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异地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XX 35kV XX 变电站 (异地新 建 ) 工程 可研 报告 XXXX 电力工程管理公司 6 ②交通运输 方案一 XX变异地新建 距规划路约 14 米,该道路全部为砼道路,路况条件良好,道路运输方便。 方案二 XX变异地新建 距离 规划路约 米,须设道路护坡,造价高,运输较为不便。 ③进出线条件 35kV 出线终期规模按 4 回设计,方案一由站址东北侧架空进线,方案二由站址东侧架空进线,站前出线均较为方便。 ④给排水 水源,引自 XX 县 XX石材工业集中区内自来水管网,方案一长约 ,方案二长约 公里, DN50 镀锌钢管,接入方案应取得有关部门的用水协议,施工用水取自附近村庄的给水站。 排水,由于工业集中区排水系统尚未开始建设,近期站区内排水经汇集后排入附近道路边沟;远期站区内排水经汇集后就近接入工业集中区的排水系统。 ⑤水文 地质条件 方案一拟选站址高程在 - 210m 之间,位于 XX县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内,根据走访得知该站址处未发生过洪水,亦未出现过内涝。 根据地质资料,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耕 植 土,层厚约为 ,全场均有分布;② 淤泥 质粘土层, 仅 ZK9 孔 有 揭露 , 揭露厚度 米, 地基承载力为 120 kPa;③残坡积砂质粘性土 层, 硬塑状 态,揭露层 厚 米,全场均有分布,地基承载力为 180kPa;④ 强风化花岗岩 层, 灰白色, 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矿物多数已显著风化,部分已风化成土 状,岩芯多呈 砂土 状,该层分布场地下部。 揭露厚度。 主要建 构 筑物基础拟采用 天然浅基础,以③残坡积砂质粘性土层为地基持力层。 该拟选站址的地下水对混凝土和混凝土中钢筋 具微 腐蚀性。 拟建场地及附近未发现大规模滑坡、崩塌、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 亦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场地是稳定的。 从工程地质角度考虑,拟建场地兴建变电站是可行的。 方案二拟选站址高程在 之间,位于 XX 县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西南侧的一小山坡坡顶上,根据走访得知该站址处未发生过洪水,亦 未出现过内涝。 根据现场踏勘,场地 地貌为剥蚀残丘 山坡地,场地现种有一些小树木。 主要建构筑物基础拟采用天然浅基础。 根据地区经验该拟选站址的地下水对混凝土和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拟建场地及附近未发现大规模滑坡、崩塌、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 亦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场地是稳定的。 从工程地质角度考虑,拟建场地兴建变电站是可行的。 XX 35kV XX 变电站 (异地新 建 ) 工程 可研 报告 XXXX 电力工程管理公司 7 ⑥地基处理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本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基础拟采用天然浅基,不对地基进行另外的处理。 ⑦总布置设想 根据通用设计及“两型一化”要求,考虑 35kV 进线方式及对附近村庄的影响等因素,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为 35kV 户内布置型。 方案一进站道路从变电站西北侧进入,道路长度约 14 米,采用 %坡度与规划路连接。 方案二进站道路从变电站南侧进入,道路长度约为 米,进站道路分别采用 5%、 8%及 %坡度与规划路相连接。 总平布置:方案一电气综合楼布置在变电站的东北侧, 35kV 配电装置户内布置于电气综合楼二层,两台主变紧邻电气综合楼西侧布置,电容器组、独立避雷针和事故油池由北至南并排布置于站区的西南侧,与主变隔路而设,站区路宽为 ;方案二电气综合 楼布置在变电站的东侧, 35kV 配电装置户内布置于电气综合楼二层,两台主变紧邻电气综合楼西侧布置,电容器组、独立避雷针和事故油池由南至北并排布置于站区的西侧,与主变隔路而设,站区路宽为。 ⑧占用土地、拆迁、土石方量 拟选站址场位于 XX 县 XX乡,该地块现属 XX县 XX 乡管辖。 方案一 站址用地面积约为 ( 亩 ,含进站道路及护坡等用地 ),距规划路约 14 米; 方案二 站址用地面积约为 9198m2( 亩 ,含进站道路及站外护坡等用地 ),距规划路约 米。 方案一、方案二站区的竖向布 置设计以一个高程为原则,站址场地标高以进站大门处道路中心标高进行控制,其道路中心高程方案一为黄海高程 ,方案二为。 方案一站址土石方量部为挖方部分为填方,挖方约 (含清除的表土层量 969 m3和站外护坡土方量 m3),填方约 (含清除的表土层量 969 m3),新建进站道路 14m;方案二站址土石方量均为挖方,挖方约为 66897 m3(含站外护坡土方量 36042 m3), 新建进站道路。 ⑨与地方规划关系 方案一拟选站址位于 XX 县 XX石材工业集中区内,为规划用地;方案二拟选站址位于 XX 县 XX石材工业集中区外。 该拟选站址均不影响其他规划。 ⑩气象资料 拟选站址附近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 气温 历年最高气温 :℃ 历年最低气温 :℃ 年平均气温 :℃ 降雨量 : XX 35kV XX 变电站 (异地新 建 ) 工程 可研 报告 XXXX 电力工程管理公司 8 多年平均降雨量 : 多年最大降雨量 : 多年最大一日降雨量 : 多年最大一小时降雨量 : 多年最大一分钟降雨量 : 多年平均蒸发量 : 多年平均雾日数 : 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 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 湿度 :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 :5% 风 : 历年平均风速 :主导风向 :SE 次导风向 :SW 设计风速 :27m/s 站址方案比较及推荐意见 站址方案比较 站址方案主要技术条件比较表 序号 站址方案 比较项目 站址一 (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内) 站址二 (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西南侧) 1 站址位置 位于 XX 县 XX乡政府辖区内,处于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内,场地平缓,地势良好,有规划路通过,新建进站道路约 14米长 位于 XX 县 XX乡政府辖区内,处于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西南侧的一小山坡坡顶上,站址距离规划较远,新建进站道路较长,约 米 2 系统位置 在 XX 县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内,处于用电负荷中心。 在 XX县 XX石材工业集中区西南侧的一小山坡坡顶上,偏离用电负荷中心。 XX 35kV XX 变电站 (异地新 建 ) 工程 可研 报告 XXXX 电力工程管理公司 9 3 总体布置 总平面布置考虑 35kV 线路朝东北方向出线,电气综合楼在东北侧(内设 10kV 配电装置室、 35 kV 配电装置室、电气二次设备室、安全工器具及资料室、警卫室、卫生间等),主变紧邻电气综合楼西侧布置,户外电容器组、独立避雷针 及事故油池由北至南并排布置与主变隔路而设。 进站道路从站址西北侧接入规划路,进站道路约 14 米长。 总平面布置考虑 35kV 线路朝东向出线,电气综合楼在东侧(内设 10kV 配电装置室、 35 kV 配电装置室、电气二次设备室、安全工器具及资料室、警卫室、卫生间等),主变紧邻电气综合楼西侧布置,户外电容器组、独立避雷针及事故油池由南至北并排布置与主变隔路而设。 进站道路从站址南侧接入规划路,进站道路约 米长。 4 交通运输 站址紧邻规划路,其公路运输较为方便。 站址规划道路较远,其公路运输较为不便。 5 进出线 条件 35 千伏出线终期规模四回,线路由站址东北侧进入变电站,出线较容易。 10 千伏出线采用电缆出线。 35 千伏出线终期规模四回,线路由站址东侧进入变电站,出线较容易。 10 千伏出线采用电缆出线。 6 用地条件 站址场地为农田和小山坡,该地块属 XX 乡管辖。 拟选站址站区的竖向布置设计以一个高程为原则,站址场地标高以主变前道路中心标高进行控制,其主变前道路中心高程为黄海高程,按 考虑,比规划路高出 米左右,场地部分为回填,部分为挖方。 站址土石方量填方约为 ,挖方约为 (须外弃土1535m3)。 新建道路 14m。 预计站址用地面积约为 亩。 (含进站道路及站外护坡用地) 站址场地为旱地,场地内有树木,该地块属 XX 乡管辖。 拟选站址站区的竖向布置设计以一个高程为原则,站址场地标高以主变前道路中心标高进行控制,其主变前道路中心高程为黄海高程,按 考虑,站址土石方量全部为挖方,约 66897m3(须外弃土67247m3),新建道路。 预计站址用地面积约为 亩。 (含进站道路及站外护坡用地) 7 给、排水 由工业集中区自来水系统引入,约 公里;站 区内排水经汇集后排入附近道路边沟。 由工业集中区自来水系统引入,约 公里。 站区内排水经汇集后排入附近道路边沟。 XX 35kV XX 变电站 (异地新 建 ) 工程 可研 报告 XXXX 电力工程管理公司 10 8 地质条件 经地质钻探: ①耕植土,层厚约为 ;②淤泥质粘土层,仅 ZK9 孔有揭露,揭露厚度 米;③残坡积砂质粘性土层, 硬塑状 态,揭露层厚 米,全场均有分布 ;④强风化花岗岩层,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矿物多数已显著风化,部分已风化成土状,岩芯多呈 砂土 状,该层分布场地下部。 揭露厚度。 主要建 构 筑物拟 天然浅 基础。 经现场 踏勘,场地 地貌为剥蚀残丘 山坡地,场地上现有一些小树木。 主要建构筑物基础拟采用天然浅基础。 9 与地方规划关系 站址处于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内,为规划用地,不影响乡镇规划 站址处于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外,不影响乡镇规划。 10 土地性质 非农保地 非农保地 推荐站址方案及用地面积 ①拟选站址均属抗震设防烈度 6 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可认为拟选站址属于区域稳定区,此方案适宜建造 35kV 变电站。 ②从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层结构相对简单,分布连续,层位稳定延续性好 ,场地适 宜建筑物的建设。 站址的地下水对混凝土和混凝土 中钢筋具微 腐蚀性。 ③ 拟选站址内无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和文物古迹设施。 以上两站址均适宜建设 35kV 变电站,都有 35kV 线路走廊,站址均不受洪水和内涝的影响。 站址一( XX 石材工业集中区内)优点是:处在负荷中心, 35kV 线路走廊较顺畅,且紧靠规划路,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土方量相对较小。 站址二优点是: 35kV 线路走廊较顺畅;缺点是:离规划路较远,进站道路较长,交通较为不便,且偏离负荷中心,土方量相当大。 综合比较两处站址,站址一位于负荷中心,且交通运输较为方 便,土方量又较小,设计推荐站址一作为 35kV XX变异地新建 的站址。 工程设想 电气主接线 35kV出线远景建设 4回 ,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 本期 建设 2回 ,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XX 35kV XX 变电站 (异地新 建 ) 工程 可研 报告 XXXX 电力工程管理公司 11 10kV出线 远景建设 16回 ,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 本期建设 8回, 采用单母线 接线。 电气计算及主设备选择 (1) 短路电流计算 根据上级变电站 35kV侧母线短路电流,本变电站的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如下表: 短路点 短路计算值 35kV XX 变异地新建 35kV 母线 10kV 母线 三相短路电流 ( kA) 三相短路容量( MVA) (2) 主要设备选择 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满足《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T 52222020。 根据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并考虑适当裕度 考虑: 变电站中的 35kV、 10kV 设备短路电流水平 均 按 25kA 选择。 根据 2020 版福建省污区分布图与闽电基建 [2020]256 号文,本变电站地处 C1级污秽区, 但本站位。35kv变电站异地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上原则,经过综合建设条件比对,最终确定 老坝港 为项目建设地,场址建设条件均满足项目选址要求。 总 占地面积 20万 ㎡。 站址平均海拔 ,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地形起伏不大,有南缓坡向北。 ( 1)太阳能资源丰富 海安老坝港 并网 跟踪 电站场址内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一般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 1775kWh/㎡以上,高者达到 2061kWh/㎡,年日照时数在 3000h 以上,高者达 ,日照百分率
电方面,对于原本配变容量较小的供电局面无疑是雪上加霜。 配电变压器过载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表格 242020年配电变压器过载分布情况一览表 乡所 30kVA过载台区 50kVA过载台区 63kVA过载台区 80kVA过载台区 100kVA过载台区 200kVA过载台区 315kVA过载台区 柳河 9 24 3 5 黄岗 10 1 商丘宁陵 35 千伏柳河变增容改造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楚庄
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使燃煤工业锅炉效率提高 5%,燃 煤窑炉效率提高 2%。 三 、 《 “ 十一五 ”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 》 我国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是《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实现 “十一五 ”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0%左右目标的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实施内容和保障措施三部分。 其中
*Ik3,max,B 式中 op,1保护 1中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 rel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可靠系数,考虑到短路电流的计算误差、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以及短路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等因素对保护的影响,一般取 rel=; Ik3,max,B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 1末端 B母线上发生三相短路时,流过保护 1的最大短路电流。 同理,各条线路上所装设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其动作电流
控制屏和保护屏的平面图及端子图; 6 第二章 初步分析 一、参数计算 1. 基准值的确定 SB= 100MVA,各段电压和电流基准分别为: UB35 = 37 KV, IB35 =3BBUS = 3*37100 = 1560A UB10 = KV, IB10 =3BBUS = 3* = 5499A 2. 各元件电抗标么值 ( 1) 系统: U* = jUU =3735 =; ( 2) 变压器
,需经倒闸操作恢复变压器工作,造成变压器短时停电。 ( 3) 桥回路故障或检修时两个单元之间失去联系,出线侧断路器故障或检修时,造成该侧变压器停电,在实际接线中可采用设内跨条来解决这个问题。 外桥接线适用于两回进线、两回出线且线路较短故障可能性小和变压器需要经常切换,而且线路有穿越功率通过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中。 五、内桥型接线 内桥接线,桥回路置于线路断路器内侧(靠变压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