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导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 4 第十一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2 2 目的要求: 掌握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步骤、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 第三章 农业现代化 第三章 农业现代化 •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阶段 •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 第四节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阶段 •一 、 原始农业 •二 、 传统农业 •三 、 现代农业 •一、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 —— 铁器工具出现前,历时约 7000年 基本特征: •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石器、棍棒为工具; •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 •主要是采集经济,靠天吃饭、掠夺式经营 突出成就:野生动植物的驯化 二、传统农业 (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的统称) 奴隶社会 —— 20世纪 40年代 • 分为: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两阶段 • 古代农业(奴隶社会 19世纪中后期) • 基本特征: • 铁制工具,人畜力为动力; • 生产技术主要来自直接的经验; • 物质和能量在农业内部循环; • 自给自足的经济为主 • 重大成就: • 精耕细作,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基本上维持了自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较少。 • 世界有的国家 19世纪结束了传统农业时代,有的国家至今仍在延续 近代农业( 19世纪中叶 20世纪 40年代) • 基本特征: • 半机械和机械化农具 • 开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 • 分工开始发展 • 向商品化、社会化农业转化 • 农业企业出现 (三)现代农业: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 —— 20世纪。 尤其是二战以后。 • 基本特征: • 农业机械为生产工具; • 以石油 、 电力为动力; • 物质循环和能源转化是开放式循环 • 技术体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 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实践 现代农业的成效 • (1)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 (2)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较高 • (3)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上消灭了城乡差别 • 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 原始农业是凭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农业 • 传统农业是凭人类的感性经验向大自然索取的农业 • 现代农业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农业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一、概念: 定义: 农业现代化 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 世界 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 ——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 是科学化 • 农业生产的本质: • ——是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过程,科学技术能提高循环和转化的效率。 • 生产目的:获取农产品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科学技术 • 发展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 • 未来发展: • ——农业将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发展可以证实。 从外延看: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 (P33) • 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发展的高效系统。 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的协调 • 世界性: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 • 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一)生产技术现代化 (二)生产手段现代化 (三)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生 产 技 术 现 代 化 •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 —提高土地生产率 •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生产手段现代化 • 农业机械化: 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 农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