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现代城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土时,应特别注意导墙底板的接槎处的密实性。 (三)底板混凝土工程 1 本工程混凝土的厚度为 、 , A幢底板混凝土量为 ; B幢底板混凝土量为 , C幢底 板混凝土量为 ,混凝土总量为 1150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4 P20抗渗混凝土。 按设计对强度和抗渗的要求,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为 1:::,其中水泥 380kg/m3 水180kg/m3砂 720kg/m3石 1030kg/m3, UEAM外加剂 42kg/m3, 粉煤灰掺合料 100kg/m3。 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和溜槽相结合进行,为保证大体积的施工质量,应分段连续浇筑施工,且要求各段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以达到自防水抗渗要求。 2 混凝土的运输及供 应 混凝土浇筑主要采取混凝土输送泵和溜槽相结合,以满足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的要求。 混凝土的供应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3 由于底板混凝土浇筑分为三段进行。 每段浇筑混凝土量: A 段为 4672m3, B 段为 3345m3, C 段为3350m3。 底板各段均布置混凝土输送泵(在局部有条件处搭设溜槽)来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输送泵泵管采取一次接长到最远处,边浇边拆的方式。 混凝土施工明细表 表 32 施工部位 混凝土方量 ( m3) 浇 筑工具 持续时间 (h) 罐车数量 备注 A 4672 混凝土输送泵、溜槽 48 60 B 3345 混凝土输送泵 36 50 C 3350 混凝土输送泵 36 50 4 混凝土输送泵就位时,泵车的四角用木料支垫,保持平稳,利用 90176。 弯头沿护坡桩边垂直进入基坑,在坑边搭设钢管架。 泵管固定在架子上,水平每隔 2m用支架承固定,支架与管道加木垫块缓冲物,以减少振动。 另外在用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时,易发生泵管阻塞现象,影响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现场设专人进行修理,疏通泵管。 5 浇筑前的检查和准备工 作 (1)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造成内外 温差过大而发生裂缝,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2)在施工中,为了便于泵送,粗骨料选用 5~ 25mm级配的碎卵石。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6~ 18mm. (3)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保护层、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进行检查,保证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渍已清理干净,缝隙和孔洞已堵严。 做好模板检查、钢筋评定和隐蔽验收资料,符合要求方可浇筑混凝土。 (4 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泵送混凝土前要先用适当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浆润湿输送管内壁。 (5)在浇筑混凝 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溜槽。 溜槽搭设要注意其安全性、稳定性,经项目技术部、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利用溜槽可以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6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1)每段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浇筑的方法,分层推进。 浇筑时沿宽度方向后退浇筑,为不形成施工冷缝,考虑尽量 4h内浇筑完一推进层。 (2)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方式采用踏步式的斜面分层浇筑,循环推进,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 500mm以内,一次浇筑到顶的浇筑方法。 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上一层混凝土,不使上下层之间产生施工缝,以保持良好接槎,提高混凝土 的密实度。 根据基础结构后浇带形式将基础划分区段, A幢、 B 幢、 C 幢 的底板分段分区一次浇筑完成。 各幢浇筑时分设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在局部有条件处搭设溜槽,并在现场备一台汽车泵,灵活调动,确保各段连续浇筑,防止出现施工冷缝。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见图 38. 图 38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示意 (3)底板混凝土为 C45, P20自防水混凝土。 为了使混凝土不出现任何施工缝,因此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定为 12h. (4)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纹。 (5)混凝土的养护。 本工程采用蓄水 养护法进行养护,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25℃以内。 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搓面两遍后立即覆盖一层塑料布,将混凝土表面盖严,用砖砌成浅水池,然后放入 30cm左右深的水(特指 厚地板) , , 20~50mm深。 反梁处覆盖塑料布及一层阻燃草帘,蓄水进行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要求专人负责,养护时间 7d左右。 所需保温材料厚度验算( ) : 混凝土的绝热升温计算 Tτ =Th(1em) 式中 Tt—— 在 t龄期混凝土绝热温升,℃; Th—— 混凝土的最终绝热温升,℃; m—— 随水泥品种,比表面及浇筑温度而异,查表得 t—— 混凝土的龄期( d) ,取 3d e—— 常数为 Th=WQ/( cρ) Q—— 每公斤水泥水化热量 kJ/kg,取 461kJ/kg W——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约 380kg C—— 混凝土的比热,计算时取 P—— 混凝土的密度,取 2400kg/m3 ∴ Th=380 461/( 2400) =℃ ∴ Tτ = =℃ 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计算 Tmax=Tj+Tτ ξ Tj—— 混凝土浇筑温度,℃; Tt—— t龄期时混凝土绝热温升; ξ —— 不同的浇筑块厚度,不同龄期时的降温系数。 当混凝土浇筑厚度为 ,ξ =,由此可得: Tmax=+ =℃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 Tq—— 龄期 t时,大气的平均温度; H—— 混凝土计算厚度 H=h+2h′; h—— 混凝土实际厚数为 2300mm h′ —— 混凝土的虚厚度 h′ =k(λ /β ) λ ——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 k。 K—— 计算折减系数,取 β —— 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 ( W/m2 K) ,Bq1+λiδi∑ 1B δ i—— 保温材料的厚度; λ i—— 各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W/m K) 查表得水的导数 β q—— 空气层传热系数,取 23W/m2 K Δ T(t) —— 龄期 t时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之差。 Δ T(t) =TmaxTq β =(W/m2 K) h′ =k(λ /β ) = H=+2 = Δ T(t) = =℃ Tb(t) =28+4/ () =℃ 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为: T max – Tb(t) =℃ 25℃ 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为: Tb(t) Tq=℃ 25℃ 故采取蓄水深度为 30cm的蓄水养护法可以保证混凝土底板的质量。 (6)混凝土养护温度监测。 1)为了进一步摸清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多少,不同深度处温度场升降的变化规律,在 、 厚底板混凝土内不同 部位埋设测温管,测温管上口高出混凝土表面 10cm,测温管用镀锌薄钢板卷制而成,下端封闭,在养护阶段注意对测温管的保护。 2)测温点的布置。 在测温区内温度测点呈平面布置,测点位置及间距根据块体温度场的分布及温控要求确定,测点间距 6~、 3个点,即混凝土表面温度至混凝土外表以内 50mm处的温度,混凝土中心温度至混凝土块体正中温度,混凝土底面温度至混凝土底表面以上 50mm 处的温度。 深度方向每个测点布三个测温管,平面呈三角排列,间距 500mm。 沿外墙布置的测温点距离外墙 2m, 临近后浇带及施工缝的测温点距离后浇带及施工缝 4m 3)测温要求。 由于在养护开始阶段,混凝土温升比较快,因此在前 5d,对混凝土每 2h测温一次,以后对混凝土每 4h 测温一次。 混凝土内外温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