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02月14日一级建筑师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响木材强度的主要因素; 1.含水率。 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其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吸附水的增加使细胞壁逐渐软化所致。 含水率对木材的顺纹抗压及抗弯强度影响较大,而对顺纹抗拉强度几乎无影响。 我国标准规定,以含水率为15%时的强度值作为标准,其他含水率时的强度可通过公式换算。 2.负荷时间、温度及木材缺陷,木材长期负荷下的强度,一般仅为极限强度的50%~60%。 木材如果使用环境温度长期超过50℃时,强度会因木材缓慢炭化而明显下降,故这种环境下不应采用木结构。 木材的缺陷有本节、斜纹、裂纹、腐朽及虫害等,一般讲,缺陷越多,木材强度越低。 木节主要使顺纹抗拉强度显著降低,而对顺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 第6题试题答案:B考点: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130:选择建筑涂料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由于涂料的品种繁多且性能各个相同,不同的工程对涂料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选择既满足工程需要又经济合理的涂料品种,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下面是选用涂料时需要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 1.基层材料 基层材料的性质是涂料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各种建筑材料的不同特性而分别选择适用的涂料。 例如:用于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基层的涂料,具有较好的耐碱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2.环境条件 因为各种涂料具有各不相同的耐水性、耐候性、成膜温度等。 所以选择涂料时应考虑使用时的环境条件 ,即应按照地理位置和施工季节的不同而分别选择合适的涂料。 3.使用部位 内墙与外墙、墙面与地面等不同的部位对涂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应根据不同部位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涂料。 4.建筑标准及其造价 涂料的选用,除满足上述几方面的要求及建筑标准外,还要考虑建筑物的造价,还保证工程技术性能及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建筑物造价,选择经济适用的涂料。 第7题试题答案:C考点: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3: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中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含义; 1.密度 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与水的密度之比. 密度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 ρ密度,g/cm3; m干燥材料的质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在内的体积。 在建筑材料中除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大多数材料内部均存在孔隙。 为测定有孔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应把材料磨细,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体积,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数值越接近材料的真实体积。 密度是材料物质结构的反映。 凡单成分材料往往具有确定的密度值。 密度是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与材料的其他性质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2.表观密度(也称容重或体积密度) 表观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ρ0表观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体积,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孔隙在内的体积,如下图。 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用量具测量计算而得,不规则形状材料体积可按阿基米德原理或直接用体积仪测得。 材料的表观密度一般指材料在干燥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干表观密度。 当材料含水时所得表观密度,称为湿表观密度。 由于材料含水状态的不同,如绝干(烘干至恒重)、风干(气干)、含水(未饱和)、吸水饱和等,可分别称为干表观密度、气干表观密度、湿表观密度、饱和表观密度等。 对于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干表观密度和气干表观密度的数值较接近,这些材料吸湿或吸水后体积变化较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对于木材等轻质材料,由于吸湿和吸水性强,体积变化大,不同含水状态的表观密度数值差别较大,必须精确测定。 3.堆积密度 砂、石等散粒材料的体积按自然堆积体积计算,称为堆积密度。 若以振实体积计算,称为紧密堆积密度。 计算式如下: 式中 ρ39。 0堆积密度,kg/m3; m 材料的质量,kg; 材料在堆积状态下体积,m3。 散粒材料的颗粒内部或多或少存在孔隙,颗粒与颗粒间又存在空隙,所以对散粒材料而言,有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三个物理量,应加以区别(如下图)。 建筑工程中凡计算材料用量和构件自重,进行配料计算,确定堆放空间及组织运输时,必须掌握材料有关这方面的数据。 几种常用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孔隙率的值。 见下表。 第8题试题答案:A考点: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6:材料的变形; 1.弹性与塑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能称为弹性。 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或可恢复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不破坏并且外力停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塑性。 遗留的残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不可恢复的变形。 OA为弹性变形,AB为塑性变形,OO39。 为残余变形。 工程中常常用弹性模具(E)反映材料之间的变形(也称刚度),它是材料应力(σ)与应变(ε)之间关系变形的一种度量。 具备弹性变形特性的材料,其弹性模量为 式中 σ材料的应力,MPa; ε材料的应变。 因为材料实际受力通常遵循弹塑性变形的规律,即在受力范围一定时,呈现弹性变形的性质,超出此范围表现为塑性变形性质,所以对于此类材料弹性变形模量需经过试验求出弹性变形范围的应力(σ)与应变(ε)。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应力需要修正后确定。 材料在恒定荷载下随时间缓慢增长的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变形,简称徐变。 它属于塑性变形。 2.脆性与韧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表现为突发性破坏的性质,称为脆性。 脆性材料的特点是塑性变形很小且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较大(5~50倍),例如:砖、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无机非金属材料多属于脆性材料。 韧性(也称冲击韧性)是材料抵抗冲击、震动荷载的作用而不发生突发性破坏的性质或是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吸收能量抵抗破坏的能力。 材料的冲击韧性试验是用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件(具有U型或V型缺口)在一次冲击作用下冲断所吸收的功来表示,称为冲击吸收功;或用断口处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功来表示称为冲击韧性值。 式中 αK材料的冲击韧性,J/mm2; AK试件破坏所消耗的功,J; F试件冲击时的净面积,mm2。 韧性材料的特点是变形大,特别是塑性变形大,抗拉强度接近或高于抗压强度,木材、建筑钢材、橡胶等属于韧性材料。 对于有抗震设计要求的建筑,选材时需要考虑材料的韧性,对于用作轨道吊车等构件。 有时也需要考虑材料的韧性。 第9题试题答案:B考点: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9: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当材料与水接触时,水可以在材料表面上铺展开,亦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所润湿或浸湿,此种性质称为材料的亲水性。 具备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若水不能在材料的表面上铺展开即材料表面不能被水所润湿或浸湿则称为憎水性。 此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材料的亲水或憎水程度可用润湿角θ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润湿角θ是材料、水与空气的三相交点处,沿水滴表面的切线与材料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大小。 润湿角θ≤90176。 时材料表现为亲水性,润湿角θ≥90176。 时材料表现为憎水性。 润湿角越小,亲水性越强,憎水性越弱。 含毛细孔的亲水性材料可自动将水吸入孔隙内。 憎水性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防潮性,常用作防水材料,也可用于对亲水性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以降低吸水率,提高抗渗性。 大多数建筑材料属于亲水性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砖石等;大部分有机材料属于憎水性材料,如沥青、石蜡、塑料、有机硅等。 须指出的是孔隙率较小的亲水性材料同样也具有较好的防水性、防潮性,仍可作为防水或防潮材料使用,如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等。 第10题试题答案:D考点: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78:混凝土的强度;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根据国家标准试验方法规定,将混凝土拌和物制成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177。 3℃,相对湿度90%以上)下,养护到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表示。 在实际施工中,允许采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但试件尺寸愈大,测得的抗压强度值愈小(原因是大试件环箍效应的相对作用小,另外,存在缺陷的几率增大),为了具有可比性,非标准尺寸试件的抗压强度应折算成标准尺寸试件的抗压强度值,换算系数见下表。 试件尺寸换算系数集料最大粒径(mm)试件连长(mm)抗压强度换算系数10015060200 2.混凝土强度等级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所谓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连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测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总体正态分布中的一个值,要求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2)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表示。 普通混凝土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1CC2CC3CC4C50、C5C60、C6C70、C7C80共14个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强度取值的依据,也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不同工程或用于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对其强度等级的要求不一样。 C10~C15:多用于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混凝土结构; C20~C30:多用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结构; C35以上:多用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的梁、柱结构。 3.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又称棱柱体抗压强度) 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受压构件大部分是棱柱体或圆柱体,为了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轴心受压构件(如柱子、桁架的腹杆等)时,应采用轴心抗压强度作为设计依据。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轴心抗压强度应采用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实验表明,~。 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混凝土强度与试件强度之间的差异。 4.混凝土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只有其抗压强度的1/10~1/20,且这个比值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降低。 混凝土抗拉强度对于混凝土抗裂性具有重要作用,是结构设计中确定混凝土抗裂度的主要指标,有时也用来间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强度等。 一般采用劈裂法来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简称劈拉强度。 第11题试题答案:B考点: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16: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 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主要有: 1.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通常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晶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大于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非晶体材料。 2.材料的孔隙率。 由于材料孔隙内的密闭空气的导热每当很小,所以导热系数随孔隙率增大而减小,孔隙的大小和连通程度对导热系数也有影响。 细小孔隙、闭口孔隙比粗大孔隙、开口孔隙对降低导热系数更为有利,因为减少或降低了对流传热。 3.含水率。 材料含水或含冰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加,因为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分别是空气的20倍和80倍。 4.温度。 温度越高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金属材料除外)。 第12题试题答案:D考点: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37:生石灰的熟化; 建筑工程中使用石灰,通常先将生石灰加水,使之熟化成消石灰粉或石灰浆之后再使用。 1.熟化过程及其特点 块状生石灰加水后,即迅速水化,崩解成高度分散的消石灰细粒,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个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 其反常式如下: 上述过程有两个显著特点: 放热量大生石灰熟化时最初1h放出的热量是半水石膏水化1h放出热量的10倍,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1d放出热量的9倍。 因此,生石灰具有强烈的水化能力。 其放热量、放热速度都比其他胶凝材料大得多。 体积增大成分较纯并低烧适宜的生石灰,熟化成熟石灰后,体积可增大1~。 2.熟化方法 (1)消石灰粉:生石灰中均匀加入70%左右的水(%)便得到颗粒细小、分散的消石灰粉。 工地调制消石灰粉时,常采用淋灰法。 (2)石灰浆:调制石灰浆常在化灰池和储灰坑中进行,其方法是将块灰和水加入化灰池中熟化。 对于熟化慢的石灰,加水应少而慢,保持较高温度促使熟化较快完成。 为了进一步消除过火石灰在使用中造成的危害,石灰浆应在储灰坑中“除伏”1~2周。 “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分,与空气隔绝,以免石灰浆表面碳化。 石灰浆在储灰坑中沉淀并作去上支水分后,称为石灰膏。 第13题试题答案:C考点: 第一章 建筑材料 ☆☆☆考点33:常用轻质墙板简介; 1.石膏板 这种墙体是纸面石膏板固定在轻钢龙骨(或石膏龙骨、木龙骨)上组装成的。 必要时中间可填充矿棉或岩锦。 主要作轻型隔墙。 石膏板龙骨组装隔墙。 施工快捷、布置灵活、劳动强度小、不需抹面、没有现场湿作业、墙体质轻(单层石膏板的隔墙只有120厚砖墙质量的1/5)、抗压性好,且防火、保温、调湿。 所用石膏板是粘贴了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