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八年级上物理教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家看看被测物边缘对应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 [生 ]我觉得是 6. 35 cm. [生 ]我看是 6. 38 cm. [生 ]被测物的边缘对应的位置超过了小格的中间,靠右,我认为是 cm. [师 ]三位同学读出了三个数字,数字中前两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同,为什么呢 ? [生 ]前两位数是从尺子上读出来的,当然都相同,而最后一位是根据个人的感觉估计出来的,就可能不相同. [师 ]回答得非常好.直接从尺子上读出来的数值,我们称它为准确值;估计出来的值我们称它为估计值.因此,一个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包括两部分. [生 ]一部分是准确值,另一部分是估计值. [生 ]测量结果上还必须说明单位.所以测量结果应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师 ]如果被测物的边缘和刻度尺的某一条刻线对齐了,还用估计吗 ? [生 ]被测物边缘和刻线对齐时,就不用估计,也可以说估计值是零. [师 ]说得非常好.在书写测量结果的时候,为了说明你的估计值是“零”.在准确值的后面应 该写上“ 0”. [生 ]用最小刻度是 mm的尺测量时,能估计到零点几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度是 cm的尺溅量,就只能估计出零点几厘米,用 mm尺测出来的结果肯定就比用 cm尺测出来的准确. [师 ]这就是说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只能估计到最小刻度值 (也叫分度值 )的下一位.在测量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尺子. [生 ]测足球场的长度时用最小刻度是 1 m的尺子就行,测玻璃时就需要用最小刻度是 1 mm的尺子测. [师 ]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投影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 [生 ]因为零刻线不是和 被测物的一端对齐的,所以应将另一端读出的值减去前面刻度的值.根据他们三个读出的 6. 35 cm、 6, 38 cm、 6, 36 cm.能算出被测物的长可能是 6. 35 cm4 cm= 2. 35 cm、6. 38 cm4 cm= 2. 38 cm、 6. 36 cm4 cm=2. 36 cm. [师 ]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三个同学测同一个物体就得到了三个测量值.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大家说误差能完全消灭吗 ? [生 ]测量总是人利用工具进行的,并且测量时还得要估计,总会有一些 误差.所以我认为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尽量减小. [生 ]可以多测量几次,多几个人测量,然后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师 ]这就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师 ]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尺子放歪了.或没有一条刻度线和被测物对齐,或读数时斜视,你们觉得会产生什么结果 ? [生 ]如果这样测量,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肯定会很大. [师 ]同学们必须明确,不按正确的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存在误差,而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的. [师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测硬币的直径、一张页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思考、讨论.现在同学们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本节小结】 1.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2.使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可以测得更准确.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小铁块离开平均位置的距离 (即摆角 )不宜过大,摆动的次数也不宜过 多, (30次左右即可 ),否则会降低测量的准确程度. 可以让学生尝试改变摆的长度及小铁块的质量探究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3. (1)测硬币直径: (2) 测硬 币周长:用一纸条紧紧贴绕 在硬币侧面,重合的部分用 针扎洞,取下纸条测两针孔 间的距离即硬币周长.在硬 币侧面的某一位置涂上一点 颜色,使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纸上就会留下颜色的痕迹,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周长,也可以测出硬币直径求出周长. (3)测一页纸的厚度:测出 100张纸的厚度 d,则一张纸的厚度 L= d/ 100. (4)测铜丝直径:将铜丝密绕在铅笔上 (绕 n 匝 ),测出 n 匝铜丝圈的长度 L,则铜丝的直径:D=n L匝数铜丝较大长度. 【板书设计】 古代人计时工具:日晷、沙漏、漏壶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 现代人的计时工具 机械表:使用 实验室及赛场常用的停表 电子表:使用 国际单位制:秒( second) .符号“ s“ 时间的单位 秒的定义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1km=103m 1dm=101m 长度的单 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 1μ m=106m 1nm=109m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正确使用刻度尺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 167。 1— 1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 止是相对的 能力目标: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 观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 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 — 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 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 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 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 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 — 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 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 — 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本节小结】。 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作业布置】 1.课本第 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 高效 【板书设计】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mechanical motion)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课后 反思】 哈密市第五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 课题: 167。 1— 3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 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参照物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mechanical motion) 参照物的选择:( 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 (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 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 ]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 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 [生 ](以地面为参照物 )它们都在运动. [生 ]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 ]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 ]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 [生 ]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 ]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 ]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 [师 ]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 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不能放就以说明的方式来讲述 . 学校田径运动会 100 m决赛 [师 ]在一片欢呼声中, 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 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 [生 ]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 ]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 ]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 比赛片断 [放录像 ] 不能放就以说明的方式来讲述 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 ]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 [生 ]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20xx-20xx年八年级上物理教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helps the blood(血液 ) to move around inside the body. This is very important. Blood takes nutrition (营养 ) to all parts of our bodies. The brains in our heads also need blood. We think with our brains.
on’ s mother asked him to go fishing. So he went to the nearby river. He waited for a long time and caught a cod(鳕鱼 )at last. The cod said to him, “ If you don’ t eat me, I will give you a pair of
,接近实际的是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
x 33y 3x ,解得:3x433y4 。 ∴ P3( 3 3 344 , )。 ④ 若 ∠ OPB=900, ∠ BOP=600,则 △ OBA∽△ POB, 过点 P 作 PH⊥ x轴, 在含 30 度角的 Rt△ POB 中, OB= 3 ,则 OP= 32 , ∴ 在含 30 度角的 Rt△ POB 中, HP= 34 , OH=34。 ∴
爆和防辐射,适用于防护结构;易于就地取材,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中占很大比例的石子和砂子,产地普遍,便于就地取材。 42. ABC【解析】土方开挖时,应经常检查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是否遭破坏,保证测量的基准可靠无误,另外还要经常检查边坡坡度、平面位置、水平标高等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少挖或超挖。 43. ABCD【解析】本工程基坑验槽时,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及降水分包单位的有关人员必须参加验收
C.中高层住宅 D.高层住宅 【答案】 C 【解析】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 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大于 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大于 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 ,室外地面标高为 ,屋面面层标高为 ,女儿墙顶点标高为 ,突出屋面的水箱间顶面为该建筑的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