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国学知与行题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 C )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林则徐 5孟子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 B )。 A、子由 B、子思 C、子路 D、孔融 5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发展为( C )学说。 A、法治 B、人治 C、仁政 D、德政 5孟子的“( A )”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 A、性善论 B、性恶论 C、人性自利 D、仁的思想 5《孟子》一书在( C )时正式被列为“经”。 A、东汉 B、西汉 C、北宋 D、南宋 5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自( A )。 A、《孟子》 B、《论语》 C、《中庸》 D、《战国策》 5成语“仁者无敌”出自( A )。 A、《孟子》 B、《论语》 C、《中庸》 D、《战国策》 5下列孟子认为最为重要的是( C )。 A、君主 B、军队 C、人民 D、社稷 5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自( D )。 A、《孟子梁惠王上》 B、《孟子滕文公下》 C、《孟子离娄下》 D、《孟子尽心下》 60、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出自( A )。 A、《尚书太甲中》 B、《孟子滕文公下》 C、《论语子张》 D、《孟子尽心下》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 现了孟子的( D ) 6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牵 ?SPAN lang=ENUS D ) ,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君子学以致其道。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 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 ) 之心 6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B )。 6孟子以( B )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6孟子认为( A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 ”的寓言说明了( C )的重要性。 6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 70、孟子认为有无( B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A、知识 B、先天善良本性 C、才能 D、财富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 A )。 A、《庄子渔父》 B、《庄子天下篇》 C、《庄子杂篇》 D、《庄子秋水》 7庄子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 C )。 A、失宠 B、失窃 C、失志 D、死亡 7在其妻死后能“鼓盆而歌”的人是( C )。 A、孟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子 7“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 D )。 A、《战国策》 B、《孟子》 C、《道德经》 D、《庄子》 7在《鲁迅与庄子》中对庄子进行高度赞扬的作家是( A )。 A、郭沫若 B、瞿秋白 C、刘心武 D、茅盾 7认为“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人是( B ) A、郭沫若 B、闻一多 C、刘心武 D、茅盾 7《庄子》名句“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中,“指”的意思为( C )。 A、指导 B、手指 C、油脂 D、旨在 7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箴言是:( A )是最可靠的财富。 A、知识 B、道德 C、权力 D、宗教 17 7司马相如为( C )时人。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80、庄子云:“无迁令,无劝成,过度无益。 ”其中无迁令是指( A )。 A、改变法令 B、无法下达命令 C、执行命令而不改变 D、勉强下达命令 8马援之女“马皇后”为( A )的皇后。 A、汉明帝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章帝 8在汉明帝的马皇后之言行上,我们看到了( C )。 A、私欲 B、偏爱 C、无私的爱 D、暴戾 8《庄子》中“明于 权者不以物害己”,“权”是指( B )。 A、权利 B、变通 C、权力 D、特权 8《庄子说剑》中,庄子向( B )说剑。 A、赵平王 B、赵文王 C、宋平王 D、宋襄王 8《庄子德充符》中,与孔子门徒一样多的人是( A )。 A、王骀 B、王充 C、常季 D、子由 8荀子是韩非子的( A )。 A、老师 B、同学 C、学生 D、没有关系 8秦相李斯是韩非子的( B )。 A、老师 B、同学 C、学生 D、没有关系 8韩非子的学术思想服务的对象是( C )。 A、农民 B、商人 C、帝王 D、军队 8韩非子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这个后来被称作是心理学上的( C )。 A、挫折反应 B、晕轮效应 C、补偿反应 D、门面效应 90、将韩非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称作是心理学上的补偿反应的人是( C )。 A、茅盾 B、鲁迅 C、钱钟书 D、巴金 9下列不属于法家的代表性人物的有( D )。 A、韩非子 B、商鞅 C、申不害 D、太子丹 9在法家中,商鞅重视的思想是( B )。 A、术 B、法 C、势 D、说 9在法家中,申不害重视的思想是( A )。 A、术 B、法 C、势 D、说 9在法家中,慎到重视的思想是( C )。 A、术 B、法 C、势 D、说 9《韩非子》是一部( A )学巨著。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9韩非的思想博大精深,涉猎广泛,但其核心思想是( A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9韩非的思想渊源 颇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B )家思想。 18 A、儒 B、道 C、法 D、墨 9韩非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 A、社会进化论 B、人性论 C、治国论 D、宿命论 9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 B )。 A、社会进化论 B、人性论 C、治国论 D、宿命论 100、韩非认为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上古时期主要是( A )。 A、道德 B、智谋 C、气力 D、法制 10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 A 官府 ( C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10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D ) 本思想 ( D ) ,无求生以害人,有 杀生以成仁。 ,君子学以致其道。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贫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 ) D.善恶之心 ,其核心思想就是( B )。 子曰:“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A)的治国思想。 ( B)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 A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 B)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 C)的重要性。 19 ( B) 113.《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A )。 ,( B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1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造自得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 因此,他提出了( C)的思维方法。 “积”“渐” 、见、知、行结合 、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D) ,则远怨矣。 ,约之以礼。 ,必有我师焉。 ,习相远也。 1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 B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 A ) ,不悱不发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约之以礼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B)的治国思想。 1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A)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不好者而改之。 ,其不善者而更之。 ,其不善者而更之。 122.( C )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半部( A )治天下”的名言。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124.《学记》用( D )来形 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必有我师焉。 ,可以为师矣。 ,思而不学则殆。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 B )的教学方法。 D.有教无类 “六艺”,“六艺”指的是( A) 、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 《乐》《易》《春秋》 、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127.( B )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A ) ( C ) 离 ,易风俗 130.“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 C ) ,这是上天注定的 ,这是天赋予的本性 注定的 ,乐强调过分了就会( B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