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沙源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族乡 曹碾① 19998 1766 曹碾 ② 31665 4337 曹碾③ 58338 7007 小计 110001 13110 合计 220202 22827 建设规模 项目区年度治理面积 , 设计营造水土保持林 , 封禁 ,网围栏 6km,工程作业路 8km。 详见表 22。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14 表 2- 2 建 设 规 模 表 乡、镇 流域 治理 面积 h㎡ 其 中 作业路 公里 护路林 公里 围栏 km 沙棘、柠条① 沙棘、柠条② 封禁 六苏木镇 双古城① 260 3 双古城② 40 12 28 1 小计 300 4 天成乡 二十三号 16 1 曹碾 满族乡 曹碾① 曹碾② 曹碾③ 500 6 小计 6 合计 8 6 工程总体布局 经济发展方向 根据项目区自然、经济、地理等条件和土地资源评价 结果结合凉城县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 确定项目区的经济发展方向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发展林业,提高林果收入,林地面积由原来的 调整到 ,农地和草地面积不调整 , 使农林牧用地比例由原来的 1: : 调整到 1 : : , 充分发挥林木的水保及经济功能。 能够达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 改善生产条件 , 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 ,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目的。 合理确定治理措施布局的配置 针对项目区自然、地理、水土流失特点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及经济发展方向,在措施布 局上,坚持梁、峁、坡、沟兼治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水平沟、 鱼鳞坑 )和生物措施(水保防护林)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形成从上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15 到下层层防护的梯级防护体系。 使治理与群众致富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治理与管护相结合,激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各项治理措施具体布设 该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的方针,结合项目区实际,集中体现实用性和规模性。 ( 1)在梁峁顶 , 土层大于 30cm 的 地段 采取鱼鳞坑整地方式 营造以 沙棘、 柠条为主的灌木混交防护林 ; 梁峁顶防护林形成了第一道防线。 ( 2) 在坡度较陡的坡面 , 土层大 于 30cm 的 地段 采取鱼鳞坑整地方式营造以 沙棘、 柠条为主的灌木混交防护林 ; 在坡度较缓的坡面土层较厚地段(大于 50cm) 采取水平沟整地方式 设立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灌木混交防护林;坡面防护林形成了第 二 道防线。 ( 3)为保护治理成果,防止牲畜破坏,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在 15 度以上土壤植被条件较差的牧荒地、残林残草地,大面积采取围栏封禁 , 在土层较厚(大于 30cm)的地段适度人工补播(柠条)。 ( 4)为了便于工程建设的如期实施和各种物资材料的运输及项目的管理工作,需在项目区内修筑作业路。 作业路两侧适宜造林的地段内采取方坑整 地方式栽种柠条 , 营造护路林。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16 3 工程设计 造林设计 原则及依据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164536—1996 及《全国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1995,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当地治理意向,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和林种,合理设计整地标准、造林密度、种植和抚育管理等主要措施。 经调查项目区内降雨量较小,蒸发量大,土壤条件差,因此不宜造大面积的乔木林,据当地经验在阳坡、半阳坡柠条适应性较好,阴坡沙棘适应性较好,灌木树种选择为柠条、沙棘。 造林原 则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细致整地、精心管护、注重效益。 造林类型 针对项目区的不同立地条件,按立地类型确定项目区适宜的林种和树种,见表 31。 表 31 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及林种、树种 立地条件类型 林 种 树 种 典型计设号 备注 梁峁顶 梁峁顶防护林 沙棘、柠条 01 各造林地土层厚度 均在 30cm以上 陡坡 坡面灌木防护林 沙棘、柠条 01 缓坡 坡面灌木防护林 沙棘、柠条 02 路旁 护路林 柠条 03 荒山坡 封育补播 柠条 0 05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17 整地设计 治理区属半干旱地区,造林前必须提前半年至一年雨季前整地。 此次采用水平沟、 鱼鳞坑 、穴状(圆形)整地方法。 水文计算 设计标准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996, 整地工程防御标准采用 10 年一遇 6 小时最大降雨量进行设计。 ( 1) 10 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降雨量的计算 查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手册》得多年平均 24 小时降雨量 mmH 5724 则: P=10%(设计频率),查得最大 24 小时雨量 变差系数 Cv= Cs= 查表 9 得: Kp= 则 10 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降雨量: 24H = Kp24H 24H =57= ( 2) 10 年一遇 6 小时最大暴雨量计算 计算公式为: PTP HKH 24 在查算表( 2)查得: K= 则: PP HKH 246 == ( 3) 10 年一遇 6 小时来水总量计算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18 每公顷径流量采用公式为: Wp =1000 H6PFα 式中: Wp—每公顷径流量( m3/hm2) H6p—10 年一遇 6 小时最大降雨量( mm) F — 集水面积( km2) α — 径流系数 取 则: Wp=10001001 = m3/hm2 整地条件 根据不同地形、坡面造林整地拦蓄径流要求和水保林造林密度要求,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 在 10 度 ——25 度 土层较厚(大于 50cm)、地形比较完整可顺等高线连续布设的坡面, 采用水平沟 整地 法, 营造水保防护林 ; 在大于 25 度 土层较薄(大于 30cm) 或支离破碎 不能采取 水平沟 整地工程的坡面 采用 鱼鳞坑整地法 , 营造水保防护林 ; 在 15 度以上土壤植被条件较差的牧荒地、残林残草地,大面积采取围栏封禁 ,在封禁区内土层较厚的地段采取穴状坑(圆形)整地,补播(柠条)。 整地规格 水平沟整地尺寸为 : 其上口长为 , 下口长为 ,上口宽为 , 下口宽为 , 坑深 , 坑挖好后 回填熟土 , 水平沟埂顶宽 ,埂高 ,土埂与坑沿留 旱台 , 防止堆土流入坑内。 鱼鳞坑 整地尺寸为 : 长径为 , 短径为 , 坑深 , 坑挖好后回填熟土 ,土埂留 的旱台,防止堆土流入坑内。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19 穴状整地 ( 补播 ) 尺寸为:直径 ,坑深 ,坑挖好后回填熟土。 坑行距 3m,坑间距 3m。 单位面积(每 公顷 )水平沟和鱼鳞坑数量的确定 ( 1) 单个水平沟蓄水量为 hbbllV )(2121 11拦 =( +) ( +) (m3) 设定水平沟间距 ,行距 8m, 每公顷需布设水平沟数 =10000/8( +) ≈625 个。 每公顷拦蓄径流量为 q 水 =625=225(m3) Wp ( m3), 完全能拦蓄来水。 ( 2) 单个鱼鳞坑的 蓄 水量为 32DdhV 拦 式中: D— 鱼鳞坑长径 d— 鱼鳞坑短径 h— 鱼鳞坑有效水深 则: 拦 设定 鱼鳞坑 间距 ,行距 5m;每公顷需布设 鱼鳞坑 数 =10000/{ ( +) 5 } ≈1335 个。 每公顷拦蓄径流量为 q 鱼 =1335=(m3) Wp ( m3), 完全能拦蓄来水。 水平沟、 鱼鳞坑的布设规格及整地方法 ( 1)布设规格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20 水平沟和 鱼鳞坑 均沿等高线布设,水平沟 沟间距为 米,行间距 8 米,每公顷布设 625 个 ; 鱼鳞坑 间距为 米,行间距 5 米,每公顷布设 1335个。 水平沟、鱼鳞坑断面尺寸见 表 3表 33。 表 32 水平沟断面尺寸表 表 33 鱼鳞坑断面尺寸表 名称 长径 (m) 短径 (m) 坑深 (m) 回填 (m) 旱台 (m) 间距 (m) 行距 (m) 土方量 (m3/个 ) 每公顷 数量 (个) 每公顷 蓄水量 ( m3) 规格 5 1335 ( 2) 整地方法 在整地前用水准仪按设计行距沿等高线测量定线,然后沿线按设计间距开挖。 开挖时,先将表土堆放在沟(坑)的上方(坡上方),挖出的生土堆放在沟(坑)的下方,从坑沿边到堆土埂之间留有旱台,防止堆土流入坑内,把堆土培成土埂,埂要平,拍实整理,最后将表土再回填到沟内。 修水平沟时,在水平沟下沿作直线形土埂, 埂顶宽 , 埂高。 上下两行水平沟呈“品”字型排列。 修鱼鳞坑时,在鱼鳞坑下沿作弧状土埂,成半园形,两行鱼鳞坑呈“品”字型排列。 各类坡度地面整地设计图见图 3 图 32。 项目 上口长 (m) 下口长 (m) 上口宽 (m) 下口宽 (m) 沟深 (m) 回填 (m) 旱台 (m) 间距 (m) 行距 (m) 土方量 (m3/个 ) 每公顷 数量 (个) 每公顷 蓄水量 ( m3) 规格 8 625 225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21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22 202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县水利水保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 23 造林单项设计 沙棘、 柠条防护林( 01)设计 ① 典型设计号: 01 ② 立地条件类型 梁峁顶,土层大于 30cm 的 地段和坡度较陡( 15 度 ——20 度 )的坡面,或 地形破碎 , 土层厚度大于 30cm 的地块。 土壤为栗钙土,土质为沙壤和轻壤,土壤贫薄,水份条件差。 ③ 造林地点 小班编号为: 13,面积 hm2。 见水保措施 小班登记卡及水保措施布置图。 ④ 造林图式:见图 33。 ⑤种植密度及需苗量 树种 整地 方式 种植 方式 苗木(籽种) 株行距 需苗(籽)量 /公顷 年龄 种类 m m 穴 /坑 株(粒) /穴 粒 / kg 株( kg) /公顷 沙棘 鱼鳞坑 混交 植苗 1 实生 5 2 1株 2670株 柠条 1 一级 2 15~ 20粒 26000 15kg ⑥种植技术措施 项目 时间 方式 规格与要求 整地 春季、雨季 鱼鳞坑 长径 m,短径 ,深 , 坑 距 ,行距 5m, 呈品字型排列,留有 的旱台, 表土回填。 种植 春季、雨季 秋季 植苗 直播 沙棘春季、秋季种植, 鱼鳞坑内 植沙棘,每坑 2 穴,每穴 1 株。 栽植时要踩实与土壤间的空隙,浇底水或使用保水剂,分层覆土踏实,埋至地径以上 2cm。 埂上播 柠条 ,播前用 30℃ 水浸种 12~ 24 小时,捞出后用 10%磷化锌拌种。 每埂 2 穴 , 每穴播 15~ 20粒,播后覆土 3cm 镇压。20xx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凉城沙源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