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墩钻孔桩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钻孔 平台施工 钢管桩钻孔 平台施工时首先打设Φ 500mm 钢管桩, 钢管桩顶部焊长度为 80 80cm,厚度为 10mm 钢板。 钢板顶部纵向 主梁采用 I30 型工字钢,横铺 I30 型工字钢, 间距为 , 纵梁与横梁 之间全部采用焊接。 然后再满铺 8mm 厚钢板, 钢板与横梁之间连接采用Φ 16U 型螺纹钢固定,形成钢管 桩钻孔平台。 机械操作 平台施工 机械操作平台和施工便桥为一体,都采用 φ 500 8*24m 钢管桩 基础 ,并排布置五根,共二跨,第跨长 米 ,上部为 HD315 贝雷桁架 ,平台边线跟水中承台边线为 米,都靠近河边这侧搭设。 钢护筒 制作 及打设 钢护筒采用钢板经 现场 加工卷制而成, 选在 厂家定做,现场焊接。 为防止钢护筒因运输及起吊过程中变形,钢护筒 制作时两端内侧应加Φ16 钢筋作为十字撑。 桥梁工程师根据设计图纸 对各桩位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现场校对,无误后方可埋设护筒。 机械操作 平台上 采用 25T 汽车 吊起吊 22KW 振动锤直接打设 φ 外护筒,长 米 ,打设深度不低于 河床面以下 1m。 钢管桩平台上钢护筒打设 前,应在钢管桩平台上采用 型角钢焊 好导向 10 架并与平台焊接牢固,汽车吊起吊钢护筒,缓慢插入导向架内,靠自重下沉,在钢护筒入土后用靠尺或线垂测量其垂直度,因护筒在运输及起吊过程中易出现变形,应用靠尺多测几个位置,保证其垂直度误差在 1%以内, 顶部水平位置偏差不得大于 5cm。 开动振动锤对钢护筒进行振动下沉,在振动过程中应 经常检查钢护筒的垂直度,在第一节钢护筒打至比平台高出 1m 时,放下振动锤用汽车吊起吊第二根钢护筒,卡在第一节钢护筒顶部的卡板上,通过钢楔调整钢护筒的变形,然后沿接触面全部施焊,焊缝宽度不小于 1cm,四周均匀焊接 6~8 个对接钢板,经现场技术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下沉,再用汽车吊提起振动锤进行振动下沉,待钢护筒下沉困难并且入河床 面以下 1m 以上时,方可停止下沉。 护筒顶部标高要高出 施工水位子 2m 左右, 测量组复核桩位,在钢护筒顶部拉十字线并在钢护筒上做出标记 ,桩机就位后进行开钻,钻孔到有设计有效桩长 20 米时,取钻 、 用 汽车吊 吊 装 φ 内护筒,长 米,根据放样中心线,分节安装, 直接用 振动锤 打压到设计的效桩长 20 米为止。 (四)、钻孔桩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 测量工程师对图纸桩位坐标、标高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准确放出桩位(中心桩及护桩)。 测量放样坚持“测量双检制”,即自检、互检,保证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钻机就位 钻机 采用吊车 安放在 钢平台上 ,为确保钻机安放稳定,钻机四角要加 以固定 ,用十字线对钢丝绳进行对中检查,允许偏差 1cm。 钻机进场后,机械工程师对其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并试运转;工序工程师对钻头的直径,钢丝 绳有无断丝情况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就位施钻。 钻机置于稳定的工作平台上,用十字线对钢丝绳进行对中检查,允许偏差 1cm。 现场工序工程师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查,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开钻。 11 泥浆池及沉淀池的布置 泥浆池应布置在桩位 岸上 附近标高较底处,泥浆池的尺寸根据孔桩直径、泥浆流速、泥浆循环所需流量以及现场场地布置情况确定。 三垟南路三号桥和凤南路一号桥中间西侧陆地上 设置一个泥浆池,泥浆池大小为 110m 30m (长宽高 )。 钢管桩平台上以正在施钻的桩基附近的钢护筒内作为 循环 池,对于每个钢管桩平台上最后 一根桩,以旁边已经灌注的桩基钢护筒作为 循环池,因灌注后钢护筒的顶面标高仍比砼顶面标高高出 4 米以上,能够满足 泥浆循环 存量要求。 在 三垟南路三号桥和凤南路一号桥中间西侧陆地上 设置一个泥浆池,泥浆池大小为 110m 30m (长宽高 )。 钻孔或灌注砼时产生的泥浆应用泥浆泵抽至 指定的大泥浆 池内进行沉淀,待泥浆沉淀后再将其运至指定弃土场 或用泥浆船运输到政府指定的位置 进行排放。 施工中严格杜绝泥浆向 温瑞塘河 中排放, 严禁污染三 垟湿地水质。 如出现渗漏现象,安质部应立 即下达停工整改通知,直至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复正 常施工。 钻机钻孔 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 ~,并低于护筒顶面 以防溢出,掏渣后应及时补水。 在砂及卵石夹土等松散层开孔或钻进时,可按 1: 1 投入粘土和小片石(粒径不大于15cm),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入孔壁。 必要时重复回填反复冲击 2~ 3次。 冲程大小和泥浆稠度应按通过的土层情况掌握:当通过砂、砂砾石或含砂量较大的卵石层时,采用 1m~ 2m 的中、小冲程,并加大泥浆稠度,反复冲击使孔壁坚实,防止坍孔。 当通过含砂低液限粘土等粘质土层时,因土层本身可造浆,应降低输入泥浆的稠度,并采用 1m~ 的小冲程,防止卡钻、埋钻。 当通过坚硬密实卵石层及漂石、 12 基岩之类的土层时,可采用 2m~ 4m 的大冲程,使卵石、漂石或基岩破碎。 在任何情况下,最大冲程不宜超过 6m,防止卡钻或冲坏孔壁造成孔壁不圆。 为正确控制钻机的冲程,在钢丝绳上涂油漆或绑红布条作为长度标志。 在掏碴或因 其他原因停钻后再次开钻时,应由低冲程逐渐加大到正常冲程以免卡钻。 为保证孔形竖直,钻进过程中应常用检孔器检孔。 检孔器用钢筋笼作成,其外径等于设计钢筋笼直径加 10cm,长度等于孔径的 4~ 6 倍。 钻进至接近或通过易缩孔(孔径减少)土层(软土、软塑粘土、低液限粘土等)或更换钻头前,都必须检孔。 钻进进尺达到设计标高后,现场工序工程师进行终孔检查。 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按照图纸对桩基地基情况进行现场核对,与设计图纸相符后方可停止钻进。 钻进过程中碴样必须保存完好,并标识清楚,认真填写钻孔桩施工原始记表。 钻进至设计标高后,现场技 术人员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详细核查现场地质情况,并组织监理、设计单位 、地勘单位 及业主代表现场核对,地质相符时 五 方签字认可;如现场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应由设计单位最终确定桩长。 根据本工程地质的特点,可能出现塌孔现象,为防止事故发生特别要注意控制孔内水位及泥浆的比重,同时要避免钻头冲撞护筒及护壁,坚持 24 小时连续钻进,钻孔机采用正循环钻进,如若出现塌孔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回填粘土及碎石至塌孔部位 1m 以上,重新施钻。 钻孔时要注意采取错位钻孔,即相邻两孔不能同时施钻,防止串孔。 须待邻孔灌注完混凝土,并且强度在 以上时,才能开钻。 清孔 当成孔深度和地质满足设计要求,并得到现场监理人员确认后,即进行清孔工作,初步清孔采用抽渣筒清孔,掏到用手摸泥浆无 2~ 3mm 大 13 的颗粒后,再采用 换浆法清孔,抽碴及吸泥应及时向孔内注入清水或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位,避免塌孔。 清孔后比重控制在 ~ 之间,各项质量标准如下: 清孔后泥浆指标 编号 项目 单位 允许偏差 备注 1 相对密度 g/cm3 ~ 在钻孔的底、中、顶部,分别取样检验取平均值 2 粘 度 s 17~ 20 3 含砂率 ≤ 2% 4 胶体率 ≥ 98% 当钢筋笼安放好后,再进行二次清孔,以确保孔底沉淀厚度不大于技术规范及图纸要求。 清孔时,注意保持孔内水头,以防塌孔。 清孔后,泥浆的稠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成孔后应立即用测绳准确测量钻孔深度H1,二次清孔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清孔后的深度 H2,沉淀厚度 h=H2H1。 若沉淀厚度大于设计规定值时,应继续清孔,不得安装钢筋笼和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孔径采用检孔器检测;用测绳检查钻孔深度;采用泥浆比重计检测泥浆相对密度;采用工地 泥浆比重 计 测定粘度;采用含砂率计测定含砂率。 现场工序工程师对以上各项指标检查合格后立即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做好隐蔽工程检查证的签认,方可进行下部工序。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允许偏差 编号 项目 单位 允许偏差 备注 1 孔的中心位置 mm 群桩:≤ 100;单排桩:≤ 50 2 孔径 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3 倾斜度 mm 小于 1%桩长且不大于 500 4 孔深 mm 不小于设计 14 5 沉淀厚度 mm 端承桩≤ 50。 摩擦桩≤ 100 钢筋笼的制作及吊装 钢筋笼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加工,钢筋的长度、间 距和焊接以及钢筋笼的直径、垂直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桥梁 工程师自检合格后立即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才可下孔。 钢筋笼加工过程注意按照设计图纸沿钢筋笼四周均匀布置超声波检测管。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地分段制作,根据孔深及汽车吊的吊装能力确定分为几节,单节最大长度不大于 20米, 最后一节根据实际桩长,现场制作。 通过 25T汽车吊吊装。 两节钢筋笼之间焊接采用单面焊,焊接长度≥ 10d,保证轴线一致。 钢筋笼入孔后为确保位置准确,要求拉出桩位十字线进行钢筋笼对正校中。 对准孔位轻放,慢放,若遇阻碍,可徐起徐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 放,防止碰撞孔壁而引起孔壁坍塌。 随笼体竖直进入孔内的过程中,把相邻段牢固焊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加劲筋处依据图纸沿孔壁四周设置 4根“耳环”,使钢筋笼与孔壁保持设计的保护层厚度,并采取加固措施固定钢筋笼,防止在混凝土灌注过程 中下落或者被混凝土顶托上升。 当灌注完毕,待桩上部混凝土初凝后,即解除钢筋笼的固定措施以便使钢筋笼随同混凝土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 钻孔灌注桩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编号 检查项目 单位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受力钢筋间距 mm 177。 20 尺量:每构件检查 2 个断面 2 螺旋筋 间距 mm 177。 10 尺量:每构件检查 5~10个间距 3 钢筋骨架尺寸 长 mm 177。 10 尺量:按骨架总数 30%抽查 宽、高或直径 mm 177。 5 4 保护层厚度 mm 177。 10 尺量:检查 8处 导管及漏斗的安装 15 导管直径采用 D300mm, 导管安装前应检查其内壁光滑度,并编号记录,灌注前做导管抗拉及水密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导管应采用红油漆进行自下而上编号、并认真测量、记录每节长度。 首批混凝土灌注前导管底口距孔底一般不宜大于 50cm。 漏斗和储料斗需有足够的容量,即混凝土的初存量 要求 ,应保证首 批混凝土灌注后,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 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前,应借助导管进行二次清孔,控制沉淀层厚度及泥浆各项指标不超限,并再次核对钢筋笼标高、导管下端距孔底尺寸、孔深、孔壁有无坍塌现象等。 混凝土由搅拌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并由现场试验员制作混凝土试块。 混凝土运到灌注地点时,应由试验员检查其塌落度及和易性,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