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屋顶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汉光武帝刘秀对待向他投降的王郎、刘盆子,仅止于不死,除留他们一条命外,没有任何赏赐,这是因为汉光武帝知道王郎、刘盆子不到穷途末路,力竭不能抵抗时,是不会投降的。 另外樊崇、徐宣、王元、牛邯这帮人,岂能说他们不是助纣为乱之 人。 而光武帝刘秀也不杀他们,大概是因为既已接受他们的投降,就不可再诛杀他们的缘故。 如果他们不知恩义,既已受到赦免不死,却又逃亡叛乱,那么,再行诛杀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而如果唐武宗对待郭谊等人,免他们死罪,流放到远方,到老也不让他们归还,不是也可以吗。 将他们一古脑儿全杀死,实在是不对的。 [5]王羽、贾庠等已为谊所杀,李德裕复下诏称“逆贼王涯、贾等已就昭义诛其子孙”,宣告中外,识者非之。 刘从谏妻裴氏亦赐死;又令昭义降将李丕、高文端、王钊等疏昭义将士与刘稹同恶者,悉诛之,死者甚众。 虞钧疑其枉滥,奏请宽之, 不从。 [5]王羽、贾庠等已经被郭谊所杀,李德裕又以唐武宗的名义下诏宣称:“逆贼王涯、贾等人在昭义的子孙已被诛灭”,宣告朝野内外,有见识的人对此颇有非议。 刘从谏的妻子裴氏也被赐死;又命令昭义镇的降将李丕、高文端、王钊等人揭发昭义镇将士中与刘稹共同作恶者,将他们全部诛灭,被杀死的人很多。 卢钧疑虑杀人太多恐有冤枉,怕滥杀了无辜,奏请朝廷宽待他们,朝廷没有听从。 昭义属城有尝无礼于王元逵者,元逵推求得二十余人,斩之;余众惧,复闭城自守。 戊辰,李德裕等奏:“寇孽既平,尽为国家城镇,岂可令元逵穷兵攻讨。 望 遣中使赐城内将士敕,招安之,仍诏元逵引兵归镇,并诏虞钧自遣使安抚。 ”从之。 昭义镇所属城堡有人曾对成德节度使王元逵无礼,王元逵穷加追究,抓到二十余人,处以斩首;其余人感到恐惧,将城门再行关闭自守抵抗,戊辰(十八日),李德裕等人上奏唐武宗说:“叛寇余孽既全部平定,昭义所属城垒现已尽为国家的城镇,岂可以任王元逵随意穷兵攻讨。 希望皇上派遣宦官,赐昭义所属城堡内的将士敕书,招安他们,并且下诏书命令王元逵率领成德镇的军队归还本镇,再下诏书给卢钧,让他自己派遣使者去进行安抚。 ”唐武宗表示同意。 乙亥,李德裕 等请上尊号,且言:“自古帝王,成大功必告天地;又,宣懿太后庙,陛下未尝亲谒。 ”上瞿然曰:“郊庙之礼,诚宜亟行,至于徽称,非所敢当。 ”凡五上表,乃许之。 乙亥(二十五日),李德裕等人奏请给唐武宗上尊号,并且声言:“自古以来帝王成就大功者,必定要告天地;再者,宣懿太后追谥名号时,陛下也没有亲自到陵墓去拜谒。 ”唐武宗听后有失常态地回答说:“郊庙谒陵的礼仪,当然应该赶快举行,至于给我加什么美称,真是不敢当啊。 ”李德裕等人共上了五次表,唐武宗才准许。 [6]李德裕奏:“据幽州奏事官言:知回鹘上下离心,可汗 欲之安西,其部落言亲戚皆在唐,不如归唐;又与室韦已相失,计其不日来降,或自相残灭。 望遣识事中使赐重武诏,谕以镇、魏已平昭义,惟回鹘未灭,仲武犹带北面招讨使,宜早思立功。 ” [6]李德裕上奏唐武宗,称:“根据幽州奏事官所说,已探知回鹘上下离心,可汗想迁往安西,而其部落声称亲戚都在唐朝,不如归降大唐;加上回鹘与室韦已经失和,估计不几天回鹘将会来投降,或者回鹘内部将自相残杀,自我毁灭。 希望陛下派遣识事知情的宦官使者往幽州赐给张仲武诏书,告谕说镇州、魏州藩镇军队已协助朝廷讨平昭义的叛乱,现在只有回鹘还未消灭, 而张仲武仍然带有北面招讨使的职衔,应该尽早想着立功报国。 ” [7]李德裕怨太子太傅东都留守牛僧孺、湖州刺史李宗闵,言于上曰:“刘从谏据上党十年,太和中入朝,僧孺、宗闵执政,不留之,加宰相纵去,以成今日之患,竭天下力乃能取之,皆二人之罪也。 ”德裕又使人于潞州求僧孺、宗闵与纵谏交通书疏,无所得,乃令孔目官郑庆言从谏每得僧孺、宗闵书疏,皆自焚毁。 诏追庆下御史台按问,中丞李回、知杂郑亚以为信然。 河南少尹吕述与德裕书,言稹破报至,僧孺出声叹恨。 德裕奏述书,上大怒,以僧孺为太子少保、分司,宗闵为漳州刺史;戊子, 再贬僧孺汀州刺史,宗闵漳州长史。 [7]李德裕怨恨太子太傅、东都留守牛僧孺和湖州刺史李宗闵,他对唐武宗上言说:“刘从谏占据上党有十年,文宗太和年间曾入朝,当时牛僧孺、李宗闵执政,不扣留刘从谏,反而给他加上宰相头衔,放纵他归还上党,以致形成今天的祸患,竭尽天下人力物力才将上党攻取,这都是牛僧孺、李宗闵二人的罪过。 ”李德裕又派人到潞州搜求牛僧孺、李宗闵与刘从谏相互交往的书信,却一无所得,于是命令孔目官郑庆上言,称刘从谏每次得到牛僧孺、李宗闵的书信,都要自己将信烧毁。 唐武宗下诏催促郑庆往御史台进行查问,御史 中丞李回、御史台侍御史知杂事郑亚查问后认为情况属实。 河南少尹吕述也给李德裕写信,声称刘稹被剿灭的捷报传到东都洛阳时,牛僧孺发出叹惜声,有怨恨之言。 唐武宗得知后勃然大怒,将牛僧孺降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李宗闵降为漳州刺史;十月,戊子(初九),再将牛僧孺贬为汀州刺史,将李宗闵贬为漳州长史。 [8]上幸校猎。 [8]唐武宗到县进行游猎。 [9]十一月,复贬牛僧孺循州长史,宗闵长流封州。 [9]十一月,唐朝廷再贬牛僧孺为循州长史,李宗闵长期流放于封州。 [10]十二月,以忠武节度使王宰 为河东节度使,河中节度使石雄为河阳节度使。 [10]十二月,唐武宗任命忠武节度使王宰为河东节度使,任命河中节度使石雄为河阳节度使。 [11]上幸云阳校猎。 [11]唐武宗到云阳进行游猎。 五年(乙丑、 845) 五年(乙丑、公元 845 年) [1]春,正月,己酉朔,群臣上尊号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尊号始无“道”字,中旨令加之。 庚戌,上谒太庙;辛亥,祀昊天上帝,赦天下。 [1]春季,正月,己酉朔(初一),满朝大臣给唐武宗上尊号,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 ,尊号起初并没有“道”字,唐武宗崇信道教,中间下旨命令群臣加上道字。 庚戌(初二),唐武宗行谒太庙之礼;辛亥(初三),唐武宗又祭祀昊天上帝,宣诏大赦天下。 [2]筑望仙台于南郊。 [2]在南郊筑望仙台。 [3]庚申,义安太后王氏崩。 [3]庚申(十二日),义安太后王氏驾崩。 [4]以秘书监卢弘宣为义武节度使。 弘宣性宽厚而难犯,为政简易,其下便之。 河北之法,军中偶语者斩;弘宣至,除其法。 诏赐粟三十万斛,在飞狐西,计运致之费逾于粟价,弘宣遣吏守之。 会春旱,弘宣命军民随意自往取之,粟皆 入境,约秋稔偿之。 时成德、魏博皆饥,独易定之境无害。 [4]朝廷任秘书监卢弘宣为义武节度使。 卢弘宣性情宽厚,而态度严肃,人们不敢冒犯,为政比较简易,其部下称便。 按河北的法规,军队中相对私语者就要斩首;卢弘宣来到义武镇,废除这种残酷的法规。 唐武宗下诏赐给义武粟米三十万斛,存放在飞狐之西,从飞狐将这些粟米运至义武镇,所需费用超过粟米本身的价值,卢弘宣于是派遣官吏至飞狐仓加以看守。 恰值春季大旱,卢弘宣命令义武军民自己随意往飞狐仓领取粟米,使粟米全部运入义武辖境,卢弘宣又向得到粟米的军民相约,待到秋天粮食丰收 时再向官府偿还。 当时成德和魏博两镇也都因旱灾发生饥馑,唯独义武节度使卢弘宣所辖的易定境内没有出现饥馑灾害。 [5]淮南节度使李绅按江都令吴湘盗用程粮钱,强娶所部百姓颜悦女,估其资装为赃,罪当死。 湘,武陵之兄子也,李德裕素恶武陵。 议者多言其冤,谏官请覆按,诏遣监察御史崔元藻、李稠覆之。 还言:“湘盗程粮钱有实;颜悦本衢州人,尝为青州牙推,妻亦士族,与前狱异。 ”德裕以为无与夺,二月,贬元藻端州司户,稠汀州司户。 不复更推,亦不付法司详断,即如绅奏,处湘死。 谏议大夫柳仲郢、敬晦皆上疏争之,不纳。 稠,晋江人;晦,昕之弟也。 [5]淮南节度使李绅按查所部江都县令吴湘,说他擅自盗用官家因公出差用的程粮钱,并强横逼娶管下百姓颜悦的 女儿,将他家的资产衣装估价作为赃款,论其罪当处死刑。 吴湘是吴武陵哥哥的儿子,李德裕平素就厌恶吴武陵。 议论此案的人都声言吴湘冤枉,谏官于是向唐武宗请求重新审理,唐武宗颁下诏书,派遣监察御史崔元藻、李稠复审此案。 崔元藻、李稠经过复查,回奏朝廷说:“吴湘偷盗税粮钱实有其事;而颜悦这个人本是衢州人,曾经任青州牙推官,他的妻子也是士族,情况与初审论罪事实有异。 ”李德裕认为崔元藻和李稠论事模棱两可,没有给吴湘定重罪论死刑,二月,朝廷将崔元藻贬为端州司户,李稠贬为汀州司户。 对吴湘案不再复审,也不交付司法官署依法详细判罪论 刑,即按照李绅所奏,将吴湘处死。 谏议大夫柳仲郢、敬晦都上疏论争,均不被采纳。 李稠是晋江人;敬晦是敬昕的弟弟。 [6]李德裕以柳仲郢为京兆尹;素与牛僧孺善,谢德裕曰:“不意太尉恩奖及此,仰报厚德,敢不如奇章公门馆。 ”德裕不以为嫌。 [6]李德裕提拔柳仲郢任京兆尹;柳仲郢平素与牛僧孺相友善,于是向李德裕道谢说:“想不到李太尉对我如此恩奖,为报答您的厚德,我怎敢不再去奇章公牛僧孺的门馆呢。 ”李德裕对这些话并不以为嫌。 [7]夏,四月,壬寅,以陕虢观察使李拭为册黠戛斯可汗使。 [7]夏季,四 月,壬寅(二十六日),朝廷任命陕虢观察使李拭为册封黠戛斯可汗使。 [8]五月,壬戌,葬恭僖皇后于光陵柏城之外。 [8]五月,壬戌(十六日),唐武宗命将唐穆宗恭僖皇后安葬于光陵的柏城之外。 [9]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罢为右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铉罢为户部尚书。 乙丑,以户部侍郎李回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叛户部如故。 [9]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被唐武宗罢相,改任右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铉也被罢相,改领户部尚书衔。 乙丑(十九日),唐武宗任命户部侍郎李回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依旧叛户部。 [10]祠部奏括天下寺四千六百,兰若四万,僧尼二十万五百。 [10]祠部上奏朝廷,全国有佛教寺院四千六百座,小佛祠四万,僧尼有二十六万五百人。 [11]诏册黠戛斯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 [11]唐武宗册封黠戛斯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 [12]秋,七月,丙午朔,日有食之。 [12]秋季,七月,丙午朔(初一),出现日食。 [13]上恶僧尼耗蠹天下,欲去之,道士赵归真等复劝之;乃先毁山野招提,兰若,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天下节度、观察使治所及同 、华、商、汝州各留一寺,分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五人。 余僧及尼并大秦穆护、袄僧皆勒归俗。 寺非应留者,立期令所在毁撤,仍遣御史分道督之。 财货田产并没官,寺材以葺公廨驿舍,铜像、钟磐以铸钱。 [13]唐武宗厌恶象蠹虫一样耗费天下财物的和尚和尼姑,企图将他们罢废还俗。 道士赵归真等人又竭力劝武宗废佛。 于是唐武宗下令先拆毁山野之间的寺庙,上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左、右两街各留佛寺两所,每个寺院留僧侣三十人;天下各镇凡节度使、观察使的治所以及同州、华州、商州、汝州各留一所佛寺,将佛寺分为三等:上等可 留僧侣二十人,中等可留僧侣十人,下等可留僧侣五人。 其余僧侣及尼姑以及大秦穆护(摩尼教)、袄教僧人也一并勒令还俗。 寺庙除应该留下的以外,立即命令所在官府拆毁,并且由朝廷派遣御史到各道去进行监督。 佛寺的财产、田产全部没收入官府,寺庙的建筑材料用以修缮公家的官舍和驿站的房屋,佛教铜像、钟磐等器物熔化后用以铸造钱币。 [14]以山南东道节度使郑肃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 [14]唐武宗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郑肃为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 [15]诏发昭义骑兵五百、步兵千五百戍振武,节度使卢钧出至裴村饯之; 潞卒素骄,惮于远戍,乘醉,回旗入城,闭门大噪,钧奔潞城以避之。 监军王惟直自出晓谕,乱兵击之,伤,旬日而卒。 李德裕奏:“请诏河东节度使王宰以步骑一千守石会关,三千自仪州路据武安,以断邢、之路;又令河阳节度使石雄引兵守泽州,河中节度使韦恭甫发步骑千人戍晋州。 如此,贼必无能为。 ”皆从之。 [15]唐武宗下诏调发昭义骑兵五百、步兵一千五百人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