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质 试验位置 渗 透 系 数 (cm/s) 平均渗透系数 (cm/s) 渗透等级 现场渗 水试验 ①滑坡体 (黄土) 试坑 1 104 104 弱透水 试坑 2 104 试坑 3 104 ② 素填土 试坑 4 102 102 强透水 试坑 5 102 试坑 6 102 ③卵石 试坑 7 102 102 强透水 试坑 8 102 试坑 9 102 钻孔注 水试验 ④粘土 ZK2 107 107 极微透水 ZK5 107 ZK16 107 ④ 1 粉质粘土 ZK10 106 106 微透水 备注 室 外渗水试验:坑深 ,面积 1000cm2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 工程 地质 勘察报告 10 河 堤 工程 地质 评价 本次钻探揭露成果显示, 左右 岸规划 河堤的地层岩性基本一致, 场地地基结构属 单 层结构地基土,主要为 粉质粘土。 左 右岸 河堤 基本上为自然河堤 , 均 未砌护。 其工程性能如下。 ②层素填土 (Q4ml):成分主要为卵石。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平均值为 击, 中 密。 渗透系数 K= 102cm/s,属于强透水性。 容许承载力[ σo] =200kPa,工程性能 一般。 局部为② 1 耕植土,无工程意义。 ③ 层卵石 (Q42al):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修正 平均值, 平均 为 17 击, 中 密。 渗透系数 K= 102cm/s,属于强透水性。 容许承载力[ σo] =500kPa,工程性能较好。 ④层粘土 (Q3al): 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 %。 湿密度平均值为 ,干密度平均值为。 液性指数平均值为 , 硬 塑。 压缩系数平均值为 ,属高压缩性土。 渗透系数 K= 107cm/s,属于 微 透水性。 容许承载力[ σo] =200kPa,工程性能好。 ④ 1 层粉质粘土 (Q3al):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 %。 湿密度平均值为 ,干密度平均值为。 液性指 数平均值为 ,硬塑。 压缩系数平均值为 ,属中压缩性土。 渗透系数 K= 106cm/s,属于微透水性。 容许承载力[ σo] =200kPa,工程性能好。 堤身堤基土的物质组成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 河均为自然河堤, 左岸 河堤 上游 外侧 为 黄土台塬,台面基本平整,边缘黄土柱、黄土漏斗、黄土冲沟发育,边缘差次不齐,时有 滑坡及 崩塌发生。 下游则为卵石。 右岸为冲积卵石及粉质粘土。 两岸迎水坡均未砌护。 由左、右 规划 堤防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详见附录№ 31~ 36)可以看出,堤基土主要由 卵石 及 粉质粘土 组成。 岸坡稳定性 评价 拟建堤防座落于 灞 河 一 级阶地上,地形开阔平坦,地层岩性均一,地层厚度稳定,拟建堤防不存在岸坡稳定性问题。 但左 岸 河堤 在 1+~1+ 段, 从黄土台塬坡脚下通过,黄土台塬边坡滑坡发育,有古滑坡,亦有新近形成的滑坡,新近形成的滑坡堆积体堆于规划河堤线上。 左河堤外侧的滑坡群对河堤的安全存在潜在威胁,拟建堤防左河堤外侧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 由左、右堤防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详见附录№ 31~36)可以看出,堤基土主要由 卵石 及粉质粘土组成,厚度大, 地 层结构层面 起伏平缓 ,且不存在 软弱下卧层。 据此判定,堤基抗滑稳定性较好。 渗透 系数 本次勘察在坝址区不同地段共进行了 9 处方坑渗水试验, 在钻孔 ZK ZK ZK1 ZK10 中作了 4 段地层 编号 岩石 名称 容许 承载力 [σ o ]( kPa) 总应力 有效应力 干燥 重度( KN/m3) 天然 重度( KN/m3) 渗 透 系 数(cm/s) 粘聚 力 C ( kPa) 内摩擦 角φ (176。 ) 粘聚 力 C' ( kPa) 内摩擦 角φ' (176。 ) ① 滑坡 体 160 26 23 26 104 ② 素填土 200 32 3 35 102 ③ 卵石 500 33 2 36 102 ④ 粘土 200 107 ④ 1 粉质 粘土 200 106 据调查历史最大冲刷深度为 左右,不冲刷流速为 ~。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 工程 地质 勘察报告 11 次钻孔注水试验, 其结果列于表 6,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287- 99)附录 标准,堤身卵石为强透水性,其渗流稳定允许水力坡降为: ②层素填土、 ③ 层卵石: Jy> ~。 ④层粘土 、④ 1 层粉质粘土: Jy>。 灞 河 堤防地基的渗透变形类型依据地基颗粒组成的不均匀系数按表 8 进行判别。 渗透变形类型 判别评价表 表 8 允许 水力坡降 渗透变形类型 流土型 过渡型 管涌型 Cu≤ 3 3< Cu≤ 5 5< Cu≤ 10 10< Cu≤ 20 级配连续 级配不连续 J 允 许 ~ ~ ~ ~ ~ ~ 判别结果 及 J 允许 值 不均匀系数 Cu> 20,一般会产生级配连续管涌型破坏 ~ 粒径小于 1mm 的颗粒含量 < 25%,一般会产生级配不连续管涌型破坏 依据表 4 所列不均匀系数, ③ 层卵石的不均匀系 数为 ~,卵石分选性差,级配较好。 不均匀系数 Cu> 20,一般会产生级配连续管涌型破坏 ,存在渗流稳定性问题。 ④粘土层为极微透水层, ④ 1 粉质粘土层为微透水层, 其容许水力坡降经验值: Jy>。 ④粘土层和④1 粉质粘土层不可能产生渗流变形破坏。 该层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堤基 基础底面坐于 ④层 粘土之上,则不会发生渗流变形破坏问题,作为挡水建筑物 河堤 基础较为理想。 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场地取了 1组地表水、 1 组地下水水样,水腐蚀性分析结果见附录№ 61~ 6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20, 2020 版 )腐蚀性评价标准,场地环境类别为Ⅰ类,(将腐蚀性判别依据综合列于表 9)地表水、地下水均对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表 9 判别依据 判别结果 腐蚀性特征 判定依据 腐蚀 成度 界限指标 试验结果 腐蚀性 判别结果 地表水 地下水 HCO3含量 ( mmol/L) 无腐蚀 HCO3 HCO3 均 mmol/L 无腐蚀 pH 值 无腐蚀 pH pH 均 无腐蚀 侵独性 CO2 含量( mg/L) 无腐蚀 CO215 CO2 均 15 mg/L 无腐蚀 Mg2+含量 ( mg/L) 无腐蚀 Mg2+10000 Mg2+均 1000mg/L 无腐蚀 普通水泥 SO42含量( mg/L) 无腐蚀 普通水泥 SO42250 SO42均 250 mg/L 无腐蚀 依据勘察区地表水、地下水取样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GB500212020)表 (将腐蚀性判别依据综合列于表 10)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均对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 工程 地质 勘察报告 12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表 10 腐蚀 等级 水中的 CI含量( mg/L) 试验结果:水中的 CI含量( mg/L) 腐蚀性 判别结果 长期浸水 干湿交替 地表水 地下水 微 10000 100 均 100mg/L 具微腐蚀 堤防及地基工程处理措施 现有 部分自然河 堤, 密实度较差,河堤低矮、单薄,迎水坡无砌护, 不能 达到 抗洪 的要求。 ③ 卵石呈稍密状态,为强透水层,承载力可满足要求,地层分布连续, 但 渗流稳定条件差。 依据勘探结果及以前工程经验,拟建河堤堤身及河堤地基工程处理措施:将堤基置于 ④ 层 粘土 上部,并对 ③ 卵石层采用帷幕注浆防渗加固处理;对 ③ 层卵石进行注浆防渗加固处理后,用筑堤材料按规范要求分层碾压回填至设计堤高 、堤宽 , 并对河堤采用粘性土截渗墙(边墙或心墙)或灌浆防渗加固处理, 再对河堤内侧进行浆砌石防渗处理,这样就消除了卵石层的强透水性,消除了管涌型破坏的隐患,方可使河 堤处于渗流稳定状态,不会产生渗流变形破坏。 规划河堤的压实要求必须满足: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不应小于 ;粘性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另外应对左岸 ①全新 更新统滑坡体( Q4del) 及上更新统滑坡体 群 ( Q3del) 进行 综合 治理,其 具体 治理措施应在详细勘察后确定。 7 天然建筑材料 土料 灞河左岸的白鹿塬塬体宽厚,储量丰富,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 Q3eol)黄土,土料 储量及 质量 均满足工程要求。 在 工程区 左岸外侧 ,料场土料开采容易,交通运输条件方便。 运输距离约 ~。 砂砾料 工 程区及上、下河段河道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卵石层,卵石成分为长石、石英、花岗岩,含量 50~60%,一般弱风化状态,岩性致密坚硬。 充填中、粗砂,含量约 35%。 砾石及砂可就近从河道内筛选,开采运输条件方便。 运输距离约 ~。 石料 距工程区最近的汤峪河峪口内两侧山体,岩性为钙质石英岩、混合花岗岩,山体高大宽厚。 料场石料开采容易,料场到工程区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距离约。 8 结论及建议 结论 工程区位于 蓝田县城下游段 ,堤防工程分布于 灞 河一级阶地、河漫滩地段,堤防地基岩性以 卵石 、粉质粘土 为主。 地基土地层结构为双层结构,卵石层均具强透水性,存在渗流稳定性问题 ;粉质粘土为弱透水性,不存在渗流稳定性问题。 拟建河堤回填土需分层夯实,粘性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 ;砂性土的相对密度不小于。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场地地基土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 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 ~。 工程区无 饱和砂土层 分布, 在地震烈度为Ⅶ度时不 会 发生液化。 地表水及 地下水 均对普通硅酸盐混凝土无 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亦无腐蚀性。 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建议 建议将堤基置于 ④ 粘土 层上部 , 并对 ③ 卵石层采用帷幕注浆防渗加固处理。 拟建河堤工程地质处理措施:对 ③ 层卵石进行防渗处理后,用筑堤材料回填碾压至设计堤高, 并对河堤建议采用粘性土截渗墙(边墙或心墙)或灌浆防渗加固处理,最后 对迎水坡进行浆砌石护坡。 堤身的压实度要求,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不小于 ,粘性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 应对左岸①全新更新统滑坡体( Q4del)及上更新统滑坡体 群 ( Q3del)进行 综合 治理,其 具体 治理措施应在详细勘察后确定。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 工程 地质 勘察报告 13 加强拟建 河堤 施工质量监测工作,分层分段及时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确保设计 河堤 的施工质量。 做好施工编录,及时向设计部门提供需要的相关资料。 基坑开挖后,应通知勘察单位进行施工验槽。 兰州市中心滩河堤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 录 一、概述 1 工程概况 1 场地分类与勘察等级 1 勘察目的与任务 1 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2 勘探点布置与勘探深度 2 勘察工作方法 2 勘探点测放及相关说明 2 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3 二、自然条件与区域地质 3 地理位置及条件 3 气候气象条件 3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3 三、河流特征与水文要素 4 黄河径流特征及径流参数 4 河道岸线变迁 5 工程水文要素 5 四、河堤工程地质条件述评 6 场地地形地貌 6 场地地层及岩性分布 6 场地 水文地质条件 7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评价 7 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及岸坡稳定性 11 场地地震效应 11 水、土腐蚀性评价 12 河堤堤基渗透变形分析 13 地基承载力与变形指标的确定 14 河堤基础持力层选择与稳定性验算参数 1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