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上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 时 30. 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 【命题立意】 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 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 第 5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 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 A;“最高气温出现在 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 D; 12 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 C。 该题选 B。 第 6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 20176。 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 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 20176。 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2020高考题北京卷 )图 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 5题。 31.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第 16 页 共 91 页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从能力角度 来看,是考查 “ 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 ”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中。 【解题思路】臭氧层破坏导致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实际上是 削弱 了 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 A 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 B 选项正确;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 空气中悬浮颗粒 就要 要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 , 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 ,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 ,故 C选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 ,故 D选项错误。 (2020 高考题浙江卷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 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 1题。 高度 高度 高度 高度 第 1 题图 气温 气温 ④ ③ ② 气温 ① 气温 32.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 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 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从图 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② 、③ 、④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 只有 ①图中的气温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 A。 (2020 高考题浙江卷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 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 7~ 8题。 第 17 页 共 91 页 33. 有关拉萨 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 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 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 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 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 根据热力环 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 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故本题答案为 C。 34. 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 ⑤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拉萨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可以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提升文化生态景区的品味和内涵,同时可以实现开发中保护。 利用河滩低地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此处作为水源的保护地带,应该采取保持原有形态的措施,而不应该布局文化建筑。 在开发利用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应该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河流湿地退化,从质量的角度着手。 吸收外来文化,但不应该改造当地民俗,这样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故答案选 B。 35. 春季 ,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影响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试题难度:中等偏难。 【解题思路】从题干文字信息有一个关键词“背风坡”,可见这是一个小尺度的,因背风坡焚风(干热风)效应导致的局地增温现象。 8 10 12 14 16 18 20 22 0 2 4 6 8 时间( h) 90 降水量( mm) 90 第 7 题图 第 18 页 共 91 页 【知识拓展】虽然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但阿尔卑斯山 北坡有来自于大西洋及北冰洋的湿润气流,降水量大,雪线低;南坡因阿尔卑斯山的山体走向及比利牛斯、亚平宁山脉对西风的阻挡,降水相对较少,雪线高。 读图 1,回答第 1题。 图 1 36. 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 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气温 降水 A B C D 【答案】 【试题立意】该题考 查山地地形对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影响及读图绘图能力。 【解题思路】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坡 , 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 ,由此便可选出 B;甲侧为迎风坡 ,故降水逐渐增多 ,乙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受气流下沉影响变化明显,亦可选出 B。 (2020高考题重庆卷 )图 1是 47176。 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 1回答 1~ 3题。 125 127 129 131 133 135 东经 ( 176。 ) 100 2 00 3 00 4 00 5 00 6 00 7 00 8 00 100 2 00 3 00 4 00 5 00 6 00 7 00 8 00 降水量 海拔 海拔(m) 年降水量(mm) 图 1 乙 甲 甲 乙 山地 甲 乙 增加 甲 乙 增加 甲 乙 增加 甲 乙 增加 第 19 页 共 91 页 37.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 因素是 A. 距海距离 B. 地形条件 C. 局地水域 D. 植被分布 【答案】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可以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再就是考查对图中海拔曲线和降水量曲线的认知。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和降水量曲线,可以得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对应就高。 可得答案为 B 38.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 虫害 B. 冻害 C. 滑坡 D. 洪水 【答案】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东北区域 气候特征的了解。 也突出了中图版选修 5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是由于东北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选 B。 【易错点拨】该题目容易选 D洪水,因为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不一定就形成洪水,但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突出的,寒潮冻害比洪水形成更突出。 39. 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 含沙量高 B. 流程较短 C. 春夏汛明显 D. 冰川补给为主 【答案】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河 流有春夏两个汛期一定要知道。 【解题思路】东北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覆盖率尚可,所以,含沙量应该小;东北平原面积较大,河流不可能流程较短;该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应该以降水补给才对,所以选 C。 (2020 高考题安徽卷 )图 9 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 28~ 29题。 40.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 3月 12日 晴朗 B. 6月 5日 晴朗 C. 3月 22日 多云 D. 6月 20日 多 云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北京时间 图 9 辐射 ( W/m178。 )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第 20 页 共 91 页 图 4 【答案】 D 【命题立意】考查曲线坐标图的判读能力。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特征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解题思路】 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 读出北京时间约 6: 00— 20: 40 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 推断出 我国 该地日照时长将近 14:40, 即北半球昼长夜短 , 太阳直射北半球 故 A、 C错误;如果 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 ,且 下午略大于上午 ,但在北京 时间约 13 时出现一波谷 ,因此 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 故 D 项 正确。 41. 该地可能位于 A. 祁连山地 B. 大兴安岭 C. 南沙群岛 D. 帕米尔高原 【答案】 A 【命题立意】考查运用曲线坐标图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综合能力区域定位能力。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区域定位 【解题思路】 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 读出北京时间约 6: 00— 20: 40 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 推断出 我国 该地日照时长将近 14:40, 推出当地日出时间 约 为 1214:40/2=4: 40;北京时间 6:00 时该地迎来日出,根据地方时计算原则可 推出其经度约为 120176。 E– ( 6:00– 4:40)*15176。 =100176。 E , 选 A 项 正确。 (2020高考题北京卷 )图 4 (a)为某 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 4(b)显示 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 7题。 42. 图 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 ,低压 ,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 是考查“ 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 ”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难。 【解题思 路】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②比①的等压线密集,所以②比①的风速大,故 A 选项错误;①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故 B 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②比③气压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