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号黑体;二级标题:4 号黑体;三级标题:小 4 号黑体;正文:小 4 号宋体,固定行距 20 磅;表题、图题:5 号黑体,居中;图、表中文字: 5 号宋体;页面设置:上页边距为 ,下页边距为,左页边距为 ,右页边距为 ,;页码居中。 5.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 目录 →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正文 → 注释、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必要时加此部分) →封底。 毕业设计(论文)的附件材料较多,且不宜收入正文中的有关材料,如译 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非软件设计题目中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等,可按如下次序另行装订成册:封面→目录→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及原文(译文在前,原文在后)→公式推演过程、计算机程序等→封底。 某些特殊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文本、图纸等较多时,应按要求整理完毕后装入专用资料袋或专用资料盒,其封面要用仿宋字认真填写,做到资料齐全、工整美观。 二、内容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 (论文 )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 ;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参考文献; ;。 现将各部分要求分述如下: 封面应包括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与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设计 (论文 )完成时间等内容。 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设计 (论文 )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 题长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 (格式模板附后) 毕业设计 (论文 )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思路。 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 目录独立成页,以章、节、目来编排 ,将章、节依次顶格书写,在其同行的右侧顶格注上页码。 16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设计(论文 )目 的 、 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报导作用。 中文摘要控制在 350 字以内 ,置于前页。 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紧接其后。 关键词(也叫主题词),是反映毕业设计 (论文 )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 3~ 7 个。 中、英文关键词放在相应摘要之后,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 1)正文一般包括绪论、本论、结论。 绪论(即概述或引言或前言等)是毕业设计 (论文 )的 开头,应阐述课题的来源、要求、意义、完成任务的条件,将采取的对策、手段、步骤及须达到的目标;还可以对文献资料进行综述,说明该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如果是一个大课题的子课题,应阐述该大课题的全貌及本子课题的具体任务,篇幅不宜太长。 本论是正文的主体,主要包括对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对各子问题(项目)的阐述,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等。 结论(或结果讨论)集中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研究结果和理论见解,撰写时要简明扼要,措辞严密,实事求是,留有余地。 ( 2)正文中的图主要包括示意图、图解 、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照片等。 文中插图都应有名称和序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但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图 等,图序必须连续,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图要求有 “ 自明性 ” , 即 使只看图、图题、图例,就可以理解图意。 要先见文,后见图。 图在正文中不能跨节排列。 文中引用插图时,“图”在前,序号在后,如:“见图 12”。 图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写于图的下方,图序在前,图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 如: 图 12 插图可用 Word 文档绘制,或用 CAD 绘制后插 入,不得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绘制(特殊情况除外)。 ( 3)正文中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项目由左向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 表应当有“自明性”。 要有表序、表名及必要的说明,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序在前,表名在后,其中空一格,用阿拉伯数字编排,表名末不加标点符号。 如: 17 表 8 文中表格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但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表 表 ,表序必须连续。 文中引用表格时,“表”在前,序号在后,如:“见表 8”。 表格一般取三线制,即上、下底用粗 实线,中间一条为细实线。 对于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格应简明扼要。 表的题名应当反映表的内容,表格应具有足够的完整性,即不参见全文即可理解表格的含义。 表中不应出现文中所没有叙述的新信息。 表格切忌与图、文字重复表述。 ( 4)关于正文中使用的计量单位与符号:要求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00~ 310293)规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与单位符号相结合表示,例如 “5 m” ,避免诸如 “ 五 m” 之类的组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使用波浪或连接号 “ ~ ”。 ( 5)文中使用的数与数值的 表示方式: ,如正负数、小数、百分比、分数等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小数点符号为“ .” 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例: 48,- , %, 63 %~ 68 %, 2/5, 1:500。 ,数字一至九宜用汉字 “ 一 ” 、 “ 二 ”„„ 表示,大于九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应从小数点符号起,向左或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字的间隙。 例: 23 456, 2 346, 6, 67。 ,数与数相乘,应使用“”符号,而不使用圆点符号。 例:写作 10 3 (而不写作 10 3)。 、年代、年月日应当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 1994 年 10 月 1 日, 20 世纪 90 年代。 如 1990 年不应简写作 “ 九 O 年 ” 或 “90 年 ”。 、表格、索引、年表等的年月日的标记可用扩展格式。 例: 2020 年 10 月 1 日可写作 20201001 18 ( 5)文中的公式应另起一行并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 公式编号用圆括 号括起,示于公式所在行的行末右端。 公式编序可以全文统一,依前后次序编排,也可以分章节编排,但二者不能混用,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 式 式 等。 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式( 5)可知„„”等。 ( 6)文中使用外文缩写代替一术语时,首次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 ( 7)理工医学类专业论文中所有英文字母应使用公式编辑器输入;文科类专业论文中所有英文字母应使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 ( 8)国内工厂、 机关、单位的名称等应使用全名。 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术语”或“情况”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书写时应在此“术语”或“情况”后引入注释符号 [注 ],置于右上角,注释文字集中放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 [注 1]、 [注 2]。 参考文献是 指作者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所参考或直接引用的文献,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比较等,是毕业设计(论文)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尊重的体现。 文中引用的文献依次编号,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如 [5]、[6],置于右上 角,文献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在毕业设计 (论文 )的最后列出,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 [J] .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AB. 如 : [1]高曙明.自动特征识别技术综述 [J].计算机学报, 1998,(3): 281288. : [序号 ]作者.书名 [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AB (任选 ). 如: [2]刘勇,康立山,陈毓屏.非数值并行算法(第二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 [序号 ]作者.论文篇名 — 论文集名 [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AB. 19 如: [3]王承绪,徐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 中英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0. 468471. : [序号 ]作者.文献名 [N] .报刊名,出版时间(版次) . 如: [4]李俊松. 21 世纪的光电子科学 [N] .科学时报, 20200220( 10). : [序号 ]作者.论文名 [D].(学校名称)硕(博)士论文 .公开年份 . 如 : [5]张筑声 .论 师本管理 [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 [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如: [6]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P].中国专利 :881056073, 19890726. : [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名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文献出处或可获得网址,发表或更新时间 /引用日期(任选). 如: [7]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国家标准文献: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如: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 [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致谢是指学生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 此部分为备选内容。 附录包括调查问卷、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过长的公式推 演过程、非软件设计题目中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其它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等。 此部分为备选内容。 [封面模板 ] [注意: 所有学生设计(论文)封面纸张均用白底黑字印制,纸质较好,所有说明解释性文字参考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