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吨商品混凝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绿色标准站。 三 、 工程混凝土的发展是商品混凝土新的增长点 供应铁路、核电、水利、水电、公路等工程的预拌混凝土被称为工程混凝土。 这类混凝土一般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设备自给自供,但是随着专业划分的细化和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提高,混凝土也慢慢作为专业分包单独招标,有能力的混凝土企业也进入到了工程混凝土的竞争市场。 15 第 四 章 工厂技术方案 略。 第 五 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地处 XXXX 区 XXX 镇 ,厂区附近无环境敏感区。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环保规定,本项目工业粉尘排放浓度执行《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Ⅱ类标准。 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本项目为混凝土生产线,整个工艺系统由熟料输送及储存、混合材料储存及配料、成品输送等车间组成。 这些环节部分有粉尘污染,搅拌环节有噪声污染。 这些因素均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粉尘污染。 一、粉尘的污染源 本项目粉尘的污染源主要有:熟料、 混合料及辅料的输送、储存与配料,水泥搅拌、输送与储存等。 16 二、噪声污染源 本项目噪声的来源主要有:搅拌主机、各类排风机、风机、空压机等,其噪声大都超过 100dB(A). 三、废水污染源 本项目生产中废水仅为含有少量机械油污且水温稍有升高的冷却水。 实验室会产生少量的酸碱水,经中和池中和沉淀后排入厂区排水系统。 厂区生活污水包括厕所、食堂、办公室等外排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厂区污水系统。 第三节 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 一、本项目采用的环保标准 《水泥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JLJ1197) 《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GB12348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91996) 17 二、本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96)中的二级标准。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组织 排放标准见下表: 水泥生产项目生产设备大气污染物排放限量表 生产设备名称 污染物 回转窑 烘干机、烘干磨、 煤磨及冷却机 破碎机、磨机、包装机及其它通风设备 烟尘或粉尘 排放浓度( mg/m179。 ) 100 100 50 吨水泥排放量 (kg/t) 二氧化硫 排放浓度( mg/m179。 ) 400 吨水泥排放量 (kg/t) 氮氧化物 排放浓度( mg/m179。 ) 800 吨水泥排放量 (kg/t) 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限值 级别 二级 距厂界 20M 处空气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mg/m179。 ) 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新扩建一级标准 污染物 PH CDO(mg/l) 油类 (mg/l) SS(mg/l) 一级标准 69 100 5 70 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中的Ⅱ类标准,即白天 65dB,夜间 55dB。 18 第四节 控制污染的初步方案 一、控制粉尘污染的治理措施 本项目均采用全封闭的搅拌主楼及皮带输送机特殊的头部结构调节极大的降低了粉尘和噪声对工作环境的污染。 主机采用高效专用收尘机,自动化控制、压缩空气反吹;自动清理再生粉尘、排放可达欧洲标准,外观大方 , 使用寿命长。 皮带机采用全封闭式结构,有效防止粗细骨料在上料过程中的扬尘。 粉料罐采用高效除尘装置,能有效的清除粉尘污染污染,收尘率高达 99%,过滤面积大,清洗更换方便。 所有的粉状物料从上料、配料、计量、投料到搅拌出料都在密闭状态下进行。 搅拌机盖、水泥计量仓、粉煤灰计量仓的排尘管均与除尘器相连,骨料加注口设置阻尘板从而 降低粉尘排放量。 采用负压除尘及特种纤维滤布使投料时产生的灰尘完全进入除尘器而不向周围扩散,而收集到的粉尘又可方便的回收再利用,有效的保护环境。 二、控制噪音污染的治理措施 搅拌主机性能采用高强度耐磨内衬板,混凝土各物料在搅拌主机内横向、交错和循环性连续流动,冲击性小,无震动,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和超越国家噪音标准。 具体数据如下: 检测位置 相关参数 评价 距搅拌中心 米 90db 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控制室内 80db 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离搅拌主机中心 7米 离地面 米处 70db 达到 ISO 标准 19 搅拌主楼和控制室采用 50mm 夹芯板的装修,能有效的防止噪音进入控制室,工作环境舒适。 配料机、传送皮带采用先进电机带动,选用进口三级行星减机,噪音小。 骨料中间仓采用特殊耐磨衬板,能有效的降低砂石料落料时产生的噪音。 气路系统各部分电磁阀均采用一体化设计,气路软管采用高强度PU 管和高效防泄接头,电磁阀排气口装有消音器,有效降低站内空气噪音污染。 空压机配防护室,减少空压机运行的环境噪音,同时保护空压机,提高机器使用寿命。 三、控制废弃料的治理措施 上料皮带机底部设有物料承接槽,可以承接机器运送过程中洒落的物 料,集中进行回收再利用。 同时可以选配皮带冲洗装置,用以冲洗皮带机,承接槽。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能使用的混凝土可加以回收,还有混凝土输送车每个台班后都必须清洗,用户可以选配废水回收系统(沙石分离机、污水搅拌器等),分离出来的沙石和污水重新参与混凝土的生产。 实现污水零排放,水资源的百分百利用。 四、绿化 绿化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减尘、滞尘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技改工程中充分考虑绿化用地,在厂区道路两旁和主要车间周围空地尽可能 20 种植适宜环境的树木。 第 六 章 消防 第一节 概述 本项目工程为混凝土搅拌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料、半成品、产品均为难燃材料,生产类别为丁、戊类。 第二节 消防措施及设施 一、总平面布置 厂区内部各区块道路互为贯通,设有主干道和次干道,其中主干道路面宽为 10 米。 厂区内路面采用混凝土结构。 总图设计时在满足道路通行的同时,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建筑物四周设消防通道,道路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间距符合防火间距的要求。 二、建筑防火 耐火等级及消防疏散 厂区内各生产车间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各生产车间的体量 不超过一个防火区。 每个防火区设有两个以上的对外出入口。 建筑构造 本设计按规范设建筑防火构造,主要生产车间均采取耐火等级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个别厂房采用砖混结构。 21 三、消防用水 消防用水量 按《水泥工厂设计规范》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本项目无需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 15L/s。 本项目采用循环用水,循环水池兼作消防水池,灭火时由消防水泵升压供水。 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外消火栓由消防水泵升压供水,室外给水管网沿厂区道路布置,围绕建筑尘环状布置,消火栓布置按间距不大于 120米 ,保护半径不超过 150米设置,并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 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 四、灭火器配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 GB14090进行设计,厂房、办公室等各建筑物均配置一定数量的磷酸盐干粉灭火器。 第 七 章 职业安全与工业卫生 根据国家有关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本可行性研究对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等职业危害和机伤、电伤和摔伤等不安全因素,将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劳动环境,控制和防止职业病发生,为企业创造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条件。 22 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标 准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 1996年) 《水泥工业劳动安全、工业卫生设计规定》( JCJ1197) 《辽宁省劳动保护条例》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 《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60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JGJ/T169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 《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96)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二节 工程概况 本报告的工作范围为项目工程的全部生产线及辅助生产设施。 混凝土搅拌线在生产过程中的噪音、粉尘、废气等有害职工身心健康的危害因素及电机、雷击、机伤、摔伤等不安全因素,需加以防治。 第三节 建设环境及场地布置 一、总图布置 总图设计时应当考虑 道路设计在满足生产运输和人员通行的同时,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建筑物四周设消防通道,主要生产车间呈南北向布置,通风、 23 采光条件良好。 二、建筑安全 本项目各建筑 物间距均能满足安全防火间距要求。 各车间内外的坑、沟、洞及楼面上供吊装及检修使用的孔、洞均设置活动盖板或加装防护栏;对需跨越螺旋运输机等输送设备的地方均加设人行过桥;厂房内主要交通梯宽度不小于 ;对室外临空高梯均设防护板或防护网;在工作台四周的临空部分设栏杆,高度为 米。 三、生产生活卫生用室 本工程在厂内外适当地方设置了更衣室、休息室、浴室及医疗室等生产生活卫生用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