分和负分。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 4 个档 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 4 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 2。 表 2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评价依据 赋值 资源要素价值( 85分)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30 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 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21- 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12- 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5- 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25分) 同时或其中一 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25- 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9- 13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2- 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 ,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 1 珍稀奇特程度( 15 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 15- 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 12- 9 有少量珍稀物种 ,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8- 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3- 1 规模、丰度与几率( 10 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 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 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 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4- 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 1 完整性( 5 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5- 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 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1 资源影响力( 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 10 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 10- 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 7- 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 构成省内的名牌。 4- 3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 2- 1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5 分)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 300 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 5- 4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 250 天,或适宜于 8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 150 天,或适宜于 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 100 天,或适宜于 4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 1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环 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 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 明显安全隐患。 - 4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 3 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3 计分与等级划分 计分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90 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75- 89 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60- 74 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45- 59 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 分值域 ≥30- 44 分。 此外还有: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 ≤29 分。 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 特品级旅游资源 ;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 优良级旅游资源 ;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 普通级旅游资源。 7 提交文(图)件 文(图)件内容和编写要求 全部文(图)件包括《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旅游资源图》、《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的文(图)件类型和精度不同,旅游资源详查需要完成全部文(图)件,包括填写《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编 绘《旅游资源地图》,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概查要求编绘《旅游资源地图》,其他文件可根据需要选择编写。 文(图)件产生方式 《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的填写 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结束后,由调查组填写。 按照本标准附录 C 规定的栏目填写,栏目内容包括:调查区基本资料、各层次旅游资源数量统计、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各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调查组主要成员、主要技术存档材料。 本表同样适用于调 查小区实际资料的填写。 《旅游资源图》的编绘 类型 旅游资源图 ,表现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单体。 优良级旅游资源图 ,表现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单体。 编绘程序与方法 准备工作底图 ① 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视调查区的面积大小而定,较大面积的调查区为 1∶ 50000 - 1∶ 202000,较小面积的调查区为 1∶ 5000- 1∶ 25000,特殊情况下为更大比例尺。 ② 调查区政区地图 在工作底图的实际位置上标注旅游资源单体(部分集合型单体可将范围绘出)。 各级旅游资源使用下列图例(表 3)。 表 3 旅游资源图图例 旅游资源等级 图例 使用说明 五级旅游资源 ■ 图例大小根据图面大小而定,形状不变。 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主类 A、 B、 C、 D)使用蓝色图例;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主类 E、 F、 G、H)使用红色图例。 四级旅游资源 ● 三级旅游资源 ◆ 二级旅游资源 □ 一级旅游资源 ○ 单体符号一侧加注旅游资源单体 代号或单体序号。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各调查区编写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基本篇目如下: 前言 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旅游资源图》或《优良级旅游资源图》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 GB/T17775- 202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77752020替 GB/T 177751999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Standard of rating for qualit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202010- 28 发布 2020- 01-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 GB/T 177751999《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本标准与 GB/T 177751999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 在划分等级中增加了 AAAAA级旅游景区。 新增的 AAAAA级主要从细节方面、景区的文化性和特色性等方面做更高要求; —— 对原 AAAAA 级旅游景区的划分条件均进行了修订,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AAAA级旅游景区增加细节性、文化性和特色性要求; —— 细化了关于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的划分条件。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小安、汪黎明、彭德成、潘肖澎、周梅。 引 言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提 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总结了国内旅游景区的管理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技术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 同时,根据 GB/T 177751999《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自 1999年至今近三年时间的实施情况,在原标准基础上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旅游景区的发展实际。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5a景区旅游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油压来控制各墩的千斤顶最大顶推力。 顶推千斤顶安装在墩顶钢托架上。 接好电动油泵的线路、油管和油表并试运转,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准备好顶推作业的指挥与联系用有线电话、对讲机和信号旗。 4. 混凝土梁顶推施工原理 连续顶推千斤顶通过工具锚夹住 数 根φ 传力钢绞线, 导 梁底板下焊 接锚扣点,通过耳板、插销、工具锚与传力钢绞线连接,当千斤顶开始顶推作业时,钢绞线拖拉 混凝土 梁移位。 连续顶推千斤顶
=Kfk=16 N/mm2满足要求。 六、落地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施工准备 1)搭设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各级工程负责人必须逐级向架设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架料进场 根据脚手架备料清单,预先准备足够的钢管、扣件用于搭设脚手架 (1)钢管、扣件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标准 ①钢管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标准p 钢管的几何尺寸表3 钢管的几何尺寸钢管类别外 径壁
产品方案 23 本项 目产 品方 案 依据 对市 场需 求 调查 结果 及国 家对轻钢结极及彩板产品技术觃范确定,产品方案既考虑船舶配套需要,又要面对国内建筑市场对轻钢结极多样化的要求。 本项目产品主要分为 4 大类 18 个品种。 ( 1)轻钢结极:主要为门式钢架、吊车梁、 C 型檀条、 Z 型檀条、 C 型钢墙梁。 ( 2)压型彩板:主要是波浪板、鱼鳞板、拱型板、保温复合板。 (
区,又处北亚热带南缘,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富。 全年多云雾少日照,雾日年平均有 83天,位于金衢地区之冠。 年平均日照时数 1795 小时,为全省各县的次位。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1743毫米。 全县历年平均气温在 ℃ 之间,平均最低气温℃ ,最低气温 ℃ ,平均最高气温 ℃ ,最高气温41. 3℃。 历年各日平均相对湿度 81%,历年平均蒸发量 1366毫米,历年平均风速 米 /秒
封液氨 m4:附件质量:人孔及其它附件质量总共估取 400kg 9 5 0 5 7 9 8gmG 总 每个鞍座承受的压力 ∴选鞍座 JB/,标准尺寸为: DN=2600mm,许用载荷 435KN,包角120176。 ,带垫板, A 型。 由公称直径,查《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实用手册》得 公称直径 DN 2600 腹板 2 8 垫板 4b 610
二)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项目规划区 为地势平坦,地面上无建筑物,环境优美,无噪音及三废污染。 气候、气象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处北亚热带南缘,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富。 全年多云雾少日照,雾日年平均有 83天,位于金衢地区之冠。 年平均日照时数 1795 小时,为全省各县的次位。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1743毫米。 全县历年平均气温在 ℃ 之间,平均最低气温℃ ,最低气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