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P3 P2 P1 O 图 182 “ 成本推动 ” 的通货膨胀 供求混合推动论  供求混合推动论:将供求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 , 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而引发的。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 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下的通货膨胀称为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例如,过度需求 — 物价上涨 — 提高工资 — 成本 (工资 )推进通胀。 “成本推进”只有加上“需求拉上”才有可能产生一个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Y2 Y1 Yf Y P5 P4 P3 P2 P1 O e d c a b 图 183 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论 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 , 因部门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的通货膨胀。  结构性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需求移动型通货膨胀  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斯堪的纳维亚 ( 北欧小国 ) 型通货膨胀 需求移动型通货膨胀 ( demandshift theory)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 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 ,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 , 需求增力了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 ,而需求减少了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具有 “ 刚性 ” 而未必相应下降 ,结果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 一国不同的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同步,但各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却存在着一致性。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的增长。  劳动力从产业部门转向服务业部门,导致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减少,产出也下降。 产业部门提高工人的货币工资收入或福利,从而使其产品成本上升。 由于工资具有刚性,因此服务业部门的货币工资不但不会因过多的劳动力的流入而下降,反而有可能继续以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增长,并进而导致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由此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 斯堪的纳维亚(北欧小国)型通货膨胀  小国经济分成两大部门,一是“开放经济部门即产品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门;二是“非开放经济部门”,即产品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如服务业、建筑业等。  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因此,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结果也会使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  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非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也必然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而提高工资,结果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对产出、就 业、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 有益论: 一定条件下 ( 有效需求不足 、 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 ) , 通货膨胀对于促进产出增加 , 实现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 理由:  通胀 — 利润增加 — 企业扩大投资 — 经济增长  通胀 — 国债利息负担减少 — 国债增发 — 政府投资增加 — 经济增长;  通胀 — 有利于富裕阶层 — 储蓄率提高 — 投资增加 — 经济增长。 有害论:  虽然通货膨胀初期对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只会导致经济低效率并进而损害经济增长。  理由: – 通货膨胀导致抢购,储蓄率下降,投资率下 降,经济增长率下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