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与03g平法对比解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弯折段长度 15d(d 为纵向钢筋直径 ); ② 当 充分利用钢筋 的抗拉强度 时,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 ≥ ,弯折 段长度 15d。 设计者应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采用何种构造,当多数采用同种 构造时可在图注中统一写明,并将少数不同之处在图中注明。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 下部纵向钢筋 在 中间支座 的 锚固长度 ,本图集的构造 详图中 按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考虑。 当计算中 不利用 该钢筋的强 度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 带 肋 钢筋为 12d,对于 光面钢筋为 15d(d 为 纵向钢筋直径 ),此时设计者应注明。 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为 la,在端支座 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 ≥ ,弯折 段长度 15d。 设计者应在图中注明。 当梁纵筋兼做温度应力钢筋时,其锚入支座的长度由设计确定。 27 梁集中标注增加了水平加腋截面注写, PYXXX*XXX;增加了竖向加腋与水平 加腋的标注区分( GY 与 PY)。 当梁 设置竖向加腋时,加腋部位下部斜纵筋应在支座下部以 Y打头注写在括 号内。 当梁设置水平加腋时,水平加腋内上、下部斜纵筋应在加腋支座上部 以 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 上下部斜纵筋之间用“ /”分隔。 见下图 、 3 11G 与 03G 系列平法对比解析 28 29 二、 11G 平法 新增加了非抗震框架梁 KL、 WKL箍筋的设置种类,见下图 11G 与 03G 系列平法对比解析 30 三、 11G 平法新增加了抗震框架梁 KL、 WKL(尽端为梁)箍筋加密区设置要求 , 见下图 31 四、 11G平法对抗震与非抗震框架梁钢筋接头率及接头连接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梁上、下部有通长钢筋连接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 宜大于 50%。 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 及非抗震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 连接。 11G 与 03G 系列平法对比解析 32 五、 11G平法增加了楼层 框架梁与屋面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节点外搭接设置要求 (横线下部标注为非抗震节点) ,见 31 页图 六、 11G1011 平法 P83 页注解 2,规定了水平加腋部位钢筋的设置要求 七、 非框架梁 及井字梁 配筋构造要求 11G 平法增加了“ 设计按铰接时 ”、“ 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 ”两种设 计要求下的非框架梁及井字梁的节点构造。 见下图非框架梁配筋构造、井字梁 配筋构造。 33 11G 与 03G 系列平法对比解析 34 第五章 板钢筋 构造 对比解析 一、 11G 平法在有梁、无梁楼盖平法制图规则中,增加了板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 (梁或圈梁)的锚固 构造要求。 标准构造详图规定, 见 11G1011 P 44页 当设计按铰接时,平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 ≥ , 弯折段长度 15d(d 为纵向钢筋直径 ); 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 长度 ≥ ,弯折段长度 15d。 设计者应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采用何种构造,当多数采用同种构造时可在 图注中统一写明,并将少数不同之处在图中注明。 二 、 11G 平法在无梁楼盖平法制图规则中, 新增设了暗梁的表示方法。 暗梁的标注 与配筋设置要求, 详见 11G1011 P43 页 三、 11G 平法在楼板相关构造制图规则中, 提供了两种 后浇带的留筋方式 : ①、贯 通留筋( GT) ,②、 100%搭接留筋(代号 100%)。 取消了 04G中规定的 50%搭 接留筋方式。 见 11G1011 P47 页 四、 11G 平法在楼板相关构造制图规则中,对于板上开洞 BD,增加了加强钢筋新的设 置要求: 当洞口周边加强钢筋不伸至支座时,应在图中画出所有加强钢筋,并标 35 注不伸至支座的钢筋支座。 见 11G1011 P49页 图一 五、 11G 平法 在有梁板筋构造中,对梁作为支座时,板的起始钢筋布置及板的支座 钢筋弯折长度,做 了新的规定。 板的起始钢筋布置: 04G平法规定为距 梁角筋 为 1/2 板筋间距, 11G 平法调整 为 距梁边为 1/2 板筋间距。 11G 与 03G 系列平法对比解析 36 板支座钢筋弯折长度: 04G平法规定为 a=h15, 11G平法调整为 a=h2倍 的板筋保护层。 37 11G 与 03G 系列平法对比解析 38 六、 11G 平法中板在端支座的锚固构造 设置要求,与 04G 平法的设置要求有 较大不同,主要是 11G平法引入了是 “按铰接时设计”,还是“充分利 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进行设计”,这一新的设计标准,因而, 不同结构 形式的端支座,其锚固构造设置才出现了 选择性和差异性。 在上图 ( a)端部支座为梁和( c)端部支座为圈梁中, 对于板的支座上 部钢筋, 04G 平法规定为: 由 梁边内侧 算 起,伸入支座的长度为: ≥ La, 而 11G 平法调整为: ① 、按铰接设计时,平直段 ≥ ,弯折段为 15d。 ② 、按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时,平直段 ≥ ,弯折段为 15d。 在上图( b)端部 支座为剪力墙中,对于板的支座上部钢筋, 04G 平法 规定为: 由 梁边内侧 算 起 ,伸入支座的长度为: ≥ La,而 11G 平法调整为: 平直段 ≥ ,弯折段为 15d;对于板的支座下部钢筋, 11G 平法增加了 由梁板式转换层的板的锚固长度 La。 在上图( d)端部支座为砌体墙中,对于板的支座上部钢筋, 11G 平法较 04G 平法 做 了明确的规定:平直段 ≥ ,弯折段为 15d。 对于板的支 座下部钢筋, 11G 平法增加了新的判别条件: ≥ 墙厚 /2。 对于板的下部钢筋接头位置, 11G 平法 做 了新的明确规定:宜在距支座 1/4 净跨内连接。 39 七、 11G 平法增加了单(双) 向板配筋节点构造 分离式配筋构造节点 部分贯通式配筋构造 节点 八、 11G 平法同时增加了单 (双 ) 向板配筋 设置要 求 注: 在搭接范围内,相 互搭接的纵筋与横向 钢筋的每个交叉点均 应进行绑扎。 抗裂构造钢筋自身 及其受力主筋搭接长 度为 150, 抗温度筋自 身及其与受力主筋搭 接长度为。 11G 与 03G 系列平法对比解析 40 板上下贯通筋可兼作 抗裂构造筋和抗温度筋。 当下部贯通筋兼作抗温度 筋时,其在支座 的锚固由 设计者确定。 分布筋自身及与受力 主筋、构造钢筋 的 搭接 长度为 1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