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非医攻博工作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连贯性。 第一阶段 (第 1— 4 学期)集中学习中 医基础理论和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通过课程考试、综合能力考试者,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第 5— 10 学期); 第 二 阶段 第 7 学期为博士学习课程学习阶段,学习中医学博士学位课程,通过课程考试、达到相应要求,方可申请医学科学(中医学)博士学位; 二、 课程设置上, 以国家指导性培养方案所设课程为基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非医攻博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以中医主干课程及现代医学的基础课程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选修及免修制度。 具体安排如下: (一)第一阶段主干课程设置:中医主干课程及现代医学的基 础课程 第一学期:总学时: 441 周学时( 20 周): 22 医古文 (81 学时 )、中医基础理论 (90 学时 )、 中医诊断学 (81 学时 ) 组胚学 (36 学时 )、人体解剖学 (81 学时 )、 生物化学 (72 学时 ) 第二学期:总学时: 459 周学时( 20 周): 23 中药学 (90 学时 )、方剂学 (72 学时 )、内经 (72 学时 ) 生理学 (81 学时 )、病理学 (72 学时 )、药理学 (72 学时 ) 第三学期:总学时: 401 周学时( 20 周): 20 伤寒论 (81 学时 )、温病学 (72 学时 )、诊断学基础 (72 学时 ) 针灸学 (72 学时 )、金匮要略 (54 学时 )、临床医技学( 50 学时) 第四学期:总学时: 405 周学时( 20 周): 20 西医内科学 (63 学时 )、西医外科学 (54 学时 )、中医内科学 (126 学时 ) 中医外科学 (81 学时 )、中医妇科学 (81 学时 ) 16 其余课程,如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各家学说等作为选修课程,由非医攻博研究生自行选择,在第五、六学期内,插入七年制班相应课程中完成。 (二) 第二阶段主干课程设置: 博士学位课程 1.必修课:包括以下四类,在第七学期内完成。 (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现 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概论 ( 2)外语课:英语或日语 ( 3)科研方法课:卫生统计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 ( 4)专业课:由导师负责,课外教学,不限学时,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 在第九学期进行考核。 2.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计划和研究生个人志趣等,在所有研究生课程中任选(可以不选)。 三、课程内容上,第一阶段各学期课程和综合考试的内容,参照现行中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第二阶段参照现行攻读相关学科专业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具体要 求及实施细则参见《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手册》。 研究生处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20. 11 17 附:研究生课程简介: 共计七类,在一学年内安排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硕: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 博: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概论 外语课: 硕:英语(分英语听说、阅读、医学英语)、日语 博:英语(分综合英语、医学英语、英语写作)、日语 科研方法课: 硕:医用统计学、医学计算机应用、医药信息技术(试行) 文献检索与利用、数字化文献检索与利用 博:中医药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现代多元统计与统计软件应 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博硕兼选:实验动物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 DME) 中医基础课: 硕:中医临床基础、中医急症学、中医肿瘤学(试行) 临床诊断学(试行)针灸基础与临床研究 博:伤寒论 博硕兼选:内经、难经、金匾要略、温病、中医各家学说 医案导读、古文献研究 方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中医诊断学研究进展 中药基础课: 硕: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光谱综合解析 博: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博硕兼选:中药学专论、方药实验设计、药物动力学 中药现代化及其关键技术 西医基础课: 博硕兼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进展、 局部解剖学、病毒学理论与技术 、临床医技课、免疫学、超微结构学和生物电子显微技术、现代病理技术及应用、实验核医学 专业课:专业课由导师和教研室负责。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 中期考核规定 现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复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中期考核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中西医基础课程学习后,应于第五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考核科目要求及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每科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各占综合分的 25%(卷面分标准按 100 分计算)。 二、考试 时间:第五学期第二周内完成。 三、考核要点:以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和综合思考能力为主旨 四、考试地点:学校课室楼。 五、监 考:由相关教研室和第一临床医学院负责。 六、评 卷:要求于考试后一周内评卷完毕,成绩一式两份送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研究生处。 19 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 指导 教师确定说明 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的相关要求,就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研究生第二阶段指导教师确定工作作出如下说明: 一、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研究生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情况审核表》等相关表格,经院所、研究生等各级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同时确定导师,指导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为广义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导师的确定采取导师及学生双向选择的办法,以学生自身知识背景为依托,结合学生第一阶段学习情况组织进行。 三、导师确定后,非医攻博研究生按照所在院所归口管理。 四、未通过中期考核及自愿转入 硕士阶段者,专业及导师确定工作遵照上述办法进行。 研究生处 2020. 12. 1 20 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 临床实践要求 按照《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复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的培养要求,以 20 2020 级复合创新型博士研究生的临床实习安排为基础,经多 次调整与完善,现初步拟定我校复合创新型博士研究生临床实习方案科室、时间及要求(试行),供第一临床医学院参考执行。 一、临床实习时间:第五、六学期。 二、临床实习内容:以中医内科学为主,兼顾中医外、妇等学科(见表 1)。 三、临床实习要求:掌握基本的中医临床诊疗技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 具体要求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为参照。 表 1 中医学复合创新型博士研究生临床实习基本情况一览表 实习科室 时 间 备 注 医 技( 2 周) 2 周 内 科 ( 28 周) 急 诊 4 周 内科门诊 2 周 内科病房 22 周 外 科 ( 8 周) 外科门诊 4 周 外科病房 4 周 妇 科 ( 6 周) 妇科门诊 2 周 妇科病房 4 周 针 推 ( 6 周) 门 诊 2 周 病 房 4 周 中药房( 2 周) 2 周 附: 1. 2020 级中医学复合创新型研究生临床实习初步安排(见表 2) 2. 2020 级中医学复合创新型研究生临床实习初步安排(见表 3) 21 表 2 2020 级中医学复合创新型研究生临床实习初步安排 实习科室 时 间 备 注 中医内科急诊 6 周 急诊 2 周、留观 4 周 中医内科 28 周 门诊 8 周、病房 20 周 中医外科 6 周 门诊 2 周、病房 4 周 针灸科 4 周 门诊 2 周、病房 2 周 中医妇科 6 周 门诊 2 周、病房 4 周 中药房 2 周 注: 2020 年 7 月 20 日研究生处、第一临床医学院共同制定。 表 3 2020 级中医学复合创新型研究生临床实习初步安排 实习科室 时 间 备 注 医 技( 2 周) 2 周 内 科 ( 28 周) 急 诊 4 周 内科门诊 2 周 二 内 4 周 消化病区 四 内 4 周 温病病区 五 内 4 周 呼吸病区 六 内 4 周 伤寒、金匮病区 七 内 2 周 血液病区 一肿瘤科 4 周 外 科 ( 8 周) 外科门诊 2 周 皮肤科门诊 2 周 一 外 4 周 妇 科 ( 6 周) 妇科门诊 2 周 一 妇 4 周 针 推 ( 6 周) 门 诊 2 周 病 房 4 周 中药房( 2 周) 2 周 注: 2020 年 6 月 20 日研究生处、第一临床医学院共同制定。 22 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 第二阶段培养要求 按照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理局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招收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试行办法》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复合创新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的相关要求,经第五学期中期考核筛选,合格的复合创新型博士研究生,进入第二阶段(博士阶段)的学习,自第三学年起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 现就后三年的培养及管理工作说明如下: 一、管理工作 第三学年继续完成临床实习,实习期间仍由第一临床医学院进行 管理。 第三学年末( 7 月)到导师所属院所报到,实行归口管理。 二、培养工作 从确定导师之日起,研究生应积极与导师联系,以加强指导和培养。 导师要全面考察学生的情况,确定研究方向,按照中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计划,确保中医学复合创新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进程的顺利进行和培养质量。 具体工作如下: 1.按照现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进程,指导研究生填写培养计划,确定研究方向。 本项工作于第四学年第七学期末完成。 2.加强指导和培养,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完成科研选题与设计工作。 指导学生开展多角度研究中医 药的学位论文工作。 开题报告工作建议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初(当年 3 月前)完成。 3.博士阶段期间,导师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学位论文工作要求,指导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完善知识结构。 4.第五学年第十学期 36 月进行学位申请工作。 学位论文达到博士学位水平,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研究生处 2020 年 11 月 5 日 23 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在校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 学术活动是传播和获取最新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活跃学术气氛,强化科技意识,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为了进一步调动研究生自觉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追踪科学前沿,拓宽知识面,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规范我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