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级变速机床传动系统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q每米带的质量, kg/m;取 q= 12 20 8. 25 2. 5 0. 9950 0 ( ) 0. 17 9. 42 19 4. 29. 42 3 0. 99FN      [8]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10 1722 s in 2 3 1 9 3 . 7 s in 1 5 1 722QF Z F N      [9]V 带轮的结构设计 V 带轮的结构 如下图所示 图 34 V带轮结构图 39。 11( 1. 8 ~ 2) ( 1. 8 ~ 2) 23 = 41 .4 ~ 46 = 43 m m( 1 ) 2 ( 3 1 ) 15 2 9 48 1. 5 , =1 1 1( ~ ) 48 87 4 6= 43 m md d m m dB Z e f m m d L BC B m mLB              ( ) , 取 考虑到对齿轮及传动系统轴的保护,且不论在何种速度时,都能使带轮轴和Ⅰ轴随时接合或分离,动力传动到Ⅰ轴时冲击、振动较小,过载时可以发生打滑,并达到最大转矩可以调节的目的, 大带轮轴和Ⅰ轴之间用多盘摩擦离合器连接。 多盘摩擦离合器结构图如图 35 所示: 蚌埠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3 图 35 多盘摩擦离合器结构图 齿轮传动设计 第一变速组齿轮的结构尺寸 已知: V 带效率为 , , 轴承 ( 对 ) 效率为 ,  传递功率 21d  ,主动轮转速 V 600 / min,r ,最大传动比 u ,载荷平稳,单向回转,单班制工作,工作期限 10 年,每年按 300 天计,原动机为电动机。 解: 材 料、热处理方法。 可选一般齿轮材料如下:小齿轮选用 45 号钢,调制处理,1 450HB HBS ;大齿轮选用 45 号钢,正火处理, 2 410HB HBS ,硬质差 40HBS ,在规定的 30~ 50 范围内。 选择精度等级。 减速器为一般齿轮传动,估计圆周速度不大于 6ms ,根据参考文献[1]中的表 84,初选 8级精度。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齿轮,齿轮承载能力应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决定。 I1 u1dd u         1) 载荷系数 K:查参考文献 [1]中表 85,取 K=. 2) 转矩 1T : 12 4 6 995 50 95 50 60 .5 ( )600dmPT N mn       3) 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H: limNHHz hs    由参考文献 [1]的图 812查得: lim1H  950 aMP , lim2H  850 aMP。 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NZ :由公式 N=60 hn j L 得 81 60 60 0 10 30 0 8 8. 6 10N        8 812 8 . 6 1 0 5 . 4 4 1 01 . 5 8NN i     查参考文献 [1]的图 811,得 11 90 00 . 9 5 1 0NZ N N N      14 2  按一般可靠性要求,查参考文献 [2]的表 88,取 HS =,则 1 l i m1 0 . 9 5 9 5 0 8 2 0 )1 . 1NHHHZ M P aS       2 l im 2 1 .0 8 5 0 7731 .1NHHHZ M P aS        4)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d : 查参考文献 [1]中的表 810,取   3 3I1 2dK T u 1 1 . 2 6 0 5 0 0 ( 1 . 5 8 + 1 )7 6 . 5 7 7 6 . 5 7 6 5 . 8 3 ( )u 0 . 3 1 . 5 8 7 7 3H mmd            取 66( )d mm  5) 计算圆周速度 v : 11 3. 14 60 0 66 2. 07 ( / )60 10 00 60 10 00ndV m s    因 5v m s,故所取的八级精度合适。 ① 确定主要参数, 第一对齿轮 (齿数 28/44)主要几何尺寸 1) 模数 m : 66 2. .3 6( )28dm m mz   ,取 m=. 2) 分度圆直径: 2 .5 6 0 7 0 ( )d m m    2 4 4 2 .5 1 1 0 ( )d m m   3) 中心距 a : 12( ) / 2 ( 7 0 1 1 0 ) / 2 9 0 ( )a d d m m     4) 齿根圆直径: 11 ( 2 2 ) 2 . 5 ( 2 8 2 1 2 0 . 2 5 ) 6 3 . 7 5 ( )fad m Z h c m m          22 ( 2 2 ) 2 . 5 ( 4 4 2 1 2 0 . 2 5 ) 1 0 3 . 7 5 ( )d m Z h c m m          5) 齿顶圆直径: 11 ( 2 ) 2 . 5 ( 2 8 2 1 ) 7 5 ( )aad m Z h m m       21 ( 2 ) 2 . 5 ( 4 4 2 1 ) 1 1 5 ( )d m Z h m m       6) 齿宽 B: 蚌埠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5 1 0 . 3 7 0 2 1 ( )db d m m     经处理后取 2 22b mm ,则 12 2 2 4 ( )b b m m   第二对齿轮 (齿数 32/40)的主要几何尺寸 1) 分度圆直径: 1 1 1 2 . 5 3 2 8 0 ( )d m z m m    2 1 2 2 . 5 4 0 1 0 0 ( )d m z m m    2) 齿根圆直径: 11 ( 2 2 ) 2 .5 ( 3 2 2 1 2 0 .2 5 ) 7 3 .7 5 ( )fad m Z h c m m          22 ( 2 2 ) 2 .5 ( 4 0 2 1 2 0 .2 5 ) 9 3 .7 5 ( )d m Z h c m m          3) 齿顶圆直径: 11 ( 2 ) 2 . 5 ( 3 2 2 1 ) 8 5 ( )aad m Z h m m       22 ( 2 ) 2 . 5 ( 4 0 2 1 ) 1 0 5 ( )d m Z h m m       4) 齿宽 b : 1 0 . 3 8 0 2 4 ( )db d m m     经处理后取 1 24b mm ,则 21 2 2( )b b mm  第三对齿轮( 36/36)的主要几何尺寸 1) 分度圆直径: )( mmzmd  )( mmzmd  2) 齿根圆直径: )()()22( 11 mmchZmd af )()()22( 22 mmchZmd af  3) 齿顶圆直径: )(95)1236()2( 11 mmhZmd aa  )(95)1236()2( 12 mmhZmd aa  4) 齿宽 b : )( mmdb d  经处理取 1225b b mm ②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由参考文献 [1]中的式( 85)得出 F ,若 FF  则校核合格。 齿形系数 FY :由考文献 [1];查表 86得: 16 122 .5 5。 2 .3 5。 FFYY 应力修 正系数 sY :查文献 [1]中表 87得: 121 .6 1。 1 .6 8。 SSYY 由文献 [1]中图 88查得 : M P aM P a FF 450,500 2lim1lim   由文献 [1]表 88 查得: FS 由文献 [1]图 88 查得: 121  NN YY 所以: 1 l i m 1 1 5 0 0[ ] 3 8 4 . 6 2 ( )1 1 . 3NFF FY M P aS    2 l i m 2 1 4 5 0[ ] 3 4 6 . 1 5 ( )1 1 . 3NFF FY M P aS    故 11112222112 2 60050 ( ) [ ]20 70 ( ) [ ] FsFFFFF F FFFK T Y Y M Pab m dYY M PaYY          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合格。 第二变速组齿轮结构尺寸的设计 已知: V 带 效 率 为 ,  , 轴承 ( 对 ) 效率为 ,  传递功率kWPp d 2   ,主传动轮最低转速 v 375 / min,r ,传动比  ,载荷平稳,但想回转,单班制工作,工作期限 10 年,每年按 300 天计,原动机为电动机。 解: ①小齿轮选用 45 号钢,调质处理 , 1HB =450HBS;大齿轮选用 45 号钢正火处理,2HB =410HBS,硬质差 40HBS ,在规定的 30~ 50范围内。 ②选择精度等级。 估计圆周速度不大于 6m/s ,根据参考文献 [1]中的表 84,初选 8级精度。 ③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齿轮,齿轮承载能力应由齿面解除疲劳强度决 0 定。 3 II1 dK T u 17 6 .5 7 u Hd       蚌埠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7 1) 载荷系数 K:参考文献 [1]中的表 85,取 。 2) 转矩 IIT : 22 213 4 0 . 9 6 0 . 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