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肥肝中含有诸多对健康有利的元素,是当前国际市场畅销食品,被西方社会称为 “ 贵族食品 ” ,全球年消费量在万吨左右。 法国是世界最大的鹅 (鸭 )肥肝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它生产国主要有匈牙利、比利时、以色列、德国等。 鹅 (鸭 )肥肝的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年消费量在 10000 吨左右 (包括鸭肥肝 )。 法国鹅肥肝年贸易量约为 7000 吨,其中本国 生产约 5400 吨,需进口 1600 吨。 由于法国人经常食用鹅肥肝,国内肥胖的人较少,患心血管病的人也少,日本人素来不喜食动物内脏,但当吃鹅肥肝是法国人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被披露报端后,迅速掀起了消费鹅肥肝热。 据预测,几年后,日本将成为世界鹅肥肝消费的第二大国。 目前,世界上鹅肥肝的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都已加入了鹅肥肝的消费行列,由此可见,鹅肥肝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是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 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9 巨大的。 在中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饮食文化的逐渐渗透和交融,鹅肥肝逐步被国内消费者认识和青睐,鹅 肥肝的价值一旦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其市场潜力将非常巨大,需求量绝不亚于欧美市场。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年养殖草原白鹅 100 万羽的养殖基地。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依托龙头企业,带动 5000 户农户,养殖 100 万羽白鹅建设鹅舍,建立鹅疾病防疫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 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0 第四章 建设条件 一、区位优势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 属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区域。 全市行政区辖五旗一市二区一县,总面积 59535 平方公里,总人口 3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37 万人,蒙古族人口 万人,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地处东北交通要塞,东与吉林省相连,南与辽宁省接壤。 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距北京 725 公里、距天津 731 公里、距沈阳250 公里、距长春 290 公里,距大连 594 公里、距营口 380 公里、距锦州 330 公里,距葫芦岛 440 公里,是内蒙东部和东北三省商品物质的重要集散地。 (二)完善的基础设施 通辽市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交通、通讯便利。 境内有 1120 30 304 国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沈阳铁路局在通辽设有分局,通辽铁路分局 已成为京通、集通、通让、通霍、大郑、平齐铁路六条线汇集的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第二条进关线的起点,每天从六个方向进出列车 30 余列,日客流量超万人次,日货物吞吐量达 万吨,是全国 38 个铁路枢纽大站和 14 个编组大站之一。 通辽机场可起落波音 737 型客机。 电信、移动、联通、铁通通讯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 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1 门已在通辽落户,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服务,传输达到数字化,信息网络完善,可直接办理国内、国际邮政、电信业务。 (三)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 通辽市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地上地下资源丰富。 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重稀土、铜、铁、铅锌 等矿产 41 种,矿床和矿点 190 多处,总潜在价值 万亿元。 天然硅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霍林河煤田褐煤储量达 亿吨,被誉为“冶炼之宝”的类石墨储量也很可观,功能神奇的中华麦饭石蜚声海内外。 麻黄草、甘草、山杏、沙棘等野生资源品种独特、质地优良。 全市现有耕地 1500 万亩、草牧场 4300 万亩,森林面积 188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21%,素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农牧业具备了年产粮 35 亿千克、牲畜饲养量 1100 万头的综合能力。 (四)超常规发展的通辽经济 通辽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以“双增双进”、打造“三大基地”、实现“两个转变”作为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两个提高”,立足于加快调整,加快开放,加快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工业作强做大,使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高速高效的良好发展势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十五”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 2020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296 亿元,同比增长 22%,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 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2 第一产业增加值 87 亿元,增长 13%,第二产业增加值 110 亿元,增长 34%,第三产业增加值 99 亿元,增长 19%,财政收入完成 亿元 ,增长 %,剔除农业税减免 3 个百分点因素后,增长 %。 二、项目区概况 开鲁县位于内蒙古中东部,西辽河上游北岸 ,通辽市西端。 地处东经 120176。 25′~ 121176。 50′,北纬 43176。 18′~ 44176。 9′区间。 隶属通辽市 ,总区域面积 4488 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设在开鲁镇,距通辽市 83 公里。 开鲁县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242 米,自然比降约 1 米 /公里。 由南至北分布着三条东西走向逶迤起伏的沙丘(多指垄土岗状沙丘)。 地貌呈沙丘、沙索、草甸相间排列,泛滥平原湖积水成地貌十分明显。 境内有许多相对高差 2 米左右的平缓沙沼(多指垄岗状沙丘)、半固定沙沼和流动沙丘。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 5. 9℃。 一月份平均气温约 13. 9℃,七月份平均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30. 4℃ (1980 年 1 月 16 日 ),极端最高气温 41. 7℃ (1974 年 5 月27 日 ),平均年较差 38℃。 年平均日照 3095 小时,年平均无霜期 144天。 年平均降水量 341. 80 毫米。 全年盛行西北风,频率 12%,平均风速 4. 1 米/秒。 境内大小河流 6 条,属西辽河水系。 西辽河、新开河横贯全境,河流总长 318 公里。 自然水面 10. 6 万亩,水泡 38 个。 他拉干水库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 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3 常年蓄水量为 1. 34 亿立方米。 西辽河最大入境径流量 35. 42 亿立方米 (1959 年 ),年最小径流量 6900 万立方米 (1981 年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水利工程台河口枢纽工程,位于县台河口西端,工程总投资 4300 万元, 1988 年 5 月动工, 1992 年 5 月竣工。 工程为全闸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西拉木伦河闸 16 孔,全长 174 米;新开河闸 10孔,全长 120 米。 该工程可控制西拉木伦、新开两河洪水、枯水流量,使奈曼旗、开鲁县、科尔沁区、科左中旗近 150 万亩农田受益;同时可有效地保护新开河、西辽河沿岸的 873 个村屯、 280 万亩耕地和京通、平齐、通霍、通让、集通等铁路的安全。 开鲁县土地资源丰富、平坦开阔、土层相对较厚。 除白土和沙质草甸土外,大部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黑土、黑五花土、白五花土占 40. 68%。 地下水储量丰富,可开采和利用储量约 2 亿吨。 地上水也很充足,全部河流年径流量约 12 亿立方米。 石油:据东北辽河油田勘探,开鲁盆地储有大量石油,其凹陷面积约 6650 平方公里,储油量约 8— 12 亿吨,境内陆家堡第 1 号、 2 号探井全部工作基本完成,开鲁油田 1 号井已经喷油,油质较好,品位较高。 粘土矿:粘土(亦称黑土)储量约 700— 800 万立方米,为烧制机制红砖和瓦的主要原材料。 主要植物有麻黄草、甘草等。 野生动物有狼、狐狸、野兔、山鸡等 20 余种。 开鲁县有 150 万亩耕地, 150 多万亩宜农荒地,主要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高梁、水稻、花生和葵花等,是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商品粮基地。 全县畜牧资源丰富,有近 280 万亩草牧场,生长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 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4 着 243 种牧草,牧养着 70 万头只牲畜,每年都有大量的 牲畜和产品出口。 开鲁县有林面积 172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其中人工林172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 258 万立方米,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县。 最近几年,开鲁县鹅产业迅速发展,开鲁县委、政府成立了开鲁县养鹅办公室,专门从事养鹅服务业,指导养鹅项目的饲料、养殖、疫病防治等各个环节,产品达到出口产品要求。 开鲁县鹅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技术服务有保证。 开鲁县是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有 150 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 100 万亩以上,全县粮食总产量在 15 亿斤以上,其中玉米 13亿斤,饲料主要原料十分丰富, 可就地解决,其它辅料来源均有稳固的供货渠道,为扩大饲料规模提供了原料保障。 白鹅养殖生产基地项目区计划安排在开鲁县东风镇等五个乡镇土地面积比较大,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农民有多年的养鹅经验,基础条件较好。 三、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 项目区 政府为了促进养 鹅 业的发展,成立了养 鹅 办公室,专门从事养 鹅 服务业,指导养 鹅 项目产业化项目饲料、养殖、疫病防治等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达到出口产品要求。 把养 鹅 业与全 县 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扶贫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全 县 农村经济的稳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 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5 快速发展;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确保养 鹅 业的健康发展。 内蒙古宇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草原白鹅屠宰加工业作为通辽市重点打造的食品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必将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资源优势: 项目区具有充足的饲料资源,地处于中国东北经济区,是我国的玉米盛产区,饲料主要原料十分丰富,可就地解决,其它辅料来源均有稳固的供货渠道,为扩大饲料规模提供了原料保障。 科技开发能力: 项目特聘请 内蒙古民族大学从事草原、饲料、家畜改良、动物医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项目区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村、乡畜牧科技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同时内蒙 古宇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有草原白鹅研究所,在草原白鹅繁殖、饲养、疫病防治、饲料配方等方面 具有丰富的经验, 确保养鹅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 交通发达 , 已形成连接城乡、村屯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交通事业日新月异,已基本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目的,正在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主要制约因素 开鲁县养鹅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是基础设施和规模都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项目区的基础设施需加强,养鹅数量不能完全满足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设计院 100万羽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6 龙头企业加工需求。 解决的方案 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