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思维广阔,会有一些超常规的解法: 3- 2, 5- 3- 2。 对这样的解法到底如何评价,教师就得抓住契机,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理,阐述自己 的观点,从而对新的 解法达成共识。 又如,有趣的搭配: 4 个小朋友见面,每两个都握握手,共要握几次手。 题目一出现,学生就说出各种答案: 6 次、 8 次、10 次、 12 次,众说纷纭。 这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了解他人的想法。 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可谓一环多效。 疑中求解巧合作 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对别人的理解或某些常识抱怀疑的态度。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进行验证。 如:数学活动课教学“余数的妙用”。 教师告诉学生 :四人玩扑克牌时,司令在第 37 张。 如果谁想抓到司令,就得选择第 1 个抓牌,因为 37247。 4=9„„ 1; 5 个人玩呢 ?得选择第 2 个抓牌,因为 37247。 5=7„„2。 大多数学生往往对此持怀疑态度。 这时,教师可把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发给学生,让他们 4 人一组玩一玩,从而让学生在小组玩牌中悟出规律。 孤中求伴找合作 有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光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集体的智慧。 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自己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合作者,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如: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 3 时,给每个学生其中一样材料 (大米、水、圆柱体量杯、圆锥体量杯、天平、土豆等 ),学生个体往往束手无策。 此时,他们会寻求与他人合作,并且意识到合作中操作的圆柱、圆锥必须是等底等高。 这样,通过寻找合作伙伴,不仅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具体困难, 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碰到困难要有团结协作、团队合作的精神意识。 二、加强合作学习的经营是“高效课堂”成功的保证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高效课堂”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高效课堂”中的教师作用 ( 1)“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分组。 教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同时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