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主观题专练四:异同、比较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 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 1) 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 区别。 ( 6 分) 3.( ( 2018年全国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 40 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 60 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19 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 年 ,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 年后,上海 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 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 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1830 年已有棉纺厂99 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1838 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 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 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 大城市。 1961~ 1981 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 20 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 然存在。 ——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 相同因素。 ( 9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 相对于 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 10 分) 4.( 2019年全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 前 1 世纪建立,到公元 4 世纪末分裂, 罗马帝 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 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 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 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 人口约 5400 万,意大利约有人口 600 万。 行省拥有不 同程度的自治权。 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