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班完全中学教学楼设计加钢筋符号_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B 1/11 1 1/14 A 1/16 配筋同单板 1 ①~⑨(除⑥)单向板构造配筋的分布筋计算: 取 200@6 的分布筋,其截面面积为: *1000/150=178。 % b h=% 100080=120mm178。 ,且 15% sA =15% 251=178。 ,满足要求。 ⑥单向板的分布筋计算: 取 200@6 的分布筋,其截面面积为: *1000/150=178。 % b h=% 100080=120mm178。 ,且 15% sA =15% 503=178。 ,满足要求。 3 双向板设计 (弹性理论法 ) 双向板即楼板布置图中的 S1,S2, S3。 ( 1) 荷载设计值见 表 311: 表 311 双向板荷载设计值 参数 板块 kg kq g q 双板 1 双板 2 双板 3 ( 2)计算跨度:办公室楼板 : 2100mm0 l m, 2020mm0 l 楼梯间楼板: 3200mm0 l 陈国强: 30 班完全中学教学楼设计 12 楼层平台板: 0mm6220 l ( 3)弯矩计算 跨中最大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在 g+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内支座铰支时在 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之和。 支座最大负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 g+q作用下的支座弯矩。 弯矩系数见表 312: 表 312 弯矩系数 支承情况 系数 0201/ll 固定 m1系数 m2系数 1m 系数 2m 系数 简支 m1系数 m2系数 ①跨中计算(见表 313):  2020 l*qp*系数, 2020 l*qp*系数 211 ,122 .0mm,0** hfMAsyS (跨中面积乘 ) 表 313 双向板跨中配筋计算 参数 板块 2/qg 2/q 0l 1m 2m 1m 2m 1sA 2sA 双板 1 185 148 双板 2 103 49 2 95 42 双板 3 176 96 双板 1,双板 2,双板 3的sA 2smin mm217A ,故构造配筋,均采 用200@8 ②支座计算如下(表 314):  2020 l*qp*系数,  2020 l*qp*系数,0*hfMsyS  表 314 双向板支座配筋计算 参数 板块 qg 0l 39。 1m 39。 2m 39。 1sA 39。 2sA 双板 1 389 393 双板 2 200 173 2 184 157 双板 3 370 332 双板 1 2s mi n mm217 AAs ,故计算配筋,采用   sAA 2s m i n mm5 0 31 0 0@8 , ,满足。 2020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3 双板 2 2s mi n mm217 AAs ,故构造配筋,均采用 200@8。 双板 3 2s mi n mm2 1 7 AAs ,故按计算配筋,采用 200@10。 4 一条次梁的设计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8 00 llh  =4500/18~ 4500/12=250~ 375,取 350mm, b=200mm。 取教学楼三层中跨的一个连续的 6跨次梁作为计算单元,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设计。 荷载计算 板传来永久荷载 2 .97 = KN/m 次梁自重 25 ( ) =次梁粉刷 17 {( ) 2+}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g=活荷载标准值:q=2 =荷载设计值: qg= += 计算简图(图 41) 计算跨度: 边跨:0ll==,0ll== 中跨: ==, == 因 跨度相差小于 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如下: g+q= kn/m 图 41 次梁计算简图 内力计算 (1)弯矩设计值:   24/lqg 20AM= 178。 /24= KN m   14/lqg 201 = 178。 /14= KN m 11B= 178。 /11= KN m   14/l20C= 178。 /14= KN m  16/lqg 2032 M= 178。 /16= KN m qgB= 178。 /11= KN m   14/lqg 201 = 178。 /14= m   24/l20AM= 178。 /24= KN m 陈国强: 30 班完全中学教学楼设计 14 (2) 剪力设计值如下(表 315): 0l*qg* )(系数 V 表 315 剪力设计值计算 位置 g+q 0l 折减系数 V AV lBV rBV 配筋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一类环境, C25混泥土,cf, 01,, 保护层厚度 c=30mm,梁高 h=300mm,宽 b=200mm,有效高度 h0=270mm,纵向钢筋和箍筋均采用 HRB335钢筋, fy=300N/m178。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 T 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3b39。 lf =4500/3=1500mm,又nf sb39。 =200+2020=2200mm,故取39。 bf=1500mm。 判断跨内截面类型:  239。 039。 39。 1 fffc hhhbf  =1**1500*80*(27080/2)/1000000= m kn m故属于第一种 T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316: 表 316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位置 参数 qg m 0l   20lqgM m   201/ bhfM cs   s 211  ycs ffbhA /10 A 1/24 1 1/14 B 1/11 2 1/16 C 1/14 3 1/16 C 1/14 2 1/16 B 1/11 1 1/14 A 1/24 钢筋选择见下表 317: 2020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5 表 317 次梁钢筋表 A 1 B 2 C 3 C 2 B 1 A 实配钢筋 3B12 3B12 3B12 3B12 3B12 3B12 3B12 3B12 3B12 3B12 3B12 sA 339 339 339 339 339 339 339 339 339 339 339 计 算 结 果 表 明 , 支 座 截 面 的均 小 于 . , 符 合 塑 形 内 力 重 分 布 的 原 则 ;%)*, a x (%)300*200/(339  yts ffbhA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的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①截面复核: 39。 0 fw hhh  =27080=190mm, bhw =190/200=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 bhfcc =*1**200*270= maxV =,截面满足要求。 ②腹筋计算: bhft =**200*275= Kn maxV =,按构造配置箍筋,采用6双肢箍,间距取 s=200mm, svA =178。 ③验算配箍率下限值: 箍筋配箍率下限为 : yvt = 实际配箍率 bsAsvsv =( 200 200) =%%,满足要求。 5 楼梯设计 由于梯段板水平长度 ,故采用梁 式楼梯较为经济。 梁式楼梯由踏步板、斜梁、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 根据经验,梁式楼梯的踏步板厚一般不小于 30~ 40mm,取为 40mm。 平台板厚按跨高比要求,mmLh 6030/1 8 0 030/  ,取为 80mm。 斜梁 TL1: h =3800/18~ 3800/12=211~ 317,取 h=400mm, b=200mm 平台梁 TL2: h =4200/18~ 4200/12=233~ 350,取 h=450mm, b=200mm 平台梁 TL3: h =4200/18~ 4200/12=233~ 350,取 h=450mm, b=200mm 平台梁 TL4: h =4200/18~ 4200/12=233~ 350,取 h=450mm, b=150mm 梁式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 51: 陈国强: 30 班完全中学教学楼设计 16 图 51 梁式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图 踏步板设计 踏步板 TB1两端支承在斜梁上,按两端简支的单向板计算,取 1个踏步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踏步板为梯形截面,板的截面高度可近似取平均高度。 按受弯正截面强度计算配筋。 荷载计算(取 b=300mm为计算单元) 板的倾斜角的正切tan=150/300=,cos= (1)恒荷载: 水磨石面层: ( +) =三角形踏步: 25 1/2 = 混泥土斜板 : 25 板底抹灰: 17 合计: KN/m (2)活荷载: = KN/m 设计值: kQG q  k1 gp = + =kQG q ck2 gp  = + = KN/m 取荷载 p= KN/m (3)内力计算 跨中弯矩: 281 PlM =1/8 = m 2020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7 配筋计算(  ),为简化计算,板的高度 h 可近似去平均高度 h=1/2 150+1/2 8025 =,有效高度 h0==,  201 0 bhfMcs  = 610 / 1000 178。 = )211( ss   =( 1+ *21 ) = 0s0 hfMA ys  = 610 /( 210 ) =178。 斜梁 TL1 承受踏步板传来的均布荷载及自重,按简支受弯构件进行截面设计。 因踏步板与斜梁整浇在一起的,计算截面取为倒 L形。 ( 1)荷载计算(梁高 400mm) 踏步板传来的荷载: ( +) /= KN/m 梁自重: 25 ( ) 25 = KN/m 梁侧面和底面抹灰重: 17 ( +) 25 = KN/m 荷载设计值: p=+( +) = KN/m (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a 0ll =11 + 2+= 内力: 82PlM =1/8 178。 = m 2/0 )( COSPlV  =1/2 = KN ( 3)配筋计算(  ) 纵向钢筋计算(按倒 L形截面) 翼缘宽度: 6b 039。 lf  = 239。 nf sbb  =+,取 39。 bf = 判断截面类型:  239。 039。 39。 1 fffc hhhbf  = 600 40( 36540/2) = KN m m 属于第一类 T形截面。  201/ bhfM cs   = 610 /( 600 365178。 )= )211( ss   =( 1+ *21 ) = 00 hfMA sys  = 610 /( 300 365) =178。 选配钢筋 122 ( 2mm226sA ) 2)腹筋计算。 截面校核:  bhf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