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的栽培与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的中长枝条每年要截取 80%,以恢复树势,减少花量,增加枝量,增大叶面积,为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早酥梨 幼树生长极强,成技力低,萌芽率高,枝条稀疏松散,光照条件好。 一年生枝短截后发 1—2 个长枝,其余大多萌发成中短枝。 成龄树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中长果枝只占 10%左右。 果台很少抽发副稍,但易形成短果枝群,拉枝后易成花,结果早,产量高。 修剪特点 早酥梨适应主干双层开心形和多主枝开心形,但不适应倒字形。 因为早酥梨的枝条长得特别长,特别粗,有的超过 2 米长,若长放不剪,扰乱其它梨树的生长,短截了第二年又冒出长条,不易管理。 栽后第二、三年要适当重剪,促使萌发出更多更长的枝条来,为早果丰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对发出的强旺枝轻剪后拉平,促发短枝,成花结果。 早酥梨很少形成中长结果枝,多为长放枝上的短果枝群只能靠长枝间交替结果,轮换更新。 (三) 密植园的间伐技术 密植梨园一般栽植密度 110—220 株之间,经 8—10 年的大量挂果,可达到早结果早丰产、早收益的目的。 这时枝条生长量大,叶幕层厚,树上显得郁闭,通 风透光不良,管理不便,以间伐来解决这一矛盾,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间代的标准 树冠相互交叉,株与株、行与行连成一片,而且越疏越发长枝。 喷药、采收的地下管理相当困难,没有直腰、露头的地方。 地面长期见不到阳光,湿度过大,透气性差,根系吸收能力降低。 由于过密使营养不良,造成叶片变黄、防治无效的梨园。 产量逐年下降 20—30%的密植梨园,可以开始间伐。 2)间伐的时期 间伐最好在大年时进行。 具体时间是: 落叶期:由落叶至发芽前都可间伐,但以落叶时为最佳。 因为在挖树的时候,难免要损伤 临近梨树根系,此期湿度尚高,有利伤口愈合,新根生长。 在树坑里施足肥料,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当年生长和结果。 要是用大树建园,成活生长均好。 间伐过迟,树液流动,伤根若多,就对当年的生长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又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采收后,果实刚一采收,对要间伐的植株一次砍掉或锯掉树头,腾出光路,以利留下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营养,为下年生长开花奠定基础。 ( 3)间伐的方法 行距在 米以内的园块应隔行间伐,也就是留一行,伐一行。 第五章 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害虫综合治理系统的防治技术包括农 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以及昆虫信息化合物的利用和遗传防治等,它注重的是如何更好的选择、利用和协调这些技术。 现就我县梨树主要害虫综合治理拟出以下方案: 一、梨园主要害虫及综合防治策略 梨小食心虫 ( 1) 为害特点 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桃树的新梢和梨、桃、苹果的果实,常从桃树梢端 2—3 片叶子的基部蛀入梢中,被害梢先端凋萎,以后由蛀孔处流出树胶,干枯下垂。 梨果被害蛀入孔比较小,入果后直达果心,并食害种子 ,脱果孔处呈黑膏药状。 ( 2) 发生规律 ① 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的世代数随地区而异,黄河故道地 区四至五代。 以老熟幼虫主要在树体翘皮裂缝中结茧越冬,还可在树干基部接近土面 处以至在地表面土中越冬;果实仓库及果品包装器材中也有幼虫越冬。 ② 梨小食心虫中有明显的寄主转移和为害部位的转移,从危害桃梢到危害梨或苹果,以及桃果等。 ③ 桃梢主要是受第 1 代和第 2 代幼虫的为害,成虫产卵在桃树嫩梢第 3—7 片的叶子背面为多,幼虫孵化后从梢端第 2—3 片叶子的基部蛀入嫩梢中。 ④ 桃果主要受第二、三代的为害;梨、苹果主要受第三、四代为害;其中第三代比第四代重要;第 4 次成虫高峰期中 7 月底 8 月初。 ⑤ 成虫白天多潜伏在叶、枝和杂草等处,黄昏后 活动,对糖醋业、果汁和黑光灯有强烈趋性。 ⑥ 梨小食心虫一般在雨水多的年份,温工高,成虫产卵数量多,为害严重,干旱年份则较轻。 ⑦ 梨小食心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有寄生于卵的赤眼蜂,寄生于幼虫的小茧蜂、钝姬蜂等。 ( 3) 防治策略 ① 建园时,尽量避免桃、杏、李、樱桃、苹果和梨混栽。 ② 早春发芽前,细致 地刮 树皮并集中深埋或烧毁。 ③ 在末代幼虫脱果前,用草或麻袋片绑在主干 、主枝上,以诱集越冬幼虫。 ④ 用药液浸泡或用药剂熏蒸的方法处理用过的果筐、果箱,以消灭春中的越冬幼虫。 ⑤ 在幼虫发生危害期 ,及时剪除被害桃梢,摘 拾虫果,以消灭其中的幼虫。 ⑥ 从成虫出现期开始,在果园内每隔 50 米挂一个用梨小性诱剂 ,以诱杀雄蛾。 大面积使用诱捕器,可大大压低雄蛾密度,从而影响雌蛾交尾和繁殖危害,也可采用糖醋液诱杀。 ⑦ 根据虫情测报,适时树上用药,消灭蛀果前的初孵幼虫用氰菊酯乳油 2020 倍液,或 %功夫乳油 3000 倍液等。 ⑧ 梨小食心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赤眼蜂、黑卵蜂、虎甲、草蛉 、蜘蛛等,应注意保护这些天敌。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人工繁放。 ⑨ 梨小食心虫为害严重的地区提倡套袋栽培,梨果套袋可有效地防止桃小食心虫的危害。 梨大食心虫 ( 1)为害特点 梨大食心虫越冬幼虫于越冬前和翌春为害梨芽,主要是花芽,从芽的基部蛀入,虫孔外有细小虫粪,有丝缀连,被害芽瘦瘪,越冬后幼虫转芽为害时,先在芽鳞内吐丝缀连鳞片,使鳞片不能脱落。 梨在花序分离期则为害花序,被害花序通常全部凋萎。 坐果后蛀食幼果,并吐丝缠绕果柄,幼果十黑也不脱落。 梨花芽萌动期,越冬幼虫从虫孔钻出,转移到附近健芽上,此期幼虫可为害 1~ 3 个芽。 幼果发育到拇指盖大小时,幼虫又从枯死的花台里爬出,转移为害幼果,将果蛀空后转到另一果上为害,一头幼虫可为害 1~ 4 个果。 越冬幼虫出蛰害芽和转移害果的始期至末期 ,一般只需一周左右,而盛发期又很集中,这两个时期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期。 ( 2) 发生规律 我县发生二至三代,以 1~ 2 龄幼虫蛀入花芽内(少数在叶芽内)做小白茧越冬。 被害芽鳞片稍张开,基部有小蛀孔并用丝和碎屑封闭。 花芽膨大期,爬出危害花芽,进入转芽期。 一至二代梨区转芽期较集中,约半月左右;二至三代梨区转蛀果。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是进入转果期。 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趋性,一代区幼虫孵化蛀果或先蛀芽再转到果上,在果内化蛹,成虫期为 7月下旬至 8 月中下旬,而后产卵于芽附近,卵孵化后,幼 虫蛀芽越冬。 ( 3) 防治策略 ① 梨树发芽前,结合修剪,彻底剪除或摘掉虫芽。 ② 开花期要注意果台、短果枝端是否有落不掉的鳞片或枯萎的花序丛。 如有 ,则说明里面有越冬幼虫 ,应彻底摘除有虫花簇或捏死里面的幼虫。 ③ 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彻底摘除 ”吊死鬼 “果,后期 及时彻拾落地的虫果,摘、拾的虫果必须深埋或烧毁,使成虫不能羽化。 ④ 梨大食心虫的趋光性,在成早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诱杀 ⑤ 实施果实套袋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梨果实 ⑥ 幼虫转芽、转果期及卵期喷洒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可使用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20 倍液 ,或 %功夫乳油 3000 倍液等,在产卵期推荐喷布 90%杜邦万灵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 梨象甲 ( 1) 为害特点 成虫食害如常芽、花和啃食果皮果肉,致使果面粗糙。 成虫产卵前咬伤产卵果果柄,造成落果。 幼虫果内蛀食,使被害果皱缩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 ( 2) 发生规律 以成虫在树冠下 0~ 6 厘米深的土室上越冬。 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在梨树开花期开始出土,梨果拇指大时,为出土期。 落花后,每降 5 毫米以上的雨量,出现一次出土高峰。 出土后飞到树上取食危害,有假死性。 产卵前先把果柄基部咬伤,然后到果上咬 1 个小孔产 1~ 2 粒卵于内,最多 5 粒,并用粘液封口呈黑褐色斑点。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为产卵期 ,产卵期 达 2 个月左右;产卵后 1 周开始落果,老熟脱果,入土,成虫化蛹后在蛹室内越冬。 ( 3)防治策略 ① 人工防治。 在成虫发生期 ,特别是降雨后于清晨震树,树下接塑料膜,捕杀成虫,每 5 至 7 天一次。 ② 及时拾落果,集中消灭春季幼虫。 ③ 地面盖膜于 5 月上旬,成虫出土前地面覆盖地膜 ,防止出土成虫上树。 ④ 5 月上旬,在成虫出土期前地面喷药。 可用 25%辛硫磷胶囊剂或 40%甲基异柳磷乳剂 100 倍液处理。 ⑤ 利用梨象甲的假死性,在成虫发生期摇树,震 落并立即于地面喷药,可发挥杀虫剂的触杀效果,可大大减轻其危害。 梨实蜂 ( 1) 为害特点 梨实蜂在花萼上产卵,被害花萼出现在一个稍鼓起提小黑点,像苍蝇粪便,剖开黑点,里面有一长椭圆形的小白色卵。 落花后,萼筒有一黑色虫道。 幼果受害后中空而脱落。 ( 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 3~ 10 厘米土内结茧越冬。 次年 3 月化蛹,蛹期 7 天左右, 3 月底 4 月初杏树花期成虫化,群集在杏、李、樱 桃花上吸食花蜜,待梨花将开放时再转到梨花上产卵危害。 成虫将卵产在花萼组织内,卵经 5~ 6 天孵化,幼虫先在花萼基部串 食,花萼快落时转入幼果。 幼虫在果实老熟后脱果入土做茧越夏、越冬。 ( 3) 防治策略 ① 利用成早的假死性,在成虫出现期于清晨、震树,打落成虫集中消灭 ② 在幼虫入果前,及时摘除花萼,以消灭花萼内的幼虫。 ③ 及时拾小落果,集中处理,以消灭小果内的幼虫。 ④ 在越冬成虫出土前,用 75%辛硫磷乳油或 25%对硫磷微胶囊剂,对水后喷于树冠下,或制成毒土后均匀地撒于树冠下,每 667 平方米用药 ~ 千克 .用药后深翻表土 ,使药剂翻入土内 . 梨黄粉蚜 ( 1) 危害特点 以成虫或若虫在果实萼洼及果面上刺吸果汁危害,被 害处变为淡褐色,并呈现波状轮纹,表层硬化,俗称 “膏药顶 ”,以后受害部分变为黑褐色,以致腐烂落果。 早期若虫还可以在翘皮下如嫩皮处吸食汁液危害。 ( 2) 发生规律 梨黄粉蚜一年发生八至十代,以卵在果台和枝干裂缝越冬,其次为晚秋梢芽鳞,以果台裂缝内为最多。 若虫在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化为成虫后在此处产卵繁殖,直至 6 月中旬以后,开始陆续向果实上转移。 7 月上旬多集中到萼洼处危害繁殖到果面上。 可见堆堆黄粉,周围有黄褐色晕环,即是成虫和其产下的卵堆和初孵小若虫。 果实近成熟时危害最严重。 梨黄粉蚜成虫喜在背阴处栖息取食,若 虫有背光性,因此荫处比向阳处虫量最多,密处果实受害也重。 温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