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吨每日印染污水处理及回用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g/L )≤ 1500 1500 1000 1000 -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①①≤10 15 20 10 156 氨氮(mg/L)① ①≤ 10 10 20 10 20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6 7 铁(mg/L)① ①≤ - - -8 锰(mg/L )①①≤ - - -9 溶解氧(mg/L)① ①≥ 10 总余氯(mg/L) 接触 30min 后≥,管网末端 ≥11 总大肠菌群(个/L ) ≤ 3表 36 城镇废 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 级 A 类标准)序号 项目 指标 序号 项目 指标1 pH 值 6~9 5 悬浮物 SS(mg/L) ≤102 色度(稀释倍数) ≤30 6 NH3N ≤5(8)※23 化学需氧量COD(mg/L) ≤50 7 TP ≤4 生化需氧量BOD5(mg/L)≤10 8 粪大肠 菌群数(个 /L) ≤103注※2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根据上述水质标准,考虑印染废水回用方式(添加新鲜水,新鲜水/回用水比例应大于 1),参考印染用水水质主要考虑的几个水质因素:色度、透明度、 悬浮物等。 拟定下述印染废水回用水水质标准。 表 37 印染厂回用水水质标准(暂时建议)序号 项目 标准值 序号 项 目 标准值1 色度(稀释倍数) ≤10 4 透明度(cm) ≥302 pH ~ 5 SS(mg/L) ≤103 化学需氧量(COD) ≤50 6 处理工艺的确定有机废水处理一般以生化方法为主,其原因是生化方法成本最低,原则上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7 只耗费电能,所以印染废水原水将采用生化为主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 主要包括“调节UASB兼氧 好氧混凝沉淀” 等工艺, 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但对于已经过生化处理系统处理的尾水,其可生化性能较差,B/C 甚至小于 ,因此必须使用必要的物化手段,截留尾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水溶性有机污染物、 SS、胶体状物质 等方可近一步将废水进 行回用处理,从而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回用标准。 目前常见的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有活性炭吸附、膜分离、混凝、光化学氧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法等。  活性炭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脱色性能良好、COD 去除效果好的优点,然而该处理工艺由于活性炭机械强度差、再生困难,常常 导致运行费用较高; 膜分离处理工艺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处理工艺,该工艺无需投加药剂,易于自动控制,对于较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然而膜分离工艺的正常运转需要较为严格的预处理措施,对于水质较为复杂的印染废水生化尾水回用处理,其废水浓缩比较小,投资费用高,膜易被污染堵塞,膜的使用寿命较短; 强化混凝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设备投资省、 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高的特点,然而对印染废水生化尾水的处理,其对亲水性染料处理效果差,运行费用较高、泥渣量多,脱水困难、 ; 臭氧氧化工艺用于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具有脱色效果较好,并可对废水进行杀菌消毒,然而该工艺对硫化、 还原、难溶解性染料的脱色效果 较差,且该工艺电耗较大,运行成本较高; 生物活性碳工艺可对印染废水生化尾水中的水溶性有机物进行去除,可延长活性炭再生周期,然而该工艺对处理水质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操作运行控制苛刻,运行费用也较高;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8  光化学氧化工艺是目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的研究热点,其对作用对象无选择性,并且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然而该工艺处理成本较高,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工艺流程及说明根据限公司多年的科研研究以及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印染废水的回用,采用“复合功能 树脂” 吸附是 较为稳妥的处理方法,该工艺的出水水质可完全达到并优于回用水水质要求。 人工合成复合功能树脂是一种可以根据被分离对象而进行理化结构设计的高分子吸附剂,具有吸附容量大、脱附再生较易等的 优点,其不 仅可以对溶解性小分子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脱色效果较好,同 时 其对胶体、疏水性染料、重金属离子、以及对印染废水生化处理时由微生物产生的腐殖酸等分子量相对较大的物质均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对印染废水尤其是印染废水生化出水具有十分良好的回用处理能力。 由于复合功能树脂对印染废水生化尾水的吸附容量较大,吸附周期较强,本工程拟采用移动床树脂吸附工艺对印染废水生化尾水进行处理。 吸附处理工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树脂吸附工艺,对于大吸附容量,再生周期较长的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具有投资较少,操作稳定性强、可控性能好的优点,而且移动床吸附工艺可实现吸附的连续运行,实现回用水的连续生产。 印染废水生化尾水由树脂吸附塔下端进入塔体,在树脂床层空隙中流动,复合功能树脂通过基团、表面吸附等复杂作用 对尾水中的有机物、部分无机物及有机无机复合物进行吸附,使废水得到回用 处理,并且能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吸附 处理后的废水从塔顶流出。 吸附饱 和后的树脂,由塔底流出输送至脱附塔,再生后 树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9 脂由吸附塔顶部流入吸附塔,实现吸附塔连续运行。 吸附饱和后的树脂,可通过复配脱附剂进行再生,脱附再生后的树脂可进行再次吸附操作,从而实现了吸附脱附操作的循环。 脱附再生液排入高浓液处理池储存,然后提升入高浓液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提高可生化性,然后返回废水处理系统的集水井,与企业排放生产废水混合后再次进行处理,因此该过程基本不产生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拟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 41,回用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 42。 图 41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框图 上pH上上上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10 图 42 回用处理工艺流程框图 设计预期目标(1)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如下表:表 51 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预测表指标 CODCr(mg/L)BOD5(mg/L)SS(mg/L)硫化物(mg/L)总磷(mg/L)色度(倍)pH水质 ≤100 ≤20 ≤70 ≤ ≤ ≤50 69(2)回用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如下表:表 52 回用处理系统出水水质预测序号 项目 标准值 序号 项 目 标准值1 色度(稀释倍数) ≤10 4 透明度(cm) ≥302 pH ~ 5 SS(mg/L) ≤103 化学需氧量(COD) ≤50 6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11 工艺设计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处理项目设计流量为 1500m3/d(),设计波动余量为177。 20%,最大设计流量 为 1800m3/d(75m3/h)。 构筑物主要有集水井、匀质池、UASB 厌 氧池、组合好氧池,沉淀池、混凝池、二沉池、中间池、上柱液池、吸附出水池;回用处理主体设施为吸附塔。 说明:由于涉及到技术保密问题,回用工程省略脱附工艺的设计。 (1)生化处理系统: 集水井:收集各生产车间地下管道排水,暂定室外地坪为177。 ,地下排水管道中心(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 1. 有效停留时间(HRT):40min。 2. 设计尺寸:L*B*H=3 m,有效深度 3. 数量:1 座4. 结构:钢砼结构,全地下池。 5. 配套设备:提升泵 2 台,1 用 1 备,型号 150QW1001511,Q=100m3/h,H=15m,N=11kW回转式格栅机,N=1kw 匀质池为防止可能产生的水质波动而设置,用于收集各生产间生产排水并进行匀质调配。 1. 有效停留时间(HRT):。 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12 2. 设计尺寸:L*B*H=1115,有效深度 3. 数量:1 座4. 结构:砖混结构,半地上池。 5. 配套设备:提升泵 2 台,1 用 1 备,型号 ZW80103,Q=80m3/h,H=10m,N=3kW pH 监测仪 1 套 pH 调节加药泵 2 台,1 用 1 备,型号,Q=400ml/h,H=10m,N= pH 调节剂储药罐 1 个, 3,材 质 FRP电磁流量计 1 台,量程 030m3/h穿孔曝气系统 1 套 UASB 厌 氧池厌氧池(UASB )采用半地上式 钢砼结构,可有效地防止生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膨胀, 缓冲调节进水水 质和水量的冲击负荷,可使废水中某些难降解物质和有色物质发生转化,大幅降低废水的 COD 负荷,提高整个处理系统的 COD去除率和脱色率。 厌氧池中部 废水回流至匀质池出水端,回流比采用 50%。 1. 有效停留时间(HRT):。 2. 设计尺寸为 L*B*H=101412m,有效深度 11m3. 数量:1 座4. 结构:钢砼结构,半地下池。 5. 防腐要求:采用 FRP 防腐。 6. 配套设备: 厌氧布水系统 1 套;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13  厌氧排泥系统 1 套; 厌氧加热系统 1 套; 组合填料 420m3 回流管路 1 套; 三相分离器 1 套; 组合好氧池组合好氧池含兼氧区、好氧活性污泥区、接触氧化区等;兼氧池池底设置微孔曝气器曝气,以去除废水中的挥发性气体,池底设有刚玉曝气器,通入空气进行 搅拌,并保 证溶解氧≥;好氧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池底设刚玉曝气器曝气,通过微生物作用,废水的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溶解氧维持在 24mg/L,停留 时间 ;接触区采用组合填料挂膜处理,底部设有刚玉曝气器曝气,使有机物得到较为充分的降解,溶解氧维持在 24mg/L,停留时间。 1. 水力停留时间(HRT):24h2. 设计尺寸为 L*B*H=1424,有效深度 米3. 数量:1 座4. 结构:钢砼结构,半地下池5. 配套设备: 填料 980m3; 刚玉曝气器,Φ200 ,共 1300 套 鼓风机 2 台,1 用 1 备,型号: HSR200,Q=18m3/min,P=64kPa,N=50kW; 沉淀池组合好氧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自流至集泥井,出水至混凝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14 沉淀池,表面负荷 h;污泥通过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泵回流至兼氧池和好氧池,回流比 50%。 1. 水力表面负荷: 3/m2h2. 设计尺寸为 D*H=Φ13,有效水深 3. 数量:1 座。 4. 结构:钢砼结构,半地下池。 5. 配套设备: 刮泥机 ,N=,1 套; 回流污泥泵, 2 台,1 用 1 备,型号 ZW50155,Q=40m3/h,H=15m,N=5kW。 混凝池向废水中加入絮凝药剂使废水中悬浮颗粒物及胶体物质絮凝生成较大固体颗粒。 1. 水力停留时间(HRT):2h2. 设计尺寸为 L*B*H=47,有效水深 3. 数量:1 座。 4. 结构:钢砼结构,半地下池。 5. 配套设备:絮凝剂一加药泵 2 台,1 用 1 备,型号 ISG5100(I),Q=5m3/h,H=10m,N=。 絮凝剂二加药泵 2 台,1 用 1 备,型号 ISG5100(I),Q=5m3/h,H=10m,N=。 絮凝剂一储药罐 1 个,有效容积 100m3,材 质 FRP,絮凝剂二储药罐 1 个,有效容积 100m3,材 质 FRP,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15 絮凝搅拌器一 1 台,材质水下 SUS304,转速 60r/min,N=2kw絮凝搅拌器二 1 台,材质水下 SUS304,转速 60r/min,N=2kw絮凝剂一搅拌器 1 台,材质水下 SUS304,转速 70r/min,N= 絮凝剂二搅拌器 1 台,材质水下 SUS304,转速 70r/min,N= 絮凝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分离水中悬浮物,水力表面负荷 h。 1. 设计尺寸为 D*H=Φ113m,有效水深 2. 数量:1 座。 3. 结构:钢砼结构,半地下池。 4. 配套设备: 刮泥机 ,N=,1 套;  污泥泵 2 台,1 用 1 备,型号 ZW4020,Q=40m3/h,H=20m,N=; 污泥浓缩池储存、浓缩处理生化、物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 1. 水力停留时间(HRT):24h2. 设计尺寸为 D*H=+,有效水深 3. 数量:1 座4. 结构:钢砼结构,半地下池。 5. 配套设备: 带式压滤机 1 套,DY1500,N=2kw 污泥浓缩机 1 台,N=1kw 污泥提升泵 1 台,1 用 1 备,型号 ZW50220,Q=1m3/h,H=20m,N=2kW;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16 (2)回用处理系统: 中间池为保证吸附过程正常稳定运行,设置 1 座中间池存放废水。 1. 设计尺寸:L*B*H=3,有效水深。 2. 水力停留时间(HRT):1h。 3. 结构:钢砼结构,半地上半地下池。 4. 数量:1 座。 5. 配套设备: 过滤池提升泵 3 台,2 用 1 备,型号 IHG15040,Q=40m3/h,H=10m,N=10kW 电磁流量计 2 个, pH 监测仪 1 套 pH 调节加药泵 2 台,1 用 1 备,型号,Q=40L/h, H=15m,N= pH 调节剂储药罐 1 个, 3,材质 FRP, 快滤池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 1. 设计废水处理流速 2. 设计尺寸为 L*B*H=35;3. 结构:钢砼结构,半地上半地下池。 4. 数量:共 1 座5. 配套设备石英砂滤料, 粒径,共 20t印染废水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