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主观题专练三:影响作用、意义价值、贡献功绩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知识组织答案,并在组织答案中应当结合人物属性有所侧重。 ,一般句式为 “ ...了 ...” (如 促进 \推动 \提高 \强化 \阻碍 \形成 \创立 \加速 \维护 \壮大 \打破 了 ...)、“有助于 ...”“有利于 ...”、“不利于 ...”、“对 ...产生消极 \积极影响”、“对 ...做出 ...贡献”“为 ...提供经验 \教训 \借鉴”等。 真题感悟 1.(2015年全国Ⅱ卷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分)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 180两,正七品知县 45两,正九品官员 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 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 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 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 作用。 ( 7 分) 2.(2016年全国 I卷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5 分) 材料一 清朝康、雍 、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人口从清 初的 1. 8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 亿之众,引 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 李龙潜《明清经济史。20xx年高考-主观题专练三:影响作用、意义价值、贡献功绩类(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 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
, 1985~ 1990 年年增长率为 2. 59% ——据邬 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 8 分) 2.( 2018 年全国 I 卷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质变型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
独设置打磨房,打磨房内设置3个引风机,引往配套的1台水喷淋设施进行除尘后,由15m高的DA004排气筒()高空排放。 (4)冷压、贴纸过程产生的白乳胶废气13项目在冷压、贴纸工序中,使用木皮胶进行处理,经企业提供的项目所使用的的木皮胶的检测报告可知,企业所使用的胶中游离甲醛的极低,属于国家认定的环保型胶类。 故项目未设置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5)封边热熔胶废气项目在封边工序使用的是固态热熔胶
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 1)生产力标准; ( 2)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 3)阶级的观点; (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
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 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
什么 +怎么样”等。 简析、分析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对一定历史现象的原因、背景、影响等内容进行分析。 真题感悟 ( 2015年全国 I卷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 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 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