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隧道在深埋段施工中可能产生局部洞顶掉块、剥离、洞壁片帮现象。 本次初勘施工的所有钻孔,孔底岩心仍主要呈柱状,长柱状,未见高初始应力释放的饼状化软岩芯,故证明隧道区地应力是低的,但也不排除由构造应力集中产生的岩爆及软岩大变形的可能性,施工时应加强监测量测。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年 )资料,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交通、运输条件及服务设施 本合同段接八台山至堰塘乡公路,交通条件相对方便。 但施第 6 页 共 24 页 工现场要跨越小河,需做便桥,以便施工机械进入。 本合同段堰塘乡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和固定电话直接进行国际、国内的电话服务。 本合同段地处山区,筑路材料虽较为丰富,但线路附近的无生产料场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沿线水量较小不能满足工程用水要求,需 远距离抽水。 二、 本隧道 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 分布 情况 深埋隧 道高地应力下的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八台山隧道最大深埋约为 856m,隧道深埋段主要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下统茅口组、二迭系上统长兴组灰岩、页岩、煤层。 其中灰岩为较坚硬岩,炭质页岩、煤层为极软岩~软岩。 本次勘察施工的所有钻孔,孔底岩心仍主要呈柱状、长柱状,未见高初始应力 释放的饼状化岩芯,故证明隧道区地应力较低,但从隧址区周边在建和已建的隧道情况来看,软质岩大变形和高应力的情况可能存在,但不会很严重。 因此可能存在岩爆与软质大变形情况的可能,施工时需加强监测。 重点注意:主洞 K43+950~ K45+830 段可能会发生岩爆,主洞 K43+840~ K43+88 K44+354~ K44+400、 K45+300~ K45+349 、 K45+752~ K45+797 段可能会发生大变形,避难通道与之对应段落也可能发生岩爆或者大变形。 硬岩岩爆 段 施工 方案 ① 岩爆的特征 从爆落的岩体看,有体积较大的块体和体积较小的薄片,体积较小俱多,形状呈中间厚四周薄的贝壳状,其长与宽方向尺寸相差不悬第 7 页 共 24 页 殊,但周边厚度方向参差不齐。 块体的形状多为有一至两组的平行裂面,其余的一组破裂面呈刀刃状。 岩块几何尺寸均较小,一般在 40cm 50cm (5~ 20)cm范围内,弹射程度 不等。 ② 防治岩爆的施工方案及措施 根据本隧洞实际情况,所采用的防治岩爆的方法是在施工阶段中进行的,立足于减轻或避免岩爆伤人、毁机及导致围岩大面积失控的目标,按照“安全第一,稳扎稳打,不盲目冒进”的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的原则进行施工和防治岩爆,具体方法如下: a、 岩爆地段的防护措施 在岩爆段开挖前,注意收集开挖过程中的岩爆地质资料,包括岩爆类型、规模、分布里程与岩爆具体位置,作到事先预报,提前做好岩爆防治的技术准备和施工准备工作。 给施工人员配戴钢盔、穿防弹背心,主要防止弹射型岩爆伤人。 在支护区设专职安全员,随时观察围岩状态。 如发现险情,及时向带班干部汇报,作到及时支护或组织人、机暂时躲避。 在岩爆地段,开挖后及时向掌子面及洞壁进行喷洒高压水,降温除尘,润湿岩面,提高围岩的塑性,这在一定程度可以减轻岩爆的强烈程度。 对施工打眼台车进行改造,在台车上方及侧面设立钢筋防护网。 在进行钻眼施工时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