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呕吐。 慢性中毒出现头疼、失眠、手指麻木以及血液系统病变和一些其他病变。 ⑥ 醛类:毒性主要对皮肤、视网膜、呼吸道及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 ⑦ 酚类:属高毒类,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疹。 吸入后会引起头疼、头晕、恶心、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合并肝肾损害。 ⑧ 氯乙烯:长期接触会引起肝、脾肿大、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疾病。 氯乙烯还 有致癌作用,可诱发肝癌或肝血管内瘤,并有可能引起肢端溶骨症、门脉亢进症和硬皮症。 ⑨ 氯化氢:刺激性有毒气体,吸入呼吸道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中毒症状有粘膜刺激、鼻粘膜溃疡和鼻中隔穿孔、眼结膜炎和角膜炎、咳嗽、牙齿腐蚀、肠胃病等。 4. 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 标准要求及理解要点 ISO14001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 理解要点: A. 条 款强调组织要有获得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的相应程序和渠道。 因为对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要求的遵守是组织环境方针中必须予以承诺的,也是组织环境管理的重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组织评价重大环境因素的主要依据之一,所以组织要有法律、法规意识,要主动去了解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要及时更新。 B. 法律与其他要求包括:  国家各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决定、标准;  各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文件要求;  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  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总量计划;  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限期治理计划;  行业规范;  组织与有关机构的协议;  本组织的上级公司部门的环保要求;  本组织制订的环保条例、规章等;  非法规性指南。 审核要点及审核深度 A. 法律及其他要求审核应包括以下要点: ①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适合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程序。 ② 组织如何获取和确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如何定期跟踪其变化。 ③ 组织 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是否全面。 是否为最新版本。 ④ 组织如何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方面的信息。 ⑤ 组织是否建立了适合本组织特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清单。 B. 审核深度 ① 核查程序是否包括:  识别和获取实际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和其它信息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 如何识别和可以获得适用于有关环境因素的法律和其它要求;  如何保存这些法律和其它要求资料; ② 核查资料的正常保存。 C. 审核抽查:审核足够的资料,确保要 求得以遵守。 适用于塑料制品业的国家环境法律、法规 三废排放标准 ( 1)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2)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3)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其它法规要求 ( 1)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2) GB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重点:第三章)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第四章第三十四条)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重点:第二、四章)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重点:第四章)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重点:第二章) (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重点:第二、三章) (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点:第四章) ( 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年 8月 3日) 5. 监测与测量审核 标准要求和理解要点 ISO14001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 理解要点: 条款要求一方面对组织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测与测量,包括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 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与测量;另一方面对监测与测量结果进行评价,与国家的排放标准、法律、法规及目标、指标进行跟踪比较,考查组织活动的符合性,并为环境管理的策划、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 监测与测量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活动,要求有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予以保证。 审核要点和审核深度 A. 审核要点 ① 是否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② 文件化程序是否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与指标符合情况的跟 踪信息进行记录。 ③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用于监测和测量的支持文件。 ④ 监测和测量的实施是否符合文件的规定。 监测和测量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格。 ⑤ 是否建立并保持一个文件化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相应程序,对用于监测和测量的设备进行管理。 包括:  仪器的测量能力与要求一致;  按要求进行校准(自校时,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校验规程,校验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执行校验人员是否有相应能力和资格等;当校验任务被分包出去,分包方的 资格,能力是否进行了评审);  对仪器设备进行适当维护;  发现问题时的处理;  保存校验和维护记录。 若监测和测量被分包出去,是否对其能力进行了评定和控制。 是否保存了相应记录。 B. 审核深度 ① 核查程序是否包括:  监测和测量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的方法;  校准和维护监测设备的方法;  定期评价监测与有关环境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方法。 ② 核查环境行为监测和测量的记录。 ③ 核查监测设备维护 和校准的记录。 ④ 查阅显示检验环境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记录。 ⑤ 如果检验是由外单位实施时,要核查检验人员的能力、采样和分析的技术。 47 省道 (浦兰线 )改建工程兰溪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 ( 简写本 ) 目 录 1 项目概况 .............................................................................................................................25 项目名称和性质 ...........................................................................................................25 立项情况 .......................................................................................................................25 项目规模 .......................................................................................................................25 建设地点及路线走向 ...................................................................................................25 2 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26 工程内容 .......................................................................................................................26 建设内容与规模 ................................................................................................26 工程技术标准 ....................................................................................................27 工程征地拆迁 ....................................................................................................27 交通量预测 ........................................................................................................27 污染因素分析 ...............................................................................................................28 施工期 ................................................................................................................28 运营期 ................................................................................................................29 3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30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30 环境保护目标 ...............................................................................................................32 4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34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3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4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35 声环境影响分析 ...........................................................................................................35 水环境影响分析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