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至20xx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按照国家规 定的教育教学主要目标,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的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业务水平。 :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接受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 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适用性。 答 (1)班级组织经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时间而开展的研究具有以下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4)研究的循环性。 五、论述题 : (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 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 .即道德认识 .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认识和评价 .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 .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 .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 .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培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 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 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 (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生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 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同时对于小妮老师对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 “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 ”而对于小刚。 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 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 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2020年 3 月 7 日上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0..渐进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 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 正义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民主政治对教育权利的保障。 非正义的政治制度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专制政治对教育权利的践踏。 2. 在当前,如果学校 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3. 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错】。 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 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4. 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对】。 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 检查、总结四个环节。 计划是起始环节,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中继环节,总结是终结环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 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P201— 202) 发展性、有潜能、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2.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P114)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 4. 学校育德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 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 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班主任工作 五、 论述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 论述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1)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 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关系。 2. 答:这段师生对话直接改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 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俩个方面。 道德认知是品德的基础。 教师从“知”入手进行教育,为该生改正错误,形成良好品德打好基础。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因素构成的。 育德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里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 为习惯。 由于知、情、意、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有了“知”,即对客观事务的是非善恶有了认识,就会 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才能获得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为道德行为作出自觉而顽强的努力,进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20xx至20xx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9 世界人口(亿人) 30 37 44 6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预测出 2020 年世界人口大约( )亿人。 A、 60 B、 70 C、 80 D、 100 一个圆的半径是 4 分米,这个圆的( )是 分米。 A、直径 B、周长 C、面积 在比例尺是 1: 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天津到北京的距离是 2 厘米,天津到北京的实
③ 3 3.( )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 F的样子。 ① ② ③ 下图中,( ) 是线段。 ① ② ③ 用 6 可以 组成 ( ) 个不同的 两位数。 ① 3 个 ② 6 个 ③ 8 个 四 、画一画、 连一连 ( 共 8分) 1、画一条 5厘米的线段。 画一个直角。 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红 小东 小明 (只画一条)。 五 、 计算题 ( 24 分) 小红 小东 小明 直接学出的数
B=6, ∴ 2sin 6 43CD D B CB D . ………… 1 分 ∴ AD=12 CD= 1 422 . …………… ……… 2 分 ∵ 2 2 2 26 4 2 5C B B D C D , ...................................................... 3 分 AC= AD+CD=2+4=6,
D、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12. 工伤职工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ABC ) A、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B、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C、拒绝治疗的 D、用人单位欠缴工伤保险的 13. 下列哪些情形,无法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 AB ) A、 小李解除 了与单位的劳动合同 B、小刘缴纳失业保险 11 个月 , 用人单位解除了与其的劳动合同
x2 是某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问当实数 m, p满足什么条件时,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最大。 并求出其最大值. 如图,某校广场有一段 25米长的旧围栏,现打算利用该围栏的一部分(或全部)为一边,围成一块 100 平 方米的长方形草坪(如图 CDEF, CD< CF)已知整修旧围栏的价格是每米 元,建新围栏的价格是每米 元。 ( 1)若计划修建费为 150 元,能否完成该草坪围栏修造任务。 (
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 分 ) 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44.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 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 ) 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